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策略分析论文_程继勇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策略分析论文_程继勇

山西鑫海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岩土工程项目对周边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对施工所在区域进行施工前应该做好前期的地质勘查工作,根据勘查结果与相关标准做好多方面的预测、预防,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现象与设计、施工过程相联系。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需要对整个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安全性进行审核,作为一项较为综合的专业学科,做好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引言

岩土工程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在建设过程中受到地质条件、水文环境等多方面限制,容易产生地质灾害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应该了解本地区的地质条件,对可能存在的各类灾害做好提前的预测,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将地质灾害风险控制在最小。对于灾害的防治与预控来讲,不仅要关注安全问题,还要选择合理的工程措施,保证质量目标、进度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挥灾害治理的作用,保证岩土工程的顺利完成。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相关概述

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当这些变化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从而引发地质灾害问题,从地质灾害产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角度、不同标准的地质灾害类型与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从产生原因的角度分析,自然变异不仅包括自然地质灾害,还与人为作用有很大关系,岩土工程建设使岩土土体产生不断变化,日积月累下形成变异,从而引发不同的灾害问题。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条件也不尽相同,地质类型繁多,地质灾害发生的范围较广,这对岩土工程灾害防治来讲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加强地质灾害研究与治理工作势在必行。

2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

2.1滑坡灾害

滑坡灾害是岩土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种地质问题,滑坡灾害的形成主要是岩土受到一定的振动或者斜坡冲刷所造成的,由于岩土受到扰动后或产生一定的滑动现象,斜坡上的土体虽然自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在面临外力作用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滑坡问题。下面我们就对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第一,坡脚受到人为的挖掘破坏、大雨天气雨水对坡体进行冲刷、水土流动影响土体稳定性、地表水侵蚀、过度开发利用等。滑坡问题一旦发生就会给施工安全造成一定影响,从工程项目的角度来看,滑坡主要出现于地形高差出入角度、强降雨区域、施工边坡等方面。

2.2崩塌

崩塌的形式有很多种,我们将岩土工程崩塌现象称之为塌方、崩落、垮塌,其主要发生于山坡上较陡的区域,受到岩石泥土自身的重力的影响,部分岩土脱离发生滚动、掉落等现象,根据不同的土质情况对崩塌现象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岩体崩塌我们称之为岩质崩塌、山体上的岩土或者泥沙等产生大量的滑落称之为山体崩塌、土体发生以上行为我们称之为土质崩塌。

2.3泥石流

泥石流通常情况下与滑坡或者崩塌等现象同时出现,造成这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强降雨或者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产生一定的洪流,在这种情况下蕴含着大量的岩石、砂土等物质,当形成洪流后还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导致大量固体物质或颗粒的存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现象发生于山坡或者山沟等地方,对于岩土工程来讲由于工程项目建设中滥砍滥伐、建筑垃圾随意堆弃等不良行为也会增加这种现象发生的概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与我们常见的地基沉降现象时基本相同的,岩土工程施工中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会出现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面变形情况,这也是导致岩土施工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地面变形之所以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等过度开发所导致的。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

3.1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地质部门与社会各界进行力量联合,实现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控。对于地质灾害的高发区,更要加强关于防灾抗灾的教育和宣传,提升民众的防灾意识,普及灾害预防、自救逃生及灾前识别等方面知识。并整合社会媒体和科研部门,构建地质灾害信息互动平台,第一时间进行灾害信息的核实、响应与反馈。扩大灾害信息预警覆盖范围并增加区域监测,将地质灾害后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3.2工程防治技术

有效的工程措施是针对不同类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重点,运用合理避让、截断排水、压脚卸载、遮挡支护、护坡加固等工程措施,使地质灾害发生率得到降低。常用的截断排水工程,配合以支护遮挡及护坡加固工程可有效防止灾害发生;还可根据灾害位置的气候情况制定合理避让措施,依照灾害防治方案为附近居民区制定有效的安全避让转移计划。总之,根据地质勘查结果采取安全合理的工程预控措施,有效保证灾害防治效果,保障岩土工程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3生物措施的合理应用

生物措施即是利用生物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帮助预防并控制地质灾害,主要包括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等方式。种植植物能够避免水土流失,保证水土稳定性,还能有效减弱较强的水流冲击及地震压力,预防滑坡灾害。且种植植物能够保持自然生态的平衡,改善区域自然环境,经济实用、合理可行。但该项防治技术的建设周期较长,只有长时间的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因此,需根据灾害发生区域的灾害概率高低及其实际情况,制定有效且合理的灾害防治方案,从根本上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3.4动态监测与报警

运用科学技术进行环境变化隐藏灾害隐患信息的监测和深入分析,及时掌控环境变化及灾害先兆情况。在地质及环境灾害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报警系统,综合动态监测到的地质环境具体变化信息与反馈,根据检测结果迅速预警并向附近居民发出防灾报警信号。提醒区域居民和防治部门作出及时的应对措施或防治响应,以支持后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具体的地质灾害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价,保障能够正确运用相关防治技术。

结束语

总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现场环境综合考虑,调查施工区域出现的具体地质灾害,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和策略进行防治。对于防治工作,也应该进行检验和验收,使其达到防治的目的,而不是仅仅是完成地质灾害的防治任务。最后,希望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不断进步,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阳.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分析及灾害预防治理建议[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0):50~51.

[2]赵怀.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应用实践之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6):45.

[3]阙东明.浅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5):93~94.

论文作者:程继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  ;  ;  ;  ;  ;  ;  ;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策略分析论文_程继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