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中医药防治措施论文_郭超

手足口病的中医药防治措施论文_郭超

郭 超江汉大学 430000

【摘 要】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婴幼儿的传染病,本文以这种疾病的中医药预防和治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手足口病的中医药预防和治疗的优势和思路,实践证实中医药参与手足口病的治疗,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希望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能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

1.手足口病1.1 手足口病的发展现状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夏秋季常见传染病,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疤疹为主要症状。病原体主下要是柯萨奇病毒环型(Cox A16 型)及肠道病毒型(EV71 型)。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关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 年该病首次由新西兰Seddon加以描描述。1958 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 年提出HFMD 命名。自1969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分离到EV71 型后,欧洲、亚洲、美洲许多国家都有流行。1998 年深圳、2000 年上海及天津、深圳、河北、山东的手足口病流行均发现有型感染。2008 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3673 例,2009 年全国共报告83344 例,2010 年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报告手足口病例约48.9 万例,2012年1 月1 日至3 月26 日12 时,全国30 个省份(除西藏)共报告手足口病例41846 例,报告病例以5 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93%%),在实验室确诊的病例中,EV71 型占75%。

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5-7 天自然痊愈;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提到,肠道病毒主要经粪一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豁膜泡疹液而感染。目前己知人类是EV71 惟一的自然宿主,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感染者多在10 岁以下,尤其是5 岁以下儿童。

1.2 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根据本病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中医学“时邪”范畴,也有认为应属于“温病”或“湿温”的。

但总的来说,外邪在本病的发病中是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

一般地说,本病的病因是感受手足口病时邪,病位在肺脾二经。时邪疫毒由口鼻而人,内侵肺脾。肺属卫外合皮毛,主宣发肃降,为水之上源;脾属土,司运化,主四肢肌肉,为水谷之海,开窍于口。邪毒初犯,肺气失宣,卫阳被遏,脾气失健,胃失和降,则见发热、咳嗽、流涕、口痛、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症;邪毒蕴郁,气化失司,水湿内停,与毒相搏,外透肌表,则发疤疹。由于感邪轻重不同,其症状轻重亦不相同。总的来说本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是小儿,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并常体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临床证状来看,其病位应该不外乎是肺、脾、心三脏。正如刘敏所说:”夏秋之间,时邪疫气自口鼻肌肤而人,与体内蕴郁之湿热搏结,循经脉而行,上蒸口舌,内伤脾胃,外及四末,热毒郁而为疹,湿又聚而成疤,故见口舌生疮、溃疡及手足心疤疹。

2.手足口病易感人群的中医药预防及调护优势2.1 手足口病易感人群的中医药预防中医在防治手足口病上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鉴于该病湿热夹毒的病因病机在防治上重点强调理中焦脾胃,使脾胃功能运化如常,则无内生之湿热,外邪无内邪之呼应,即可防治疾病的发生,即使感受外邪,外来湿热毒邪无内生湿热之依附,也可迅速被机体正气驱逐于体外;或者在手足口病流行期服用具有清热解毒,生津化湿功能的中药制剂,如以金银花、芦根、板兰根、淡竹叶、生甘草为主的方剂,可起到早期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

2.2 手足口病患儿的调护手足口病患儿的调护患病期间饮食宜清淡,宜服用梨汁、苹果汁、西瓜汁、革葬汁等,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不宜食用发物;多饮开水,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以减轻食物对口腔的刺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对皮肤疤疹切勿挠抓,以防溃破感染,已有破溃感染者,可用金黄散或青黛散麻油调后撒患处,以收敛燥湿,助其痊愈。

2.3 中医药在手足口病中的特色和优势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现代医学临床主要以抗病毒、预防感染为主。根据病情,强调一般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暂无特效疗法。那么,作为有悠久历史的中医在其诊治、预防过程中发挥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赵晓光等学者据研究推荐用于治疗的药物中除了普拉康纳利、蛋白酶抑制剂等药物外,还极力推荐使用抗病毒中药进行治疗。而更多的学者则是通过临床实验,用疗效来证明了中医确实能对手足口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中医药在治疗疫疹方面是有很大特色和优势的,积极继承和发扬这一特色与优势,不仅能极大提高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也能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步。

3.手足口病的中医药治疗和预防分析3.1 手足口病的中医药治疗一般来讲,本病应以脏腑辨证为纲,根据病程、发疹情况及临床伴随症状以区分轻证、重证。治疗上应以清热祛湿解毒为原则。轻证治以宣肺解表,清热化湿;重证宜分清湿重、热重。偏湿盛者,治以利湿化湿为主,佐以清热解毒,但祛湿不可太过,以防伤阴耗液,化燥生风;偏热重者,虽以寒凉清热解毒之品为主,也应中病即止,不可过剂,以免损伤脾胃,引邪深人。而中医治疗疫疹,一忌妄用汗下,二忌初起即用寒凉,三忌妄用辛热,四忌误用滋补。尤其初起即用寒药退热,会使热毒遏伏,影响疤疹外透。

3.2 预防很多学者正在研究手足口病的病毒基因,试图分析其进化历程和遗传变异性,希望能通过这些基础性的研究,能从中找到这些病毒特有的共通性的东西,进而能研制出有效的防治方法。儿童宜少吃煎炸、辛辣食品,不宜暴饮暴食,多进清淡、新鲜而宜消化的饮食,减少胃肠道负担;生活规律,多饮水,勤洗手,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居住与活动空间多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预防本病的传播流行主要是及时发现并隔离患儿,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洁具等进行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参考文献:[1]崔明明.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2]娄琳.某医院282 例手足口病病例分析[D].吉林大学,2013.[3]王雪峰.手足口病的中医药预防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06:421-423._

论文作者:郭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  ;  ;  ;  ;  ;  ;  ;  

手足口病的中医药防治措施论文_郭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