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赴港游客对香港社会规则认知状况探析
——基于深圳的调查
毛军吉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特区实践与理论》编辑部,广东 深圳 518034)
摘 要: 进一步推动内地和香港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促进香港繁荣稳定,还可丰富“一国两制”的新时代内容。围绕“内地赴港游客对香港社会规则认知状况”这一主题,运用实证调查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就如何推进香港与内地在文化旅游上的深度融合,提出了开展宣传平台建设、加强对内地赴港游客的教育、开展内地赴港游客行为研究及其预警等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香港;社会规则;认知;冲突
1 问题的提出
香港作为国际性大都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受内地游客喜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刚刚公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也提出,要进一步推动深圳和香港、澳门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从香港与内地的文化旅游的融合实践来看,内地赴港人次节节攀升,据香港旅游发展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内地访港人次从1997年的236万增加至2018年5100万,二十年间增长了21倍。但随着“自由行”的推进,赴港游客人数的增加,部分香港居民与内地游客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如“内地游客在香港地铁进食”事件、“内地幼童香港街头便溺”事件等等,尤其后来香港发生的“占中”事件等系列不稳定因素,导致内地赴港游客数量呈现巨大波动(如图1所示),对香港与内地的深度融合发展甚至是“一国两制”的实施均带来了消极影响。
图1 内地赴港游客数量(2014-2018年)
关于香港与内地融合过程中的冲突,既有历史上的原因,也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胡洁人,2014),陈丽君(2012)则从更微观的层面提出,“内地游客不文明行为对香港文化造成负面影响”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相关文献认为,香港居民与内地赴港游客在观念、习惯、规则认知等文化上存在差异,是导致冲突的一个重要诱导因素(常民强,2013;管艳霞,2013)。不过,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这些文献更多停留在经验判断上,尚缺乏实证数据支持。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深入了解内地赴港游客对香港社会规则的认知度,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推进香港与内地在文化、旅游上的深度融合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内地赴港游客作为研究对象,含深圳居民中的赴港游客和途经深圳前往香港的内地游客。
研究样本的选取。本研究根据内地赴港游客的赴港路径,选择在深圳市辖区的出入境办事大厅和福田口岸、罗湖口岸、深圳湾口岸等地开展问卷调查,从中随机抽取内地赴港游客作为调查对象的样本。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50份问卷,剔除关键信息错答或漏答的问卷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31份,样本的总体分布情况如下:样本总数为131份,其中深圳市辖区的出入境办事大厅30人,福田口岸40人,罗湖口岸31人,深圳湾口岸30人。
在不厌其烦地引述完林德的“需求相似理论”及其形成原因后,再看貌似抽象的“学生是否应该画得像老师”这个话题,我们就必须从商品需求、社会平均审美水平等方面考虑。也只有经历了这种相对全面的思考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史不是一种孤立存在,而是复合的、重叠的。没有记录“学生画得像老师”类文案的艺术史,或许在形态学意义的书写上更纯粹,但也因此更偏激。
2018-2035年,全球原油产量占比将逐年下降,天然气产量将稳步增长。2018-2024年原油产量增长较明显,2024年产量较2018年增长6.8亿吨,增长率为13.1%;2025年后原油产量趋于平稳,2035年原油产量降到52.8亿吨。天然气产量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2024年较2018年增长16%,2035年较2024年增长14%,达到42.1亿吨油当量。
[41] Bonnie Glaser, “Beijing as an Emerging Power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 Hearing: Congressional Documents and Publications, September 12, 2012, http://search.proquest.com/docview/1040694194?accountid=41097.
表1 被调查对象的总体特征
2.2 研究工具
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了《“关于对香港社会规则认知度”的调查问卷》。通过文献搜集整理资料、开座谈会等方式设计初稿,进行内部预调查之后根据调查对象的反馈情况进行修订,最终确定本研究的调查问卷。
节约型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既要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又能够尽量循环利用,又要保证全社会较高的福利水平。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但要做到杜绝浪费,还要做到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我国的人均资源较少,且要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不但每个人要做到节俭,更要以节约资源为出发点创新机制、体制。健康供给的机制体制创新上也要坚持用最少的资源提供最佳的服务尽力取得最好的效果的原则。因此,为了有效节省卫生资源应该对高校退休教师实施健康管理。
2.3 数据搜集与处理
检测结果表明,本次施工路段施工后的各项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得到了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相关领导的肯定,认为此次施工完全体现了质量效益高、环境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优、节能减排等优势,并要求在以后的养护工作中积极的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
3 结果分析
3.1 前往香港的频率
对于赴港游客前往香港的频率数据显示,大部分游客只是偶尔有时间才会前往香港的,38.9%的游客表示“很少去(半年及其以上去1次)”;26.7%的游客表示“有时会去(每月至少1次左右)”;24.4%的游客认为“去的频率存在不确定性”,大约10%的游客认为会经常去香港。该数据说明,大部分游客前往香港的频率并不是很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实地访谈了解到,部分是因为香港的“占中”“反水客”等极端行为,另一个原因是除深圳外其他内地游客前往香港并不是很便捷。此外,“自由行”政策的调整也减少了内地游客前往香港的频率。当然,也有部分游客表示会经常前往香港,说明香港仍存在其独特的吸引力。
在福田口岸、罗湖口岸、深圳湾口岸以及出入境办事大厅门口进行调查,由调查员进行调查记录,并指导填写问卷,要求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有关内容。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
3.2 前往香港的主要目的
当问到“您前往香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的时候,7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是为了前往购物,14.5%的赴港者前往香港旅游观光,6.1%的赴港者则是探亲访友,5.4%的赴港者只是为了从香港过境,或者是前往工作。
3.3 前往香港时最关心的问题
内地居民前往香港时最关心的问题主要是交通,有56.6%的受访者将其列为第一关心的问题,这反映出因香港与内地在交通规则等方面存在差异,加上许多内地居民属于首次前往香港,对交通问题存在许多疑惑。48.9%的受访者认为最关心的是安全问题,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陆游客在香港出事,如强迫购买、遭殴打、歧视等等,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内地居民是否继续到访香港的重要考虑因素。也有近1/4的受访者表示最关心香港的社会规则。如表2所示。
表2 前往香港时最关心的问题
3.4 对香港社会规则的了解状况
对于内地赴港游客是否了解香港社会规则,近47%的受访者表示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26%的受访者表示很难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只有25.2%的受访者认为比较了解,表示非常了解的受访者仅为1.5%。
对于“是否因社会规则差异导致香港居民与内地游客产生矛盾”,受访者的评价存在差异,35.8%的受访者认为社会规则差异是导致矛盾的原因,也有24.4%的受访者不认同这一观点,近40%的受访者则明确表示很难说。
3.5 了解香港社会规则的主要渠道
调查显示,内地赴港游客了解香港社会规则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广播、互联网为主,其次为亲朋好友的讲述,54%的受访者表示电视广播是其了解香港社会规则的主要渠道,51.1%的受访者则认为是互联网,也有42%的受访者认为主要从亲朋好友那里获得关于香港社会规则的认知;而通过学校教育、旅游宣传册或者历史文化书籍了解香港社会规则的比重则相对较少。
从被调查对象的总体统计结果来看(如表1所示),男性占29%,女性占71%;30岁以下的占83%,31-40岁的占10%,41岁以上的占7%;深圳户籍的占51.1%,非深圳户籍的占48.9%;从在深圳居住的时间来看,10年以下的占40%,11-20年以上的占49%,20年以上的占11%;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79.4%,大专以下的占20.6%;婚姻状况方面,未婚的占77.9%,已婚或同居的占20.6%,离异的占1.5%;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总数方面,单身与2人的各占16.8%,三口之家占29%,3人以上的占54.2%。
3.6 关于内地赴港游客是否存在违反规则的行为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内地赴港游客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并不普遍,但由于对不同社会规则的危害性认识不一,所以在遵守相关规则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1/3的受访者表示内地赴港游客“在扶梯上不靠右站立”和“公共场所大声喧哗”;27.3%的受访者认为内地赴港游客会“与空间距离较远地方的他人大声打招呼”“乘坐的士时不配带安全带”“在地铁、汽车内吃东西或喝饮料”“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行为也偶有发生。
如表3所示,一半以上受访者认为“通过广播、电视、网站加强宣传”是帮助内地赴港游客了解香港社会规则的有效方法是,近40%的受访者认为“向办理赴港签证的旅客发送相关短信”或“在办理赴港签证时提供指导手册”有助于帮助游客了解香港的社会规则。
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还列举了15条香港与内地存在差异的社会规则,以深入了解受访者对这些规则的掌握是否存在差异,调查数据显示:84.1%的受访者对于“禁止乱丢垃圾、随地吐痰,违者将被罚款”这一条规则表示了解;而近一半的受访者对于“在酒店、餐厅等场所需要支付小费(或服务费)”这一条规则表示不了解;31.8%的受访者表示并不清楚在香港“不询问他人年龄、工资收入等隐私问题”;29.5%的受访者对于“常用计量单位与内地的不同(如面积、重量等)”也不太清楚;1/5左右的受访者表示对于在香港“紧急救助电话(火警、报警、急救等)是999”“乘坐的士前座及后座需配带安全带,违者将被罚款”“避免与空间距离较远地方的他人大声打招呼”等等规则不太了解。
3.7 帮助内地赴港游客了解香港社会规则的有效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4.9±4.3)岁。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溶栓禁忌症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梗死部位:前壁11例,下壁7例,其他部位2例;既往病史:高血压10例,冠心病14例,心肌梗死3例;B组梗死部位:前壁10例,下壁8例,其他部位2例;既往病史:高血压12例,冠心病15例,心肌梗死2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3 帮助游客了解香港社会规则的有效方法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深圳市辖区出入境办事大厅、福田口岸、罗湖口岸、深圳湾口岸等区域赴港游客开展调查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从前往香港的频率以及主要目的来说,大部分赴港游客是有目的性的前往,并且大部分都是以购物为目的。这也是大多数赴港者对于香港社会规则不太了解的一部分原因,大家都是匆匆购物完就返程,大部分赴港者对香港的社会规则漠不关心。
第二,对于前往香港时,内地游客最关心的问题是交通、安全等问题,而对于社会规则,则只有少之又少的赴港者会在意,大部分赴港游客都只考虑到表面问题,却不曾想到香港与内地在社会规则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应该引导内地赴港游客在前往香港之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以减少两地之间的矛盾。
第三,从我们列举的一部分对香港社会规则了解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赴港者还是比较清楚的,只是对个别社会规则不太清楚。从受访者口中了解到,大部分社会规则都是从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渠道了解的,但前往香港后却没有真正去遵守,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内地赴港游客知行合一,既要深入认知香港社会规则与内地的差异,还应充分尊重和谨守香港的规则。
第四,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们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香港的社会规则,但也因为中国贫富差距比较明显,还是会有部分人群无法被信息化时代的步伐所带动,导致了部分内地赴港游客与部分香港居民产生了一些行为上的不同、语言上的困难甚至肢体上的不合。为此,应当增加更多的渠道,让内地赴港游客更加便捷地了解香港的社会规则。
第五,从对“社会规则差异是两地之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的评判来看,大部分赴港者表示很难说,但还是有不少表示比较同意。这一现象表明有部分赴港者认为两地之间矛盾产生于两地之间的不了解,为此,必须要加强香港与内地的民间沟通,既包括加强内地赴港游客对香港社会规则的认知,也要进一步加强香港居民对内地的认识,从政治、国民教育等方面增强了解,让香港居民对内地多一些包容性认识。
第六,应大力推进有关香港与内地社会规则差异的宣传平台建设。现如今,随着内地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赴港旅游消费的人群不断提高,但由于不少内地赴港游客缺乏对香港与内地社会规则差异的认识而引发了一些民间冲突,因此,有必要建设一个有关香港与内地社会规则差异的宣传平台,譬如,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加强宣传,不定时向居民推送相关消息,或者在办理赴港签证的地方为旅客发送相关短信,或者在出入境大厅提供有关指导手册,以方便内地赴港游客与香港居民深入了解文化上的差异,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摩擦。
第七,文化的融合更重要的是交流和教育,内地人应当在尊重香港法律习俗的前提下,遵守香港的制度和规则。为此,建议依托学校、社团等机构开展香港历史、文化、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和宣传,以加强对内地赴港游客的教育,还可以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民间智库开展内地赴港游客的行为研究及其预警。
我一想,再纠缠下去也没必要。于是告诉家长,极个别的情况下,游泳池里游泳也会怀孕的,我们腹腔镜探查一下,治病先。
参考文献:
[1]常民强.从“文化休克”理论看香港人和内地客的冲突[J].青年记者,2013(18).
[2]陈丽君.香港与内地融合过程中的冲突及其原因[J].探索与争鸣,2012(6).
[3]管艳霞.“一国两制”背景下内地与香港跨文化冲突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3(2).
[4]胡洁人.香港与内地冲突及化解之道[J].当代社科视野,2014(3).
[5]香港旅游发展局官方网站.[EB/OL].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
An analysis on the cognition of Hong Kong social rules by mainland visitors to Hong Kong——Based on a survey in Shenzhen
Mao Junji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Practice and Theory of the Special Zone Journal,Shenzhen Party School,Shenzhen,Guangdong,China 518034)
Abstract: Further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Mainland and Hong Kong will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of Hong Kong,but also enrich the content of the new era of"one country,two systems".Focusing on the theme of "Cognition of Hong Kong Social Rules by Mainland Visitors to Hong Kong",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by using empirical survey data,and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Hong Kong and Mainland in cultural tourism,such as developing publicity platform,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Mainland Visitors to Hong Kong,and carrying out the researches on the behaviors of mainland tourists to Hong Kong and corresponding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Key words: Hong Kong,social rules,cognition,conflict
中图分类号: D6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6332(2019)04-0017-05
[收稿日期] 2019-07-03
[作者简介] 毛军吉(1968-),男(汉),湖南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建设、社会治理,科技金融等。
【责任编辑:羊玲】
标签:香港论文; 社会规则论文; 认知论文; 冲突论文;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特区实践与理论》编辑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