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燕华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目的:研究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器的应用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应用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98例为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应用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10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度6例、中度4例、重度1例,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度2例、中度1例、重度0例,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注射器应用于增强扫描中,操作简单,诊断的准确率高,检查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应用;护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204-0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CT增强扫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CT增强扫描,是指将对比剂注入血管增强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密度差,让一般摄影检查不能显示的器官组织显影,提高临床诊断的质量[1]。高压注射器应用于CT增强扫描中,可将对比剂在短时间内聚集,以获得更好的对比度图像,在疾病的诊断、定性、定量中具有关键的作用[2]。我院为了研究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器的应用及护理方式,选取201例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应用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检查的98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2例,女性36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5.63±7.28)岁;扫描位置:头部7例,肺部18例,肝脏36例,肾脏22例,胰腺6例,其他9例。再选取2015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应用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103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64例,女性39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4.75±6.96)岁;扫描位置:头部8例,肺部19例,肝脏38例,肾脏23例,胰腺7例,其他8例。
两组患者均排除碘过敏、重要脏器严重肾疾病、甲状腺机能严重亢进、急性血栓性静脉炎、精神障碍者及认知障碍的患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扫描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后,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 检查方法
1.2.1药物及仪器的准备
Mallinckrodt高压注射器(型号:Optivantage)及专用输液装置一套
碘普罗胺注射液100ml(非离子型低渗透压对比剂)
WEGO静脉留置针(20G*29mm/Z-G)
BD-5ml注射器
500ml生理盐水一袋
抢救药品、吸引器、氧气装置各一套
64排飞利浦CT增强扫描仪
1.2.2增强扫描方法
⑴碘过敏试验:对患者静脉注射1ml的对比剂进行碘过敏试验,观察20min后,碘过敏试验为阴性的患者行对比剂增强。⑵注射造影参数设定:注射总量70~100ml,注射速率3.0ml/s~5.0ml/s。⑶血管的选择:避开红肿、破损、瘢痕的血管。⑷高压注射器的操作方法:开机后安装一次性注射器针筒,吸入100ml左右的对比剂;用螺纹连接管连接注射器和配套针头,排空导管系统,并将注射器的头朝下放置;之后根据扫描部位及医师的诊断要求对检查参数进行编程设置;最后连接连接管和针头,静脉穿刺后按准备键,同时通过操作台发出注药的指令,直至扫描结束。
1.2.3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⑴患者的心理护理:嘱患者检查前空腹4h,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CT增强扫描的目的、方法、安全性和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害怕的不良心理,使其在检查过程中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⑵穿刺血管的选择:高压注射器的压力高、注射速率过快,因此,穿刺血管多以手背、前壁、肘正中的弹性比较好、血流充足、粗、直的静脉为主,尽量不要选择血管分叉处、关节处和静脉窦处的静脉。⑶静脉渗漏的预防:病人均给予耐高压的静脉留置针留置,长期化疗的患者,若上下肢静脉较硬、细、脆,不易进行静脉穿刺时,可选用颈静脉;老年患者的皮肤较松弛,疼痛刺激及神经反应性均明显降低,不能及时反应渗漏情况,选择穿刺血管时应以前壁正中静脉或头静脉为主。⑷空气栓塞的预防:注射前检查连接管是否紧密、空气是否排净,注射头在注射前须朝下放置,防止微小气泡注入血管内,擦作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⑸对比剂渗漏的处理:扫描过程中发现对比剂渗漏应立即停止注药,更换注射部位,检查结束后给予抬高制动的处理。渗漏较轻时,用50%的硫酸镁冷湿敷,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抗损伤能力,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同时高渗作用可使组织脱水,促进水肿的消退;渗漏严重时,可采用硫酸镁加冰块交替湿敷,1次/2h,30min/次,冰敷时须在渗漏部位垫3~4层纱布,在保证冰敷目的情况下,避免了冻伤皮肤。⑹穿刺后的护理:穿刺结束后,嘱患者不要弯曲穿刺部位,避免局部压力过高引起的造影剂外渗,检查结束后,在留置观察处观察10分钟,同时多喝水,促进药物排泄,减轻毒副作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依据《放射诊断临床指南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程度进行判定[3]:胃肠反应、皮肤潮红或瘙痒出汗较轻、局部出现荨麻疹为轻度;胃肠反应严重,或患者出现面部肿胀、声门水肿、支气管痉挛、高热、头痛、腹痛及血压下降时为中度;患者出现晕厥、休克、或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严重心律失常、呼吸骤停时为重度。
1.4 数据处理
研究结束后,将数据准确录入到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可信区间为95%。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若存在P<0.05,则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在明显的差异,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
表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χ2=5.3541)。
3.讨论
CT增强扫描过程中高压注射器的正确使用、血管穿刺、对比剂的浓度和剂量是保证CT增强检查安全、顺利完成的关键[4]。因此,护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中非常重要[5]。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度6例、中度4例、重度1例,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度2例、中度1例、重度0例,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符合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高压注射器应用于增强扫描中,操作简单,诊断的准确率高,检查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淑霞,张宝春.静脉套管针在高压注射器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297-298.
[2]方爱玲,罗永荣,李月琴等.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器的使用与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6):831-833.
[3]滕建玲,滕芳.高压注射器在增强CT扫描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5):216-217.
[4]沈文,张灵敏,刘金有等.高压注射器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护理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4,34(4):270-271.
[5]杨琳,周丽娟,王金宝等.飞利浦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J].沈阳部队医药,2011,24(6):420-421.
论文作者:袁燕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注射器论文; 患者论文; 高压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静脉论文; 血管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