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历史发展_党建论文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历史发展_党建论文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历史性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执政党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历史性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15(2000)03-0005-06

近百年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表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的问题,是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党的属性的认定与确立,党自身建设目标、方式和党执掌政权道路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保持自身性质和巩固政权的要害问题。江泽民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特别是我们党半个世纪执政的历史经验,精辟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回答了执政条件下共产党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和方式等问题,开创了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新途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

一、“三个代表”思想揭示了执政党的本质是先进性与阶级性、人民性、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性质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性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基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P264)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把共产党的性质集中归结为先进性。而其先进性又是由它本身所具有的阶级性和人民性所决定,并通过其宗旨、阶级基础和所掌握的科学理论体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性质理论的基本思想。

20世纪先后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及其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都是在相对落后的国度出现的。各执政的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对自身的性质作出了带有共性的概括,列宁将其表述为“无产阶级的直接执政的先锋队”。[2](P457)列宁认为,坚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为指导;二是在组织上坚持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列宁的这一理论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执政的共产党确定党的性质的基本依据。此后,有的党没有提出新的理论概括,有的党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理论原则,对党的性质作出了错误概括,使这些党的建设遭受严重挫折甚至丧失了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性质理论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上,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党的“八大”基于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为“人民利益忠实代表”的属性所明确的围绕经济建设实现党的纲领、宗旨的思想,是符合当时的国情和初掌政权的党的建设实际的。后来,受国际和国内复杂、困难形势的影响,党基于阶级性即为先进性的认识,对当时的阶级、政治形势作出了错误判断,党的该重属性不断膨胀终而掩盖了它重属性,影响其在自身建设和执政指导思想上逐渐强化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倾向,导致了“文化大革命”历史灾难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基于当时的党情、国情,党的十二大宣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进而确立了正确的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执政50年的历史经验表明,党的性质由社会主义建设和党执掌政权的需要所规定;党的本质的先进性是党的多重属性的统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应当全面、正确体现党的性质;党的性质具有质的稳定性和其内涵因时代的发展而变异、扩展的特性。

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性质的理论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国家处于复杂艰难改革的关键时期,党面临保持先进性和巩固政权双重考验的历史关头,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对现时期党的性质作出了科学的理论概括,指出了党的性质的本质特征、基本内涵和表现方式,不仅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和如何保持先进性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释,而且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性质的理论。

(一)“三个代表”思想揭示了党的本质的先进性是党的阶级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这一基本特征

“三个代表”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理论的本源意义出发,表明党的阶级性归根到底是由本阶级所代表的社会生产力的先进性所反映的,从而揭示了执政条件下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属性即是其阶级性的集中表现的特征。这一思想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性质的基本原理。与社会化生产相联系,不断发展壮大的工人阶级不仅是“最苦难”的阶级,而且是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因而它成为了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基于无产阶级的这一特质,提出了砸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奠定了“第一块主要的基石”。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把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看作无产阶级及其阶级组织——共产党先进性的主要标志。在这里,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融为一体,而先进性和阶级性又是通过其对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来体现的。所以,确定和衡量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从根本上讲,就是看它是否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这是马克思主义党的性质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精髓。

“三个代表”思想揭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既反映在它是本阶级的先锋队这一特质上,又反映在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一属性上。执政党如果不是完全彻底地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如果不能在一切方面忠实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那么它就没有先进性可言,也必然无法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2](P19)工人阶级既是无产者又是劳动者。共同的根本利益把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群众连结在一起,“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既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926)因此,共产党的全部活动应当以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为转移,“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3](P1096)“三个代表”揭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不仅表现在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阶级性上,更表现在它同时又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代表者的人民性上。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是共产党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和体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先进性的又一个标志。

“三个代表”思想揭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蕴涵着时代性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性质的理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近百年来,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对党的先进性的揭示也必定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P228)先进性即是时代发展方向的代表性。与不同时代的要求相吻合,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内涵是可变的。只有保持党的性质的质的稳定性和内涵的应变性,才能使党在历史变迁中实现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先进性。江泽民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对党的性质作出了新概括,不仅为党的性质赋予了新内涵,而且使马克思主义党的性质的理论得到了新发展。

(二)当代中国共产党应当具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属性的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性质理论的新领域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和产物。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以知识、观念、物化形态凝结而成的人类社会进步的文明成果,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凝聚、鼓舞人民的力量之源。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人类文明的集大成者,因而马克思主义也是人类社会先进文化的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工人阶级政党,在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的同时,也必然会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题中应有之义,亦是社会发展对执政党建设提出的必然要求。

但是,由于社会主义革命是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文化方面相对于资本主义居于劣势地位。中国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它强调用思想道德齐家治国平天下,轻视靠科学技术知识富家兴国。江泽民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有过辉煌的成就,但也有不足,主要是没有形成实验科学的传统和完整的学科体系,科学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更缺乏通过科技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机制。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首先在文艺复兴后的欧洲出现,而未能在中国出现,这可能是原因之一吧。而且,我国历史上虽有着伟大而丰富的文明成果和优良传统,但相对来说,全社会的科学精神不足也是一个缺陷。”[4]封建传统文化对党的建设的影响,整个民族科学文化底蕴的不足,对中国共产党站在世界先进文化的前列的追求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提出并强调执政党应当具有先进文化代表的属性,对于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有着特殊的意义。

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说到底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建立的过程,是社会主义文明创造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的文明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人类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只有用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和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三个代表”告诉全党,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通过发展生产力来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必须靠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来启动。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意味着党必须成为社会前进的根本推动力量,也意味着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目标的实现。把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纳入党的属性范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性质的理论。

二、“三个代表”思想在党的建设历史上第一次完备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纲领,明确了加强和改革执政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途径

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对执政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然而从其实践效果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的问题,在思想理论上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基本原因之一是执政党在自身建设上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完备、成熟且能全面反映执政党建设动态规律和特点的总纲,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途径因之也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进中不断被分解而难以充分体现和落实。“只要这种纲领还没有制定出来或是还处于萌芽状态”,那么,“党本身也将处于萌芽状态。”[1](P25)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在总结我们党和世界执政共产党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重大课题,为我们党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纲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执政党建设纲领理论的历史性贡献。

(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要有始终保持其先进性的、鲜明、完备、科学的自身建设纲领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曾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政治纲领的思想,指出: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5](P31)有了这面旗帜,“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一些可供人们判定党的运动水平的界碑。”[6](P130)这一重要思想,对各国共产党确定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目标的政治纲领,继而推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党从建党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宣示了党的最高政治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尔后又制定了民主革命的最低纲领。党的政治纲领既是集合队伍的旗帜,又是党自身建设的行动纲领。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各国共产党对执政党建设的目标、任务、途径等问题都进行了探索。然而多数执政党并没有解决好这个根本性的课题。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这些党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特点、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认识不足所致。

党在执政后面临一系列严峻的考验。一是执政后,党的任务的新变化,使党面对着前所未有压力。其一,国内外敌对分子的颠覆破坏活动特别是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分化瓦解甚至武装干涉企图的长期存在,对党加强和巩固政权的基本目标构成了直接威胁;其二,在相对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既要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形成挑战的压力,又要面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压力。这个任务完成不好,党的执政地位就难以巩固。然而,这恰好是党所不熟悉的。二是执政后,党的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党的建设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一方面,党的干部成了国家政权运行的主体力量。地位的变化,极易使其蜕变为高高在上、贪图享受、脱离群众的官僚,权力腐败成了党的执政地位的主要威胁。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面前,各执政党或者对执政前后自身建设特点的变化缺乏深刻、清晰的认识,未能认真解决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或者尽管对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途径进行了探索,但却未能形成科学、完备、适应时代及其发展要求的党的自身建设的指导方针。

执政党建设的实践表明,建设坚强、先进的党,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完备的党建纲领。

(二)“三个代表”思想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目标、基本任务和基本途径,是适应时代要求、保证党的先进性的第一个完备、科学的党建纲领

“三个代表”思想为执政党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身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途径:执政党必须把自身建设成为忠实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始终站在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最前列的先锋队。为此,党必须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改造党的机体使之成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部队,吸纳人类文明成果使之成为反映世界先进潮流的文化精英;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途径就是扩大群众基础,改善组织结构,更新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素质。

“三个代表”思想,把执政党自身建设的纲领与党的政治纲领有机统一起来,体现了党的建设和执掌政权目标的一致性。党自身建设的目的在执政。现阶段党的政治纲领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共同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个代表”思想所表明的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忠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裕。作为党的自身建设纲领的“三个代表”思想不仅符合“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党的建设原理,而且符合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际。

“三个代表”思想,把执政党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使命有机统一起来,体现了执政党革命的彻底性。“三个代表”要求的是“始终代表”。它一方面意味着党要始终把改造主观世界放在首位,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使之真正取得并保持“三个代表”即执政的资格;另一方面,强调在执政中要把党的建设目标、任务落实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掌握规律,开拓前进,领导中国人民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个代表”表明了党的彻底革命的政治立场和主张。

“三个代表”思想,把执政党建设纲领的稳定性与时代发展的动态性统一起来,体现了党建纲领的科学性。“三个代表”思想通过“发展要求”、“前进方向”和“始终代表”的观点,既阐明了党建纲领的稳定性,又赋予了党建纲领以鲜明的动态特征。

“三个代表”思想,把党是推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力量与其自身是生产力要素的组成部分有机统一起来,体现了党建纲领的创新性。“三个代表”思想,要求党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揭示了执政党解放、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任务与使命,为党努力掌握生产力发展规律,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表明,党不仅应当是先进的“政治精英”,而且也应当是先进的“科技精英”和“文化精英”;既是推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是先进生产力要素的组成部分。这就为党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增强执政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在各国执政党所提出的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思想理论被众多共产党建设失败导致政权丢失、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残酷事实而否定的形势下,“三个代表”思想不仅因其涵义的根本性、科学性、创新性、时代性而成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第一个完备、科学的党建纲领,而且因其唯一性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作为执政党建设纲领的“三个代表”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三个代表”作为执政党建设纲领由我们党第三代领导核心提出来,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列宁在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执政后党自身建设的任务与要求,主要是:提高党员质量,纯洁党的组织;密切联系群众,防止不正之风;正确进行党内斗争,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扩大党内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这些非常重要的思想,直到今天,仍具有极大的价值。但是,列宁的这些具有纲领性质的思想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反映执政党自身建设根本规律的纲领。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上走过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党执政后,毛泽东系统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建设党;党的长期任务之一是反对官僚主义和根除腐败现象;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加强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是党的战略任务等。显而易见,毛泽东和列宁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锐利思想武器。但是,由于受当时国内外条件的限制,党还来不及作出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客观规律的结论;在“文化大革命”中,更是提出了“五十字”建党纲领,使党的建设和社会政治生活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面对国家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严重局面,从思想上、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入手,果断废止了“阶级斗争”的纲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以政治家的气魄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领导全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其中所包含的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理论,成为新时期我们党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囿于中国国情,国家的改革是按照先经济体制、后政治体制的大思路进行的,政治改革滞后的现实使党缺乏创立自身建设纲领所必需的条件。但是,他关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和平演变”考验是党的建设最重大的课题,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建设党的干部队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三个有利于”和以“人民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为标准,“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等论述,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纲领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面对改革开放艰难推进的实际,面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面对党内腐败现象蔓延的严酷现实,面对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新变化的巨大压力,特别是面对人民、国家对党的现实要求与殷切期望,从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着手,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创立了执政党自身建设的纲领。“三个代表”纲领的提出,既是江泽民卓越政治智慧、领导才能的体现,也是历史的必然。

收稿日期:2000-05-16

标签:;  ;  ;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历史发展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