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来灯”能发光多远?_动画的发展论文

“宝来灯”能发光多远?_动画的发展论文

《宝莲灯》能照多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宝莲灯论文,多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暑气渐落,秋意日浓,今夏以来影市最亮风景动画长片《宝莲灯》仍余温未尽。7月初该片在全国28个省市全面上映,8月底票房即突破2200万,成为今年票房过2000万的第五部片子,另外影片的延伸产品至已收获500多万。影片上映一个月期间,即收回投资并略有盈余,《宝莲灯》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金国平表示这是当初未敢奢望的。目前,《宝莲灯》已开始发行奥语版,日本、韩国、新、马、泰等东亚、东南亚国家正与上海美影厂商谈影片放映权事宜。

《宝莲灯》是成功了,其票房收入甚至超过了中国题材国外制作的《花木兰》在中国的收入。可“洋动画”照样蜂拥而来,各大电视屏幕接二连三地上映日本动画片,各玩具柜台里作为动画片延伸产品的玩具多为五花八门的异域面孔,文化部一位官员说:“我儿子都上高中了,还在看动画片。”“洋动画”是挡不住的,对国产动画片来说尚无实力言“挡”,怎么样去争取发展和成长壮大,开发国产动画片的资源和特色,走产业化之路应是必然趋势。

十年的沉寂,一个夏季的辉煌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一家美术电影厂,厂长金国平介绍《宝莲灯》是美影厂建厂以来拍的第5部影院动画长片。影院动画长片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动画综合能力。前四部为60年代的《大闹天宫》、《那吒闹海》和80年代的《天书奇潭》和《金猴降妖》。这四部片子都是国家计划经济下拍的片子,由国家统收统发。自1985年之后,美影厂有整整十年没拍过影院画动长片。

全国平分析了这十年多动画片沉寂的原因。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动画片的成本大幅度提高。在中国制作一部影动画片至少要投资1000万,而国家的钱也不过就100万,而80年代中期后外资进入中国动画片行业,国内的动画企业把国外的动画加工业务视作主要财源,从而抑制了国产动画片的发展。加之电视动画片的大幅度发展,美影厂对影院动画片有没有市场不能准确预测。

到1995年,美影厂又重新开始筹拍影院动画长片。1995年暑期美国动画长片推到中国,光在上海就创下了1000多万的票房,这给美影厂以很大的震动。同时又知道迪斯尼在拍《花木兰》,这又给了他们以压力。1995年9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开始剧本创作,准备投资1200万。金国平回忆说当初决定拍片时,观念就很清楚,首先就研究有没有市场回报,目标就是通过市场把1200万收回。既然定位在市场,就得研究90年代观众的口味,既弘扬中国文化传统,又考虑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制作上达到国际标准。

电影局宣传发行处的毛羽认为,电影制片厂与市场的隔绝是目前中国影业的很大一个问题,而《宝莲灯》的运作,从筹拍开始就运用市场模式,按说美影厂多年来未接触动画影片市场,市场运作的经验会更少些,但在影片操作时其对市场元素的成功运用很令人兴奋,一下子就超过了很多制片厂。毛羽评价《宝莲灯》时说,其电影前产品的开发,如电影原声带的先行发行,电影后产品的开发如VCD、动画连环画册的出版,人物形象权的销售已和国际的做法接近,在美国,电影院外的收入占整个收入的70%-80%,《宝莲灯》的整个运作也运用了这种思路。

三分天下,动画岂是小儿科

多少年了,国产动画片在蜂拥而来的“洋动画”片面前,必乎没有招架之力。一部迪斯尼的《狮子王》,在中国达到了近亿元的票房,而荧屏上接二连三播出的日本动画片,也在不断地创造着新的收视率。

在当今世界,动画片已成为一项规模巨大的文化产业。每天在各国电视台播放的动画片数量已难以统计,由此衍生出来的相关产品更是数不胜数,产业化已是世界动画片发展的潮流。动画片最早于1906年诞生于美国,90多年来,一直受到儿童甚至成人的喜爱,因而在世界各国经久不衰。目前动画产业已形成三大中心,美国、日本和欧洲。

最初美国动画片占绝对优势,后来,日本动画片以其题材的世界性(多以世界名著为蓝本),制作成本的低廉(大大减少动画的张数而强调故事性和镜头画面的美感)和片集的数量、速度,迅速进入各国。日本近年推出的《美少女战士》、《灌篮高手》、《七龙珠》等一大批系列动画片,风靡东南亚,在中国也创下了罕见的高收视率。

日本的一些动画片夹杂了一些不利儿童健康的东西,诸如暴力、打斗甚至色情,从而遭到一些国家的抵制。为改变美国动画片一统天下的局面,欧洲诸国也纷纷投资动画片,有的国家甚至通过立法规定,电视台必须播出一定数量由本国或欧洲制作的动画片,以抵御美、日的长驱直入。近十年中,法国、西班牙、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动画片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动画片已有78年的历史。1920年,“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就在上海开始拍摄动画片。30年代,中国拍摄的黑白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已有相当高的水准,成为亚洲第一部长片。而正是这部中国动画片,使后来成为日本动画泰斗的手冢治虫,放弃医学,走上动画之路。

中国的位置在哪里

1957年,中国唯一的专业美术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建厂。美影厂四十多年来,有八十多部影片在国内外获奖一百多次。建国以来,动画片和故事片、科教片、纪录片一样,一直是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运作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直是唯一的专业动画片厂,政府每年下达一定的拍摄指标(大约在300-400分钟之间),由中国电影公司按每十分钟10万元左右价格支付发行费,并独家发行。制片厂的内部体制,也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模式。这样的体制,决定了美影拍摄短片(每部10分钟或30分钟)为主,偶尔拍一、二部长动画片或系列片、每年的产值维持在300万左右。全厂保持着一支300多人的职工队伍,一度曾达到500多人。这种结构状态到80年代后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从事中国动画片制片业二十多年的金国平介绍了80年代以来中国动画片所受的冲击。

随着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台需要大量的儿童节目(尤其是动画节目),美影厂生产的片子数量已不能满足需要。70年代末,日本动画片率先敲开了中国电视之门,《铁臂阿童木》带着“卡西欧”的广告进入中国荧屏。接着又有《森林大帝》、《聪明的一休》、《骑鹅旅行记》等等。美国动画片也不甘示弱,《变形金刚》、《太空堡垒》也夹着大批以动画形象制作的玩具,纷纷抢滩中国电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外国动画片的数量在中国屏幕有绝对优势,这些外国动画片有的是电视台通过节目交换来的,也有的是电视台高价买进的。不言而喻,这些外国动画片不仅在中国少年儿童的心目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且也帮助外商在卡通玩具和卡通形象的文具、杂志、连环画等提供了巨大的销售市场。

随着西方国家动画片制作成本的不断提高,美、日、欧的动画公司将大量的动画片放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去制作。70年代,韩国、台湾等地成为美、日动画片的制作基地。由于动画片是一种智力型、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绝大部分的制作是人工完成的。一部10分钟的动画片,少则要画2000多幅,多则达8000多幅。美、日动画业已把动画片生产变成一种大生产流水线的作业方式,他们在本国完成一部影片的策划、构思、剧本、导演分镜头台本、人物设计稿、背景设计稿、色彩指定稿等前期设计,然后交给劳动力价格便宜的地区,制作原画(也叫动画设计)、动画、描线(复印)、上色、绘景,甚至摄影、冲洗,然后把底片样片带回本国,进行后期(音乐、对白、配音合成等)制作。

1989年,一家美国独资动画公司在深圳开业,该公司以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名义到美国承揽动画片制作业务,然后拿到深圳制作。该公司出手不凡,招兵买马,以每月2000-4000元的工资吸引了一部分美影厂职工赴深打工,并帮助他们培训初、中级的制作人员。在当时,这个工资几乎是上海职工月收入的十倍,但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接着,香港、台湾的公司也不甘示弱,相继在深圳、珠海开设了动画公司,相互竞争、抬价,动画创作人员的酬劳扶摇直上。动画加上企业几年内增加了几十家,除深圳、珠海外,广州、大连、南京、上海、北京、苏州、无锡、天津等地的独资、合资动画公司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为吸引高级创作人才,月薪记录不断刷新,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金国平介绍说,国外动画公司的“大举入侵”,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中国的动画业,使国人意识到动画业竟是如此赚钱的买卖,也使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以导演、艺术家为创作主体一年拍一部短片,几年拍一部系列片的传统制作模式受到冲击。以制片人为主的大生产方式,使动画片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流水线”式的制作,使一部52集的动画系列片,可以在一年内制作完成。同时,一大批年轻的动画制作人员较快地适应了欧美动画片的创作方式、制作方式,吸收了国外在创作观念、制片管理等方面的长处。因为在国外,动画片是一种商品,必须研究市场,研究观众的心理,才能受到观众欢迎,进而获得成功。

面对国外公司的冲击,中国动画业显露出明显的劣势。首先,中国动画片在资金上无法与国外抗衡。以上海美影厂为例,计划经济下每年三、四百万的产值,仅够维持厂的基本开支,且离退休、福利等负担日重,无法注入资金大量投拍系列动画片。而国外一部分22分钟的电视动画片的中期制作费用(不包括前期设计和后期制作)至少在5万美元以上,比我们一部同样长度的国产动画片的全部价格(前、中、后期)还要高2倍。这样使国内的动画企业把国外的动画加工业务视作主要财源,从而抑制了国产动画片的发展。

国外动画企业在国内重金收买动画人才,也使一大批有才华的创作人员成为外国动画片的创作骨干。近年来,国内播放的外国动画片,有些就是在国内绘制、再从国外“返销”进来的。同时,竞争刺激起来的“高薪”,也使一部分创作人员趋利思想严重,千方百计多赚钱,不重职业道德。职工队伍不稳定,跳槽频繁、制作质量下降,这令一些外资企业也深为头痛。加上少数外商只求短期行为,承揽一部片子后,就高薪挖人,制作完后交给客户了事。“一锤子买卖”也使国外的制片商对中国的动画业缺乏信心,使本来资金不足的国产动画业不堪负担这样的高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度在南方红火的动画公司有的宣布关闭,有的转向其他劳务价格更低的国家,如越南、菲律宾、泰国。

《宝莲灯》的成功说明我们国家的动画产品是有自己的特色和资源可以开发的。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的吴江波说,不只是动画产业,整个中国文化产业与国际相比都是非常落后的,这种落后状态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想挡是挡不胜挡的,中国的产业不能只能去争取发展,夺回市场。而中国文化产业的最根本的问题是生产文化产品的企业的竞争能力太低,中国一直没有把文化产业作为产业来培养。

中国动画产业的前景在哪里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吴江波认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应成为当前经济新的增长点,电影局毛羽认为文化产业包括电影产业在美国是除了航空之外的第二大产业,而文化产业在中国的比例是很小的。作为文化产业组成的动画产业,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又在哪里?

毋庸置疑,中国动画片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全国近4亿少年儿童是动画片巨大的观众层,也是动画片相关产品的庞大消费。据调查,动画片是广大少年儿童最喜爱、最易接受的影视节目样式,一个儿童从3岁开始就会和动画片交上朋友直到成年。现在每年电视台都有动画专栏节目。可以说动画片对儿童的影响力决不低于学校、家长和书报杂志。

动画片的传播载体和投资回报主要是通过电影院、电视台、音像制品,以及其衍生品(如录像带、VCD、以卡通人物形象制作的文具、玩具、服装、游戏卡)等四个方面来实现的。在这些方面动画业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国产动画片的前景也是非常好的。而就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机制而言,中国动画片这个市场还不成熟,不规范,还有一个培育、发展的过程。

金国平认为,国产动画片的生产体制必须改变,必须从以往小而全的生产格局转变为与国际动画业接轨的、外向型的、专业、分工协作的制片体系。如美影厂负责前期设计、策划、导演、总体把握和后期的合成、制作。而把动画、绘景、描线上色彩等密集型的劳务加工辐射到南京、北京、大连、杭州及上海周边地区的动画公司和制作实体。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金国平认为影视合流,由电视台与动画制作厂家合作,这也是一个良好的途径。美影厂与上海电视台合作播出的《卡王》栏目,其收视率就超出了部分国外动画片。对外合作的方式上,中国动画片也应从单纯的劳务加工转变为更高层次的版权合作、制片合作。通过对外合作,吸收了国外较好的制片、生产、管理经验;在创作上互相交流,既把优秀的世界名著介绍到中国,又将中国的优秀作品和艺术形式介绍到国外;同时还利用国外公司的发行网络打开国际市场。

目前,国内的电视台和一些意识到动画行业潜力的企业家也开始投资拍摄动画片,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宝莲灯》作为一个运作实例,给中国的动画片带来信心,但要走向产业化,道路还很长。

标签:;  ;  ;  

“宝来灯”能发光多远?_动画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