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积月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点板块内容之一。对于这一板块内容的教学,教师不能够轻易“放过”,而应该采取有效策略进行优化教学。“日积月累”板块的教学要突出铺垫性、融合性与应用性,以此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实化学生的语用训练。
关键词:“日积月累” 铺垫性 融合性 应用性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从小学低段开始就编排了“日积月累”的板块,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于母语的热爱、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同时促进文化的积累和沉淀。那么,这一板块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如何才能展开有效的教学呢?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教学功能?它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方面,还有典型的现实意义。要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激活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实效、学以致用,进而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一、铺垫性——促进阅读理解
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指出,儿童在把握语言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理解—积累—运用。学习的关键基础在于易于学生理解的语言输入,这一点极为重要,只有学生充分理解学习素材,才能够有所收获,才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针对这一板块的教学,必须要结合正确的、科学的方法。
1.借助故事铺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解和记忆始终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教师应巧设桥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才能够使积累更容易。例如,在教学“回文联”(人教版五下)时,一位教师引入以下经典故事:一位古人来到了桂林的斗鸡山,有感而发,生出上联“斗鸡山上山鸡斗”,但是,冥思苦想了很久却迟迟不能对出下联。之后一位老者的出现解了他的疑惑,他是这个文人的启蒙老师,简单的叙旧之后,学生向老师提出了疑惑,经过老者的分析,发现这是一个回应对,不管是正读还是反读,音和意完全相同。“那么,老师能否给出下联?”学生问。老师随口吟道:“龙隐洞中洞隐龙”。这个故事结束之后,看着学生红扑扑的脸庞,就知道他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给出对联,由学生自主填写“脸映桃红_______,风摇柳绿___________。海上飞燕_________,江内行船______。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联的学习难度非常之大,因为平常既不多见,使用的也不够频繁。很多学生普遍认为,对联的学习只需要背和默写就已足够,实际上到了五年级之后,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对联学习进行了一个总结,这也就意味着学生不但要复习之前已经学习过的对联知识,还要能够准确的理解“回文联”以及“数字联”等涵义。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关注对联的仄起平落,这样才能够准确把握对联的规律性。上述教学案例教师选择了一段故事以此展开对联教学,教学效果显著,可以基于相同的方法教学其他形式的对联。
2.借助音画铺垫。在“日积月累”板块中编排了很多充满优美意境的诗句,且对仗工整,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音画辅助情境。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为例,可以自主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优美的图画。通过图画展示悠远的古诗意境,还可以辅以轻柔的音乐,既有助于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心情,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既能够享受意境之美,也能够更深刻的记忆诗句,深入感悟和体会祖国的传统文化。
3.借助背景铺垫。针对古诗词的教学,很多教师更关注教学任务是否能够得以顺利达成,实际教学过程中减少了对诗词背景的介绍。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是作者生平,还是诗词的写作背景,都能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起到良好的辅助理解的作用,既有助于学生消除阅读障碍,也能够更深入透彻的感悟作者的情感,因此,应当给予写作背景足够的重视。例如,在教学《过故人庄》(人教版四上)时,可以先简单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因为郁郁不得志,于是选择了家乡一处古居,在居住期间写下了很多优美的“田园诗”。这首诗开头看似平淡:朋友炖鸡煮粥,诗人应有人之邀前去做客……此时、此景、此情,仿佛学生也融入其中。
文章大多描写的是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情感体验,如果可以在教学之前简单地介绍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能够使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自主的和文章内容进行关联,能够对文章展开更深入、更透彻的学习和理解,加深印象。
二、融合性——丰富阅读积累
编者对“日积月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其中很多内容都能够为学生提供无限的延伸空间,可以基于文本为载体适度链接拓展,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积累更丰厚。
1.与单元课文融合。每单元所编排的内容与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大都具有紧密关联。因此,针对这一板块的教学,不一定非要编排在单元教学结束之后,可以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对单元资源进行整合,准确把握其与课文之间的关键融合点,并以此为落点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五上第一单元“日积月累”时,其中包含五句读书名言,与本单元相关课文的学习关联在一起。在教学《窃读记》这一课时,我引入的诗句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就此告知学生读书的重要,我们要热爱读书。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时,文中的是正确的读书方法,这一点与朱熹的名言相对应。又如,《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可结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体会到阅读实际上对语文学习和写作都具有非常典型的促进作用。还有《我的“长生果”》这篇故事中“我”的经历刚好与“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相吻合。由此可见,可以选择穿插的方式,将其与课文内容巧妙融合,既有助于深入了解文本,同时又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可谓一举两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实际上,五上第二单元的教学也同样如此,这一单元主要紧扣“思乡”这一主题,而“日积月累”中所搜集的诗句都与思乡有关。阅读教学实践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联系文本,将这部分内容穿插其中。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分散对“日积月累”的集中学习,既不需要学生刻意耗费精力进行背诵,减轻学习负担。同时也能够与文本相融,帮助学生深入透彻的理解文本内涵。
2.与选文出处融合。“日积月累”所编排的版块内容大都是词句或者一部分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延伸空间。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入原文,使学生能够由点及面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一方面能够增加课外积累,另一方面也能够将知识变得立体。例如,在诵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可引入陶渊明的古诗《饮酒》,当教学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时,是引入《满江红》的最恰当契机;还有“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可指导学生阅读《草船借箭》。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极大的阅读期待,既丰富了“日积月累”的语言内涵,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认知、加深印象。
3.与类似内容融合。编排“日积月累”的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丰富语言储备和语言素材,可以结合类似的知识点展开对比学习,以此实现丰富积累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五上)时,可以向学生推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异同。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搜集相关素材并展开对比阅读,发现其共同之处在于以梅花自比,展现了梅花不惧严寒、清新脱俗的典型特征。不同之处在于:陆游笔下的梅花,既寂寞又凄凉,而毛泽东对梅花的描述却充满了积极和乐观的情怀。除此之外,二者在感情基调方面也有所不同,毛泽东的词着大气豪放,陆游的词却饱含着低沉和落寞。通过这种形式的对比阅读和积累,学生对诗词的探究必然不会停留在浅显的表层,也有助于深入透彻地理解文本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使积累立体而丰厚。当然,除了比较主题之外,还可以选择相同作者的其他作品,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只要教师能够把握准确的认知,选择恰当的举措积极跟进,通过“日积月累”的教学,一定可以突破教学局限,为学生展现万紫千红的课堂色彩。
三、应用性——实化语用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的语用训练,在“日积月累”板块的教学中要突显应用性,以此实化语用训练。
1.在“课文”中应用。“日积月累”中所编排的很多词句,都可以融入文本的具体语境中,或者用于评论人物、事件,或者适度拓展、改编创造。例如,在四下第四单元所编排的大多为成语,多用于描写人物形象,塑造其高尚的品质。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相关词语,用于赞美“小夜莺”和“雨来”。又如五下第五单元,所编排的大多为歇后语,而且和四大名著有关,在教学本单元课文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这些歇后语,用于形容人物角色,也可以基于文本内容对歇后语进行改编,比如武松打虎——三拳两脚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充分的落实了“日积月累”教学目标,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阅读、服务于应用。
2.在“生活”中应用。实际上,“日积月累”中相关词句的运用不仅可以体现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还可以运用于生活中。例如,在完成了五上第一单元“日积月累”的学习之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个小朋友不爱读书,还说:读书能有什么用?你会怎样告诉他?”有学生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也有学生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他继续狡辩,又该怎么说?”不仅要告诉他读书的道理,更要告诉他如何读书、如何掌握好的读书方法。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发现,这些名人名言已深深扎根在学生内心,甚至完全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他们在引用这些名人名言的同时,也成功的实现了内化,形成了自我认知以及对生活、对世界的认知,不仅有助于促进语言素养,也有效地发展的思想认知。
3.在“写作”中应用。 “日积月累”的编排也是为了服务于习作,其中的语言素材是习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帮手。例如,五上第四单元所编排的习作主题就是写下生活中的提示或者写一写自己的座右铭。在“日积月累”板块中编排了五句生活格言,可见其是最佳的辅助习作帮手。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为习作教学把握了准确地、能够实现有机融合的有效落点。指导落点一:思考格言,揭示其中的生活提示;链接生活,讨论身边是否存在类似的事件。如果没有,可以以此类推,关注下一条格言;如果有,写下让你感到印象深刻的事情。这种形式的运用,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把握合适的写作题材,也是为了服务于习作训练。指导落点二:以名言为范例,自主编一个座右铭,既落实了语言的模仿和迁移训练,也明确了具体的写作目标,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写作难度。
总之,语文学习应关注积累的过程,其中不仅仅包含对母语的热爱以及语言素材的积累,还包括对语言的灵活恰当使用。正如主编张庆老师所说:为了提高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首先需要立足于语言材料以及语言积累这一关键基础,除此之外,并不存在其他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用好教材,更要能够用活教材,这样才能够以日积月累作为范例,推进学生的举一反三,利用这小小的方寸天地,开辟出全新的学习气象。
参考文献
[1]黄艳艳 以日积月累为抓手,拓展习作教学——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为例[J].语文学刊,2014,(12)。
[2]翁贤 英静止的“日积月累”,动态的课堂教学——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的教学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
[3]杨旭霞 小学语文“日积月累”的教学探索[J].语文学刊,2015,(02)。
[4]徐敏霞 关于小学语文“日积月累”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7,22。
[5]薛可鹊 “语文园地”在单元整组教学中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二年级教材为例谈“语文园地”的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6,(06)。
论文作者:陈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日积月累论文; 学生论文; 这一论文; 单元论文; 语言论文; 板块论文; 对联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