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科类专业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这个专业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才辈出,也可以说是这个专业有很多人才都是农科类的精英。但是在农科类大学生中,有很多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不是很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农科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
关键词:农科类;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
1农科类专业教学的基本特点
1.1 重技能、方法的学习,而不够重视理论知识的架构
农科类专业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对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但是不够重视理论知识的扩展,有部分农科知识是需要通过机械实践来学习的。而很多农科教师觉得,农科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通常从事的只是该专业的基层工作,需要较多的专业技术与能力,不需要太多的书面知识,主要将重点放在操作方面。这样导致农科类大学生只学到一些片面的知识。
通常而言,大部分的农科类教师在讲解技能与方法过程中,抛开纸质教材的知识,做重要的技能技术演示。因此,导致纸质教材知识被轻视,大部分的农科类教师还觉得该做法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但是由于纸质教材知识的缺乏,达不到学生空间思维的想象要求。这种机械式的知识讲解导致农科类专业理论知识被轻视,因此造成农科类大学生在理论知识架构上做得不是很好。
1.2 农科类专业的课堂教学任务往往进行量化
农科类专业在校学习通常是4年,部分是3年,但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较少,一般是一年时间,特别是专业课知识的学习时间则是少之又少,因此,需要农科类大学生用较少的时间来学习专业课的知识。在农科类专业中通常出现这些量化课堂教学任务的情况,需要学生在每节课中严格遵循课堂教育原则,把握好专业知识的量,却没有重视学生有没有理解专业知识。这种教育模式使得每节课堂的教学变得紧张,而且有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快的语速讲解农科学专业知识,并没有深入地进行讲解。因此,大学生在课堂中需要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有没有较多的交流与互动,因此,造成大部分的教师对学生也不是很了解,部分教师与学生相处一个学期,仍然记不住每个学生的姓名,因此,农科类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并没有做好师生相处关系。
1.3 农科类专业的课堂教学的开展缺乏客观、科学管理制度的保障
大部分的农科类课堂教学并不重视教学效果,学生在校3、4年内没有参加相关的教学评估。从而导致农科类教学课堂质量低下,虽然有时教师在课堂上辅导了很多知识,但并不知道学生实际掌握了多少知识。同时部分的教学管理部门也没有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监督,尤其是教学管理部门人员一年之中很少深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检查,相关的评估材料都是通过凭空想象或是抄袭别的学校的。这样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没有一点的约束,知识为了完成量化的教学任务,没有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提高农科类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水平的对策
2.1 强化学生对农科类理论知识的整体架构以及对科研成果产生社会影响的掌握
对农科类理论知识的整体架构是农科类大学生科学素养较为重要部分,该部分主要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着很大的联系。农科类的教学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需要共同参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重视技能、轻视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大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的重视力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对课堂中讲解及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反思性的梳理,采用反思性的梳理方法,可以很好地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将知识之间联系的整体来把握理论知识的整体架构。换言之,使用较好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较好地改善学生对农科类理论知识的整体架构把握,学生可以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的每个知识点把握好,从而提高农科类大学生农科类专业知识的研究有较全面的认识。农科类大学生可以采用整体理论知识的架构作为掌握所学知识研究基本规范,还可以通过其来选择满足自身及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科学素养相关的的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
2.2促进农科类大学生实证性思维的培养
实证性思维对于农科类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是特别重要的,如何培养农科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是农科类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原有的农科类课堂教学过程中,太过于重视技能与方法的学习,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是比较重视实验中的操作环节,但是轻视实验教学整体过程、实验目的的了解,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不明白实验教学的真正作用。通常而言,实验教学中对已知定理和结论需要做多次的确认,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实证性思维,但是学生没有真正了解实验教学的作用,从而不利于实证性思维培养。因此,进行客观全面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证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农科类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的重要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开启耐心的引导,引导学生可以掌握实验的整体知识架构,不是只懂得部分细节的操作,使学生不仅可以从整体上充分了解实验教学的真正作用,还可以通过完整的实验学习理解实证性思维的真正含义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完整的实验教学,农科类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实证性思维。
2.3 促进学生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的掌握
充分了解研究过程和方法是农科类学生从事相关研究和工作的科学素养,开展科学素养教育不仅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改革来达到这个目的,还需要合理地采用更好地实践环节来进行培养。教师需要认真地引导学生,在实践性过程中,需要重视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应用。并且需要对每个实践环节开展情况采用有效的方法梳理,采用有效的梳理,可以更好地通过实践环节了解理论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的局面,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对农科类的研究过程及方法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全面的掌握,从而更好地实现农科类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科类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农科类专业的课堂教学重技能、方法的学习,而轻视理论知识的架构;(2)农科类专业的课堂教学任务往往进行量化;(3)农科类专业的课堂教学的开展缺乏客观、科学管理制度的保障。这些都是农科类素养教学基本特点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地不够透彻完整,不方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整体的架构。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会导致学生不重视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也影响实证性思维的培养。农科类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给农科类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增加实验教学,促进农科类大学生实证思维的培养;通过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的掌握。
参考文献
[1]于海军.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与突围——以D大学为例[A].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三等奖摘要集[C].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1.
[2]王凤成,白丽丽.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及培育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1):132-134.
[3]胡丹,颜东亮,陈国华.SRTP模式下高校培育大学生科研素养的探索与实践[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1):80-83.
[4]孙亚萍.我国高校考核方式对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安徽医科大学,2013.
论文作者:吴泽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农科论文; 大学生论文; 理论知识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类专业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