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2-0138-01
一、看新教材的编写目的懂意图
新教材着力体现了三维目标的统一,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之间是立体横向的结构,是并列交融的关系,不是前后继承的关系,而是交叉融合的关系,是立体结构。可以说,“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我们通过课程教学达成三维一体。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如一年级就呈现出: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的认识,物的位置,简单的测量高矮、长度,实物的归类统计和概率,虽然宽泛但很实用。在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上,充分挖掘和依靠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相关数学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解释,拓展儿童的思维空间一步一步打开,不急于求成。在情感与态度方面,重在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从兴趣着手,让孩子愿意参与,积极参与,学会观察,学会动手,学会分析,学会合作,学会突破,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一步一步培养孩子喜欢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看新教材的编写结构明联系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材,常常是“例题+练习”式的结构,它的教学流程常常是:老师讲解例题,学生模仿例题做练习,学生长时间接受这样模式的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很脆弱,当遇到一个无模仿痕迹的新问题时就一筹莫展了。再来看新教材,与传统的老教材差异大了,变成了“实际+应用”的结构,学生学习知识每挪动一步,都有寻找生活的记忆。决不空谈数字,力在让孩子参与进去,由兴趣带动思考,提高其数学修养。看吧:一是每一个单元的开始都有一幅主题图,在这幅图中试图反映出这个单元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后发问:这个单元我们又要学什么呢?老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前行,最终实现数学问题的一一破解。二是每一个知识点的课程结构均设计成了:看与问,做与说,练与用这样三个环节。
三、教学建议
1、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十分关注的焦点。
当前我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仍以被动接受为主,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还比较差,这与我们平时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因此,要使课改落到实处,必须培养好学生以下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进教室准备上课的习惯,喜欢动手动脑的习惯,喜欢发问的习惯,喜欢和善于合作交流的习惯,互帮互学的习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与纠错的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非常重要,那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汇报的能力呢?老师可先准备一个小组演示引领,让其它同学看怎么做,组内可轻声讨论。全班汇报时要大声发言,有同学在汇报时,其它同学要学会倾听,对比自己,纠正自己。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我们各科教学的主打方式,但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形成能力,因此合作学习的模式大家都要去研究。
2、要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去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
好奇,喜欢新鲜是孩子的天性,但每当遇到“新”的数学问题时,他们的表现往往是格外的“怯懦”;在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他们的表现往往是格外的“迷茫”……问题出在哪里呢?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数学教学没有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没有利用学生数学学习与其生活经验的内在联系。新教材无论是课程标准的制定还是教材本身的设计编排,就充分考虑到了符合儿童认知心理学特点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并不陌生,并不枯燥,消除了恐惧感,增进了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了喜欢数学的亲近感。
3、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前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表现出只追求知识的“学会”。观其课堂教学,基本沿袭传统模式,学生主要通过听讲或简单的问答去接受知识,讨论也流于形式,一节课下来除了被动接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在其他方面鲜有收获。课改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必须改变老师大讲例题,学生大练习题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多转换角色,沉下身子深入到学生中去,该“引”的时候“讲”一下,该“放”的时候还得“放”,不能包办。为什么会有“结巴”的老师教出优秀的学生这样的典故,多半源于学生等不急了主动去思考,所以探索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思、去体验、去感悟。当然,老师要有的“放” 矢,不能放而不管,该收的时候就“收网”,“鱼”自然就有了。一个原则就是让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活动中去,勤于思考,勤于动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分析、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破解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是要老师牵着鼻子、拿着棍子去填饱肚子,不消化的东西又有何益呢!
4、要把握好教学目标和要求,有序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健康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循序渐进的,新教材在内容设置上虽然很宽泛,目的不在知识的深度上,重在学生数学素养及数学能力激发。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解读课标和教参,不能望叶遮目,不顾学生实际,随意拔高知识难度,纯讲理论,美其名曰:“书上都已安排了”,不时听课时见老师讲些不切实际的“概念”、“习题”,让人感觉可笑。总的来说,小学生还得慢慢来引和导,把握好重难点,把握好教学进度,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粗暴。教学效果的评价、检测也要紧扣教学目标,力求形式多样化,难易适度。“教”与“考”不脱节,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任何一项改革,首先是观念的转变,一旦闸门打开,潮水便滚滚而来,“教”是如此,“学”更是如此。
论文作者:李爽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习惯论文; 老师论文; 能力论文; 新教材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