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医院 165000
【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抽选我院2013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内科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显效率为68.3%(41/60),治疗总有效率为93.3%(56/60),护理满意度为95%(57/60),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显效率48.3%(29/60)、治疗总有效率73.3%(44/60)、护理满意度75%(45/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综合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1]。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现抽选我院2013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综合护理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3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7.5±2.3)岁。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以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一般护理
(1)病情观察:床边心电、呼吸、血压监护,配备必要的抢救物品及药物,便于抢救。
(2)日常护理:①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l周,做关节被动运动,协助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并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②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肢体活动。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限制探视人员数量[2]。
(3)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伴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限制钠盐。
(4)给氧:间断或持续吸氧,以改善心肌缺氧及提高血氧含量。重者可给面罩吸氧。
(5)心理护理: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其思想活动,接受患者对疼痛的行为反应。并向患者解释病情,缓解其焦虑情绪,以减轻患者心脏负担,同时保证充足睡眠[3]。
(6)输液及大小便护理:①控制输液速度和量,准确记录出入量;②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③观察并记录尿量,判断有无肾功能不全。
1.2.2症状护理
(1)加强监测: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24小时心电图、血压、呼吸,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预防并发症。
(2)疼痛护理:疼痛发作时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并及时询问患者疼痛及其伴随症状的变化情况,注意有无呼吸抑制、脉搏加快等不良反应[4]。
(3)合并心源性休克时,遵医嘱应用升压药物及血管扩张剂,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同时注意保暖。
1.2.3溶栓护理
(1)询问患者是否有溶栓禁忌证。
(2)溶栓前要先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血型,配血备用。做12导联心电图,氧气吸入,连接心电监护,备好利多卡因、除颤仪等抢救物品。
(3)严密心电监测,若出现室颤立即抢救。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遵医嘱应用肝素、阿司匹林及溶栓药物,确保用药剂量、滴速准确。
(5)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有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是否发生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等副作用,一旦出血严重应立即停止治疗,紧急处理[5]。
(6)观察、记录患者胸痛减轻或缓解的程度及时间。
(7)使用溶栓药后,应定时描记心电图、查心肌酶学,以判断溶栓是否有效。
(8)为患者采血、注射后按压时间适当延长,尽量避免采血后立即在同侧肢体测量血压,以防出血、渗血。
(9)溶栓后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出凝血时间,直至恢复正常。
2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2.1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
2.2护理满意度
按照满分100分来进行评定,60分以下视为不满意,60-80分视为满意,80分以上视为非常满意,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3结果
3.1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4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此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6]。
本研究中两组心肌梗死患者经内科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显效率为68.3%(41/60),治疗总有效率为93.3%(56/60),护理满意度为95%(57/60),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显效率48.3%(29/60)、治疗总有效率73.3%(44/60)、护理满意度75%(45/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春喜,张友芳,周静文,等.综合护理干预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9).
[2]韩小燕.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3).
[3]修红,国红玉.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32).
[4]严华兰.急性心肌梗死综合护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35-136.
[5]何晓梅.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效果分析与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
[6]苏懿,王磊,张敏州.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4).
论文作者:郭崇娟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2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满意度论文; 心肌论文; 两组论文; 有效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