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 高榕
(成都市新津县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对阿莫西林导致的不良反应和药学临床分析进行探讨。方法: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使用阿莫西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选取 60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60例患者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消化道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过敏,并在服用阿莫西林1~7天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在使用阿莫西林时,医护人员需掌握该药物所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药学原理,做好防治工作,合理用药,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阿莫西林;不良反应;药学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139-02
阿莫西林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该药物呈白色粉末状,胃肠吸收率为90%,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等细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一般用于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感染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治疗效果。在阿莫西林广泛运用过程中,也发现了其多种用药不良反应,比如,皮肤红肿瘙痒和头晕腹泻,甚至昏厥抑郁、血压上升,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本文对阿莫西林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阿莫西林治疗的60例患者予以研究,男37例,女23例,年龄在53~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2±1.7)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3例,下呼吸道感染11例,皮肤组织感染20例,生殖道感染6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并自愿签署了同意书。在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符合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准,而且将阿莫西林作为临床治疗药物,同时,排除了对阿莫西林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方法
对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用药,并给予及时处理。一般来说,给予患者含葡萄糖的生理盐水,以及葡萄酸钙和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维生素治疗。对于皮疹伴有瘙痒或者疼痛的患者,应维持其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抗过敏等治疗。如果是肾功能损伤患者,应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甚至是透析治疗[1]。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60例患者在服用阿莫西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时间和症状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6.0对此次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如果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5例(8.3%)患者在给药后30分钟内发生了不良反应,16(26.7%)例患者在给药后30分钟~1小时内发生了不良反应,30(50%)例患者在给药后1~7天内发生了不良反应,6例(10%)患者在7~14天内产生了不良反应,4例(6.7%)患者14天后发生了不良反应。通过对比可知,给药1~7天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症状
6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方面主要为神经系统,具体症状为头昏和休克;消化道系统,具体症状为恶心、上吐下泻和食道溃疡等;血液系统,具体症状为血小板减少以及造血功能发生异常等;泌尿系统,具体症状为梗阻性肾衰等;皮肤过敏。其中,皮肤过敏和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发生率明显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
3.讨论
阿莫西林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加快细菌的破裂溶解速度,尤其是对于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具有显著作用。临床上多将阿莫西林运用在泌尿系统、视觉系统等方面的感染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治疗效果[2]。但经过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阿莫西林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存在着多种不良反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该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其在在人体内会分解成青霉烯酸等半抗原物质,该物质会与人体内的蛋白质线相结合,使患者具有了过敏性的抗原,从而出现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阿莫西林时,医护人员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使用之前,需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青霉素过敏史,并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对患者进行青霉素皮试,如果结果呈阴性,则可以使用阿莫西林;如果不是,则不能使用该药物。第二,询问患者是否患有阿莫西林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疾病,比如,哮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如果患者患有以上疾病,则不能使用阿莫西林[3]。第三,对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以及婴幼儿应该慎用阿莫西林。第四,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严密监测患者服用后的具体情况,如果患者使用阿莫西较多,应监测其血清钠的含量,降低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第五,如果患者正在使用其他青霉素药物,则需谨慎使用阿莫西林,防止出现严重的交叉过敏反应。第六,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根据药典和阿莫西林的说明书进行给药,并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禁止医护人员和患者随意更改药量和用药次数[5]。
因此,临床使用阿莫西林时,医护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和其他青霉素药物时,特别是头狍菌素类药物时,应该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用药安全。另外,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医护人员应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起病原因,尽可能单独使用阿莫西林,并确定给药次数和方式。在本次研究中,不同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发生了不良反应,且在给药1-7天内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而在不良反应症状方面,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皮肤过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症状,其中,皮肤过敏的发生例数最多,比例最高,主要症状为皮疹、荨麻疹以及红肿瘙痒等。
综上所述,临床使用阿莫西林时,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严格检测,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相关规定确定患者的给药量和次数,并在患者服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采取积极措施预防不良反应出现。如果发现不良反应,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宗侠.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及药学临床分析[J].系统医学,2017,2(19):133-135.
[2]刘昌庭.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0):32+35.
[3]黄导.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及其药学临床探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0):3852-3854.
[4]刘媛媛.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1):148-149.
[5]柏友萍.用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0):125-126.
作者简介:杜丽(1981-),女,汉,四川省成都市,专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药学。
论文作者:杜丽,高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阿莫西林论文; 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药学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发生论文; 药物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