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观新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恩格斯论文,马克思论文,社会形态论文,共产主义论文,观新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93(2002)06-0040-06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问题曾作 了大量科学论述。这些论述既从不同视域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及社会结构, 又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做出了科学划分。但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列宁称 其为社会主义)究竟是一个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结构的地域性存在?还是一个以全世界为惟 一主体结构的全球性整体存在?或者既可以是前者,又可以是后者?在这一问题上马恩并 未在文字上直接予以说明。然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当代实践的发展,却不断给人们提出 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要求。因此,科学考察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观,并结 合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实践对这一问题作一扼要阐明,便显得尤为重要。
1
纵观马恩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问题的论述我们看到,他们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观,首 先来自于全部社会生活发展的一般历史规律的科学逻辑推论。一方面,马恩从总体上把 作为全部社会生活本质的实践发展过程看作是一个作为主体的人们同作为客体的自然( 社会的自然)及社会客体以社会关系(包括社会自然关系)为中介(它本身即是客体)不断 地相互作用并不断相互扬弃的发展过程。这种辩证发展过程,既是一个人们在实践活动 中不断自我扬弃所构成的人本身的无限发展序列,又是一个人化自然和社会经济文化从 低级到高级的无限发展序列,同时也是一切社会关系经一系列有限否定之否定所构成的 从低级到高级的无限辩证进展序列。另一方面,马恩不仅把一切社会关系的辩证发展过 程,看作是由物质生产实践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推动的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关系不断辩 证进展,即由这种辩证进展所不断引起的生产关系及经济关系辩证进展,以及由这种经 济关系的辩证进展所不断引起的社会上层建筑关系的辩证进展过程。他们把这个发展过 程看作是人们的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各种历史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且从处于社会关系中 的历史个人不断创造社会,社会也不断创造历史个人的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同人 们之间的关系相互制约形成社会发展的历史考察中,揭示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并把集中反映两种关系相互制约的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对立统一的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看作全部社会生活实践运动的逻辑演进主 线。同时,马恩在占有大量历史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历史时代凝结人与自然物质 变换关系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社会性质及发展过程的实证考察,不仅揭示出分工发展 的规律,而且揭示了作为这些历史时代前提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在不同历史时代社会 经济结构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科学地推论出未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规定性。根据一般 历史实践规律的逻辑推论,马恩一方面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作为经验存在,“是以生产 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这种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 普遍发展,必然使“……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不这样,(1)共产主义就只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2)交往的力量本身就不可 能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因而是不堪忍受的力量……;(3)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 性的共产主义”。因此,“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 ”。另一方面,马恩把消灭私有制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他们认为生产力的普 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即是作为“世界性的共同活动形式”的“各个个人全面 的依存关系”的自发形成。这种形成既使“各个单独的个人才能摆脱各种不同的民族局 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并且可能有力 量来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生产(人们所创造的一切)”,又使私有制关系历史条件下的强 加于各个个人的社会分工发展到它的顶点而趋于解体,从而造成与一切社会关系全面发 展互为历史前提的人的全面发展。这即是说,“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 下才能消灭”,而“私有制和分工的消灭同时也就是个人在现代生产力和世界交往所建 立的基础上的联合”。[1](P39)马恩的逻辑推论表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同它的高 级阶段一样,当然是一个以全世界为惟一主体结构的全球性整体存在,是全球有机统一 的社会形态。因为建立在作为世界性的共同活动形式的各个个人全面依存关系基础上, 并有力量来控制和利用全球全面生产的社会经济结构,自然地被历史赋予全球惟一主体 的基本规定性。相反地,如果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主体为基本单元所构成,那 么它就难以使各个单独的个人彻底摆脱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在普遍交往中成为真正 普遍的历史个人。
2
马恩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观同样来自资本生产方式演进规律的科学逻辑推论。一方面 ,马恩既把资本生产方式看作同其他社会形态的生产方式一样是整个生产方式演进序列 中的一个暂时的历史形式,又把它看作以自身的内在规定为根据,处在人们与自然之间 关系同他们之间关系相互制约的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一个特殊生产方式。因而马克思对资 本主义的历史考察,不仅着眼于这一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前提及内在规定,着眼于使它 赖以存在及发展的内在根据,从而科学地找到资本生产方式因丧失内在根据而丧失历史 前提的那些历史前提及社会物质条件,找到既作为资本生产方式历史终结,又作为共产 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逻辑历史环节,也值着眼于考察资本生产力关系的辩证进展,怎样 不断引起从资本生产关系及交换关系,资本经济关系到资本上层建筑关系的不断发展, 着眼于从资本劳动过程同价值增殖过程之间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中,考察出资本生产方 式的特殊演进规律,从凝结资本生产力关系及生产关系的作为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生 产工具)的发展变化中,考察出资本经济结构乃至整个资本社会结构的发展趋势,从而 揭示出资本积累的规律,以及资本自己把自己不断推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并根据资本 生产方式、资本经济结构及资本社会结构在资本积累运动中的必然逻辑趋势,推论出共 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规定性。
根据资本生产方式及资本经济结构发展规律的科学推论,马克思认为,一方面,资本 生产方式作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因自身矛盾的发展不断成为为社会创造可自由支配的时 间的条件和工具,即成为不断为社会全体成员本身多方面发展腾出可供支配时间的工具 ,从而最终创造出全面发展的一切历史个人。这是因为剩余价值的生产,根本上在于无 限缩短直接生产过程的必要劳动时间,而这种必要劳动时间的无限缩短,只有借助资本 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才能成为可能。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规律,也即是资本生产的 劳动时间不断地节约规律。由于资本生产既要无限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以无限增加剩余 劳动时间,使剩余劳动时间成为必要劳动时间的条件,又要把越来越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变为剩余劳动时间,所以当必要劳动时间趋于无限小时,资本就越来越难以将社会可供 支配的自由时间变为剩余劳动时间,从而为社会成员本身的全面发展腾出时间。然而, 虽然资本生产最终会创造出人的全面发展,但在资本生产方式的历史界限内,由于资产 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特性,使得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并不能成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 件。另一方面,作为资本生产方式目的和出发点的资本积累,其本性就在于对他人生产 资料所有权的剥夺。在竞争规律的推动下,随着资本积累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剥夺沿 着最终剥夺一切人的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轨迹不断运动。这种运动,既是资本生产关系不 断提升自身社会化程度的自我扬弃,又是作为资本生产前提的雇佣劳动与资本对立统一 关系规模的不断扩大,是资本经济结构规模不断扩大的运动。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生产力同资本生产关系相互制约所构成的资本生产方式运动表现 为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与资本交往关系规模不断扩大之间的相互制约,即是随着资本 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资本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资本生产的商品在质和量上不断获得 相应增长。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和劳动群众的有效购买力不足,于是资本在由商品形 态转化为货币形态时便受到限制,大量的剩余价值难以实现。这种状况以铁的必然性迫 使资产阶级不断奔走于世界各地,不断开辟越来越大的市场,从而把资本生产方式推向 全球。相反地,资本交往关系的不断扩大,必然促使资本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促使 不断改进生产工具,不断把新的科学要素并入资本的生产过程,从而不断提高资本的有 机构成。资本生产方式的运动本身,即是它的内在矛盾的不断展开。随着资本劳动生产 率的不断提高,资本交往关系的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本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规模也在不 断扩大,层次也在不断上升。资本生产方式不断把自己推向全球,其内在矛盾也随之在 全球层次上不断展开。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接受资本生产方式,不断把全球所有民族 卷入资本竞争的漩涡,它按照自己的面貌所创造出的世界最终是全球无产阶级同自身的 尖锐对立。
因此,从马克思对资本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考察及推论来看,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同它 的高级阶段一样,自然是一个以全球为惟一经济主体结构的统一的社会形态。反之,如 果不是这样的社会形态,它就既不能合乎逻辑地成为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自 觉地把许多劳动力直接当做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的自由人联合体,不能真正全面达到 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并对全球的全面生产实行有效合理控制与调节,也不能达 到使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同时它也不能合乎逻辑地建立在生产力 和交往关系全球社会化的基础之上,即不是建立在超越资本生产方式所能容纳的生产力 极限,资本生产方式的自我扬弃发展到它的顶点基础之上的那样一种社会形态。
3
马恩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观也来自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恩把无产阶 级的革命实践活动看作是消灭资本主义现存状况的运动,把科学社会主义看作是无产阶 级实践运动的理论表现。因而他们在创立共产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不仅自始自终关注整 个工人阶级革命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且置身于这一伟大的运动之中,并在不断总结实践 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活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马恩结合他们几十年研 究历史科学的结果,根据一般历史规律和资本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科学推论,在《哥达 纲领批判》中科学地阐述了作为实践运动和社会形态既相联系、又相统一的共产主义社 会形态观。这即是作为实践运动的共产主义必然要经历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发展(前两个阶段被称为无产 阶级的实践运动,后两个阶段则是全人类共同的实践运动)。作为社会形态的共产主义 ,则必然经历从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共产主义,经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到共产主义高级阶 段的发展。在这里,相对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它的高级阶段而言,无产阶级专政时期 的共产主义社会从人类历史上整个社会形态的演进总过程来看,它还不是一种独立的社 会形态。而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历史过渡时期,是作为过渡环 节的一种不成熟、不完全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或者说,它是一种一切私有制社会关系 正在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在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道路上,马 恩并未局限在仅仅根据一般规律的逻辑推论方面,即拘泥于只有当全世界的一切国家的 资本都获得高度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或资本生产方式全球一体化获得充分发展的历史条 件下,共产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而是在总结无产阶级运动经验的 基础上,把逻辑推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根据资本生产力与资本生产关系在资本生产 方式运动的一定历史阶段上,实际发生的冲突状况,依据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状况,及 各个阶级力量对比的实际状况,在蒸汽工业生产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在资本主义发展 中,只有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同时发生行动,才能获得胜利的“同时发生论”。恩格斯 在阐述“同时发生论”时说:“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 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共产主义革命也会大大影 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特别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它是世界性的革命, 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2](P22)。这一论述表明,马恩曾设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下,通过所有发达国家无产阶级同时发生行动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 治(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进而影响并加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并在这种 影响的作用下,使其他国家的革命取得胜利,在全球所有国家内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 会制度,然后循着在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逐步在全球范围实现所有民族国家经 济、政治及文化的融合,建立全球统一的无产阶级专政世界国家——即以全球为惟一主 体单元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并在通过不断发展生产力,消灭一切私有制社会 关系,消灭一切阶级及阶级差别的过程中,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马恩关 于“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 国土地公共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的阐明,关于东方落后国家在西方 革命影响下并以此为条件,有可能跨跃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即是他们这种设想 的佐证。由此可见,马克思所阐述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并不是以民族国家为主体 单元的地域性存在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它在逻辑和实践上,自然是 以全世界为惟一经济主体结构的全球性统一的社会形态。如果它是以民族国家为主体单 元的社会形态,那么,它就既不能废除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也难以使国家自行消亡( 正如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所发生的那样)。因为不同经济主体(不同国家)之间的产品交 换,只有借助商品形式才能实际发生。
4
应当看到,经济全球一体化作为资本生产方式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进 入了它的新阶段。这一阶段资本经济结构的特征,既在于资本生产方式由电力工业阶段 发展到信息工业阶段(微电子数控机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国际互联网及现代数 据传输技术,现代交通通信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现代生命技术等把全球生产和生 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又在于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增长,以发达国家经济一体化为发 端的地区经济集团的出现,以及地区自由贸易区和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的普遍建立,资本 积累的规模不断打破民族国家和有限地域的限制,从民族国家层次上的资本垄断走向国 际资本垄断。资本经济结构的这种新的特征,不仅表明存在于电力工业阶段的那种国家 垄断资本之间通过世界战争瓜分全球市场的竞争方式已成为历史而在现存历史条件下越 来越难以实际发生,而且表明,任何一个或几个民族国家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 政的行动,在现存历史条件下越来越难以获得成功,由一切发达国家同时发生无产阶级 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尚不具备,即是说,资本生产方式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使 共产主义革命不是沿着马恩所曾设想的上述道路向前发展,而是沿着他们根据一般历史 实践规律和资本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逻辑推论所表明的方向和道路向前发展。随着资本 生产方式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不仅资本积累的规模在全球层面上不断扩大,其层次也不 断上升,而且资本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也随着它本身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扩大,其 层次也不断上升。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第一个历史时期(注:我们把以地区自由贸易区 以及与之相应的由地区民族国家资本一体化为主的资本生产方式一体化时期,看作经济 全球一体化的第一个历史时期;而把在这一基础上发展了的,由发达的世界一切民族和 一切地区集团所构成的全球资本生产方式一体化时期,看作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第二个历 史时期。同时,我们把与世界资本生产相联系,并以外在形式作为世界资本构成的现存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资本生产。),资本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已 发展并表现为跨国公司内生产的有组织性与全球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发展并进 而表现为世界资本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世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 矛盾。这种内在矛盾的不断展开,一方面造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集团及跨国公司的生产 相对过剩,因而不断发生世界性的资本经济危机和金融动荡,另一方面则造成第三世界 国家的贫困危机及债务危机,造成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相对贫困。从而使第三世界 国家及劳动群众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成为这一历史时期全球社会发 展的主要矛盾。因此从这一历史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体系内来看,无产阶级同资产 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同资本集团之间、不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在发展。但由于国际 垄断资本及作为人格化资本的资产阶级国家政策的某些调整,资本生产方式一体化的经 济结构把发达资本国家之间的资本经济紧密联结起来,同时由于发达国家资本积累,不 只限于对本国工人阶级的剥削,更来自于通过不平等的政治和经济秩序,通过在外分支 机构的生产等对第三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进行剥削。所以,不仅发达国家内无产阶 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缓和,还未形成因发生尖锐冲突而发生革 命的条件,而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也因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的增强 而不致演变为以世界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同时应当看到,随着资本经济结构的一体化发 展,以及地区自由贸易区内资本要素的加速流动与市场配置必然带来地区内多民族融合 及政治上的集中。因而这一时期的资本生产方式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会推动地区资本政治 集团或政治组织的形成,推动资本地区国家的建立。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第二个历史时 期,一方面,随着世界资本积累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巨大的超级资本全球公司便会不断 产生;另一方面,资本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规模扩大也不断趋近于它的极限,它不仅会 造成更高层次的全球经济危机,也会创造更大规模的全球无产阶级相对贫困,由于竞争 规律的推动,价值规律的全球调节,世界资本生产的利润会不断趋于平均化,加之劳动 力价格也会趋于平均化,从而使全球无产阶级同全球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成为这一时期 全球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这一时期发展过程中,世界一切民族将实现融合,一个全 球统一的国家会产生。全球资本生产力同全球资本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必然导致 全球两大对抗阶级的尖锐对立,一个整体的全球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活动,将创造出一 个全球性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并取得共产主义革命的全面胜利。
综上所述,马恩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观,既来自一般历史实践规律的科学推论,也来 自资本生产方式发展规律的科学推论,又来自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对这两 种推论和实践经验总结所做的考察无一例外地表明,马克思所阐述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 阶段,是以全球为惟一经济主体结构的全人类统一的社会形态,而不是以民族国家为主 体单元的地域性社会形态。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历史运动中,存在着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道路,科学地考察并阐明这种独特的发展道路,乃是马克思主义理 论工作者的时代责任。
收稿日期:2002-06-05
标签: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资本有机构成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共产主义国家论文; 经济论文; 关系逻辑论文; 经济学论文; 生产方式论文; 科学论文; 恩格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