立足发展 求是创新——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特色简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求是论文,苏教版论文,教材论文,特色论文,高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写而成的,共8册,包括2本必修(化学1、化学2)和6本选修(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本套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学生未来的发展出发建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材中创设一系列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更多地体验科学探究、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供新的平台。
教材编写者们在深入研究继承传统与体系创新、立足基础与提高延伸、社会需求与学科发展、知识呈现与活动设计、归纳整理与探究开放等关系基础上,形成了本套教材的下列特色。
一、贴近课程标准,把握学习要求
必修或选修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其核心内容不仅反映出各模块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十分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方面课程目标的落实。两本必修和六本选修教材紧密衔接,分工明确,全套教材较好地体现了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着力提升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必修教材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选择内容,密切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学习最基础的化学核心内容。内容基础性强,循序渐进,每个专题容量适当,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必修教材主题突出,思路清晰,实例丰富,难点分散,重视方法,好教易学,构成了整个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基础,为后续化学选修模块的学习提供了较好的保证。
选修教材特色鲜明,无论是基本原理(如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还是对化学与社会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的认识,都能贴近课程标准,做到立足高中学生实际,依托必修教材内容,不“越位”,不拔高,简洁明了,特别对首次出现在中学教材中的某些新知识(如熵变、晶格能、杂化轨道理论、手性分子等)处理恰当,既很好地把握了科学内涵,又避免了因“大学化”倾向造成的难点,适合中学生学习。
二、知识体系清晰,层次结构合理
1.必修教材突破了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结构体系,关注学科线索和社会实际的结合
如《化学1》从“科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为题引入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继而通过“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展开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从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出发建立了教材的整体思路,从而逐级引出化学核心知识,既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价值,同时又很好地处理了知识点多和课时紧的矛盾。
每一单元的知识点相互关联,形成良好的逻辑结构,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化学1》“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通过一种物质(氯化钠)和两个电解反应(饱和食盐水电解、熔融氯化钠电解)展开,前者得到氯气,在研究氯气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推广到卤族元素性质;后者得到金属钠,进一步研究钠及其化合物性质。
2.选修教材按内容素材的特点建立不同的知识系统,使教材为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针对性,也使选修教材的不同功能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1)第一类教材:《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教材注意以社会事件为线索引出知识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需要为基础,融入化学核心知识,力求使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所讨论的生活和社会问题,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知识视野宽阔,科学性强。学生通过学习能更深刻地理解化学的基本观点,扩大、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认识和掌握,有利于激发与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化学与生活》围绕“环境”“健康”“材料”三大生活热点问题展开内容,融入化学知识并以此解释更多的生活现象。
上述教材在较宽阔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与化学有关的生活和技术问题,引发学生讨论、调查、实验,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认识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这些教材在内容组织上,注意把性质相似的课题组织在同一主题下。在课题中用典型实例展开讨论。把看似零散的学习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教材逻辑结构。
(2)第二类教材:《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侧重学习物质性质和化学基本原理,在内容的选择和编写上,建立了系统明晰的化学知识体系,学科知识编排深入浅出,逻辑性强。如《化学反应原理》从“能量变化”“速率与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三方面来解析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层次清晰。
这些教材不仅重视知识的结论,更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领悟与把握化学观念和化学方法。例如,上述选修教材突出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方法,渗透了“实验是验证与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人类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在不断发展,永无穷尽”等重要观念。
(3)第三类教材:《实验化学》
教材从课题入手,以研究物质的方法为线索建构教材,涉及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性质的探究、反应条件的控制、物质的定量研究、物质的制备与合成等内容。每专题介绍相关的化学原理、实验研究方法和现代仪器的特点,循序渐进,在必修内容基础上逐渐提升。既有基础性的研究课题,又有一定开放、探究要求的拓展性课题,在兼顾各类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实验条件较好的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三、重视科学探究,注重创设情景
1.教材重视通过实验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各教材模块都十分重视运用化学实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接受有关知识和概念,揭示化学反应规律、探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学生可以在有关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运用化学实验手段进行化学探究活动,培养问题意识。教材注意启发学生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设计、评价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收集、处理有关实验数据;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通过推理、判断,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或者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教材也十分重视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无论必修还是选修教材,都将化学实验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化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实验情景中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教材中增设了大量的化学实验,有的以学生的体验为主,有的重在引发学生思考。各册教材内容体系和呈现方式有所差异,但都将“通过实验学化学”作为共同追求的一条线索。
2.教材非常关注学生“怎么学”,注重问题情景创设和方法指导
教材内容不采用描述式文本的呈现方式,而运用各种栏目组织教学内容。编写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生产生活中的鲜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联想质疑、观察思考、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回顾总结、资料阅读等活动来学习。
课本不再是纯阅读文本,而注重引导学生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不仅重视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还要求学生能发现问题,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同时,教材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范例引领教师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各种学习指导栏目,多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信息提示”“调查研究”“各抒己见”“问题解决”等栏目提示了问题和方法,对应学生不同的学习行为和思维要求;对要求重点观察或记录的内容提示学生在表格中注出;每一单元后设“练习与实践”,在每一专题后设“回顾与总结”,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问题线索学会归纳整理知识,促进学生学会反思,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材突出关注寓科学方法的学习于教学过程之中。教材虽有一些显性的科学方法指导,但注意避免“穿鞋戴帽”、抽象教条式论述,更多的是通过“学习范例”“探究课题”体现科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四、遵循学习规律,力求易学好教
教材遵循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力求体现初、高中化学教材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合理衔接,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必修2与初中化学教材之间的关系,如《化学1》中“原子结构模型”是初中化学原子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为《化学2》“物质的微观结构”奠定了基础。二是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1.选修教材从不同的侧面组织内容,但以《化学1》、《化学2》的知识为“生长点”。无论必修还是选修教材,均设有“拓展视野”栏目,给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使他们获取各自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2.本套教材版面设计注重学生学习心理、版式活泼,直观性强,尽可能通过具有探究价值的课题、生动的文字和图表及功能特定的栏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展开叙述,借助“先行材料”引出内容,如学习前的引导性材料,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提示,有关生活或学科的背景材料等,体现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3.内容素材选取兼顾不同地区的实际,教学要求上通过栏目和问题呈现一定的弹性,便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依据当地实际条件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如实验设计简单,现象明显,并设计多种活动为运用当地的生产、生活资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体现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化学的实际需求,并在实验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指导,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4.教材注意控制学习的层次与深广度。根据具体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在教材中分别采取“深入浅出”“点到为止”“造成悬念,引起思考”等内容组织的策略。尤其是必修教材,通过问题的延伸或扩展,为学生多处设置了思维发展的平台。
5.教材在练习与作业编写中,既注重指导学生把握化学学科最核心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运用规范的化学用语描述与分析化学问题。同时,在基础之上分层次安排习题,注意引导学生把化学原理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应用和实践能力。
总之,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继承了我国以往化学教材的优势,并以国际视野追求发展,体现了化学的新观念、新思想、新应用。本套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在重视“双基”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以实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