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研究与金融学科发展&第八届全国金融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会综述_独立董事论文

金融理论研究与金融学科发展&第八届全国金融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会综述_独立董事论文

财务理论研究与财务学科发展——第八届全国财务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会述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务论文,学科建设论文,理论研究论文,研究会论文,学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湖南大学会计学院承办的第八届全国财务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会于2002年7月20~22日在张家界市举办。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界、新闻媒体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就公司治理中的独立董事制度、财务治理结构、财务总监制度以及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与现实问题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本次会议的主要观点,结合我们的认识,概要总结如下。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现实问题与相关对策

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8月16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董事会成员中应有1/3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应当至少包括1名会计专业人士。由于与会代表大多为财务与会计方面的专家,不少代表本身就是独立董事,因而就独立董事制度实施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务实的探讨,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1.独立董事的职能

从独立董事制度在各国的实践来看,独立董事的职能主要体现在监督与决策上。从近10年来我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设计的实践来看,监事会监督功能及其效果与其制度设计的初衷相去甚远。监事会几乎成为上市公司的一种摆设,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违法、违章行为往往默不做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上市企业的治理失控,公司赢利能力和竞争力逐年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以弥补监事会监管能力的不足,强化对董事会和经营者内部监督的呼声日益高涨。因而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独立董事在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下,其职能应侧重于监督;但代表们同样认为,独立董事要参与公司的所有重大决策活动,并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制度赋予的特权和独立性进行客观科学的决策。只是由于独立董事对公司情况了解程度不及内部董事,兼之目前在董事会构成中比例偏小,因而其不能也不应当取代内部董事的决策职能。有的代表也指出,在某些问题上,例如重大关联交易,由于回避表决机制和《指导意见》赋予独立董事的提前认可权,其决策权事实上已掌握在独立董事手中。

2.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独立董事的本质要求,也是独立董事的生命力所在。从目前已实施了独立董事的公司来看,其独立性远未形成。与会代表提出了以下措施来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1)建立合理的独立董事产生机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主要由政府主管部门、董事会或董事长聘任。尽管说独立董事具备相应的资格和条件,但由于其任免权仍掌握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或高层管理人员手中,便有可能失去独立性。

借鉴国外的经验,董事——包括独立董事,应由董事会中的提名委员会来提名,而提名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都是独立董事。但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独立董事和提名委员会才刚刚设立,公司有了独立董事后才设立提名委员会,而且提名委员会也形同虚设,因此我国目前只能通过其他途径产生独立董事。

一种可探讨的做法是,把独立董事办成一种专门性的职业,如成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独立董事协会,实行“独立董事派出制”。人员由各行各业包括法律、财经、科技、管理等各类专家人才组成,这些人员进入董事会可直接由协会推荐,证监会考核认定,上市公司董事提名委员会审核提名,最后进入股东大会表决程序,并以累积投票方式产生。与此相似的另一种思路是成立“独立董事事务所”,相对于“独立董事协会”,独立董事事务所的运作方式更加市场化,建立独立董事事务所,由行业协会保护独立董事在执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由政府制定独立董事的行为操守并颁发资格证书,由独立的事务所制定具体的董事制度,并加强事务所的内部质量控制。这在我国专业人士的“商誉”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一方面能够加强对独立董事的约束,另一方面可以把独立董事的自然人责任转化为法人责任,提高独立董事的责任风险承受能力。

(2)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有的代表认为,独立董事为保持其独立性,不应该从公司领取工资。有的代表则认为,为了提高独立董事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独立董事应该索酬,不能苛求独立而忽视薪酬。薪酬是现有的激励方式中采用得最广泛也是最有成效的。薪酬的多少需要在激励与独立性之间权衡,薪酬多了会失去独立性,薪酬少了会失去激励。要使二者结合,需要合理确定薪酬支付额度、方式以及由谁支付的问题。

与会代表还就提供股票期权给独立董事进行了探讨。一些代表认为,独立董事持有一定量的股份,可以激励其更加关心企业的利益,同时其作为中小股东之一,对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会更加积极地抵制,但与此同时独立董事的独立公正又势必受到影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握一个度,使其不至于从量变发展到质变。

3.独立董事的工作制度

在国外,尤其是英美国家,大都通过在董事会设立专业委员会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司治理的专业化技巧,独立董事在专业委员会中发挥主导作用。我国公司由于独立董事的人数不够,加上人们的认识问题,专业委员会形同虚设,更谈不上独立董事起主导作用了。有的代表提出从以下途径建立科学的独立董事工作制度:(1)赋予提名委员会必要的提名权。(2)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形成合理的分工。根据《指导意见》,我国上市公司将同时存在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特别是主要由独立董事构成的审计委员会的权力很大一部分与监事会重叠。由于成本效益因素,尤其目前监事会作为我国大陆法系国家“二元制”结构的一种传统的制度安排,已为国人所长期接受和认同。因此与会代表大多不赞成废除监事会,而主张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形成合理的分工,基本思路是:本着成本效益、全面和非重叠性三条原则,设计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的职权范围,各行其职,各负其责,适当交叉、相互监督。(3)进一步明确薪酬委员会的职责。

4.独立董事的责任与风险

独立董事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必然要求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也就是说,担任独立董事不仅是享有权利,还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对由于独立董事失职给公司、股东造成损失,独立董事也应承担责任。独立董事作为个人,其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能力毕竟有限,否则由于风险太大,许多独立董事就不会接受这一职务。为了降低独立董事正常履行职责可能引起的风险,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建立董事保险制度。我国已引入了这样的保险品种,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基于此,有的代表建议在上市公司内部设立“责任风险准备金”,以加强自我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财务治理结构问题

财务治理结构的理论研究是财务学科的前沿问题之一,也是本次会议代表较为关注的议题。

1.财务治理结构的定义

尽管对于财务治理结构的定义有着不同的意见,但与会代表较认同的是“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子系统,从属并取决于公司的治理结构的根本性质。是公司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的划分与配置。”

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并对公司治理结构起较大的反作用。证券市场出现的许多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大多表现为财务治理问题,如财务报表的造假、募股资金的挪用、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财务操纵、委托理财行为不规范,等等。

财务治理结构是一个权力的配置问题,但财务治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投融资、股利政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执行,财务报告的及时、准确与充分。

2.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目前,不少专家学者在讨论与研究公司治理结构时,实际上谈的是财务管理的集权、分权或折中的模式,而非财务治理结构。因而有必要阐明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与会代表指出,财务治理结构给财务管理提供了一种运行的基础和责任体系框架,而财务管理则主要涉及具体的财务运营过程,从企业财富创造来看,财务管理是怎样产出较大的财富,财务治理是确保这种财富创造能够合乎各方利益的要求的一种制度安排。从终极目的看,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均是为了实现财富的有效创造,只是各自扮演不同层次的角色:财务治理模式主要考察的是构成财务利益主体之间的责、权、利的划分,以及采取什么手段实现相互间的制衡,它是企业财富创造的基础和保障;财务管理则是在既定的治理模式下,财务管理者为实现财务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这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和动力。由此可见,二者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相互割裂。

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现状

与会代表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三分开。从1999年开始,证券监管机构就要求上市公司和母公司实行资产、人员、财务“三分开”,在2001年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修订稿中,更是要求上市公司应说明其与控股股东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5个方面是否做到分开,并说明公司是否具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及自主经营能力。但实际上,不少上市公司与母公司名义上分开,实际上未分开,上市公司的所有重大决策权均控制在母公司手中。

(2)与(1)有关,上市公司的资金被母公司挪用或上市公司替母公司担保;关联交易不公开、迟披露或交易价格失公允的现象屡禁不止,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金和利润。

(3)募股资金的使用方向常常改变,所募资金甚至用来委托理财;委托投资或者委托理财行为不规范。

(4)股利政策方面。增长、配股热火朝天,分红是口惠而实不致。或者走向另一极端,如用友的恶意分红现象等。

(5)财务与会计操纵,会计政策随意变更,甚至不惜报表造假;钻政策空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6)年报不能及时报送,补丁公告屡禁不止,如此等等。

4.完善财务治理结构的途径

与会代表就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提出了以下措施。

(1)界定清晰的财务主体。财务主体是指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经济利益的主体,它的特征是独立性和经济性。界定清晰的财务主体,一是要政企分开,二是要深层次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产权主体虚置,产权关系不顺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国家股主体不到位的问题,说明我国的产权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可以说理顺产权关系、改善股权结构,是清晰界定财务主体、完善财务治理结构的重要前提基础。

(2)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激励机制,促进经理人员的经营决策与公司长期发展利益相一致,从而满足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具体实施措施包括:对经理人员实行股票期权制和高额薪酬制。

(3)完善证券市场的评价功能,加强对公司财务经营的监督,减少财务经理人员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

(4)建立相应的声誉机制,保证财务契约诚实执行。

三、WTO与公司高层次主管人员财务策划

中国加入WTO,使我国公司的理财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市场一体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实行最惠国条款与国民待遇,公司既有良好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公司高层主管人员搞好财务策划,提高驾驭公司经济发展能力,是应对挑战的切入点。与会学者从以下5个方面提出了入世后公司高层主管人员的主要财务策划。

(1)财务管理目标的策划。突破传统的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指出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一个长期的奋斗方向是可取的,但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却存在具体定量困难和不便层层分解形成内部控制系统的缺点,主张按资本投入产出的原理用总资本利润率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2)财务战略选择的策划。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财务战略的选择与实施。公司高层主管人员在加入WTO后应按国内与国际宏观经济周期选择财务战略。

(3)财务风险控制的策划。公司财务战略的实施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国内与国际财务风险控制的成功。公司高层主管人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策划应重点抓好财务风险的评估、利用、对抗与转移4大环节。

(4)理财方法运用的策划。入世后,公司高层主管人员要注意掌握国际税收筹划、人力资本估价和网络财务管理的新方法。

(5)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搞好财务管理制度设计是进行上述4个方面的财务策划的制度保证。公司高层主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制度设计,主要抓住财务管理体制类型选择,具体财务管理规章修订与财务管理制度修订和更新几大环节。在加入WTO的条件下,要特别注意财务制度设计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和国际惯例相衔接,既要有自己的特色,又不违反国际性规章与惯例,才能使设计出来的财务制度行之有效。

四、加入WTO后财务危机的防范问题

我国加入WTO后,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在迎来改革和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迫使其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面临新的更大的风险。2001年4月20日,当“PT水仙”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例被摘牌的公司后,防范财务危机已经引起各上市公司的高度重视,也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话题。

1.财务灵活性

有学者指出,财务灵活性(financial flexibility)是公司动用闲置资金和剩余举债能力,以应对可能发生或无法预见的紧急情况,以及把握未来投资机会(如今后可能的并购、投资、股票回购等)的能力;是公司融资对内外环境的反应能力、适应程度及调整的余地。财务灵活性过低会带来债务危机,过高则会产生较大的机会成本。保持适度的财务灵活性,是灵活应对资本市场变动的必要条件;是合理获取财务杠杆收益的前提;是即时调整融资规模、融资结构的基础。

2.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实时预警管理机制的构建

与会代表指出,上市公司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上市公司经营者决策失误,也可能是管理失控,还可能是外部环境恶化等。但任何财务危机都有一个逐步显现、不断恶化的过程,因此,应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早地发现财务危机信号,预测上市公司的财务失败。一旦发现某种异常征兆就应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对上市公司的破坏。建立财务危机实时预警系统,对财务运营做出预测预报,无论从哪个立场分析都是十分必要的。所谓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实时预警系统,就是以上市公司信息化为基础,对上市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除了能够预先告知经营者、投资者上市公司组织内部财务营运体系隐藏的危机之外,还能清晰地告知上市公司经营者应朝哪一个方向努力来有效解决问题。

类似地,有的代表提出了运用财务失败预警模型来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并运用单变量与多变量预警模型分析了蓝田股份,指出其早已显现出财务失败的征兆,却未引起足够重视。

五、现金流量、会计盈余与企业价值研究

企业估价是财务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它不但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也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紧密相联。

有的代表认为应运用企业未来现金净流入量的折现模型来评估企业价值。理由是与销售额、利润额等表明企业绩效的会计数据相比,现金流量具有所指明确、计量单一的特征。因为销售额、利润额等是以权责发生制与历史成本制度为基础确认和计量的,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表明企业可支配资源的真实增加。它们的性质不符合财务决策对目标函数的要求。对于理财人员而言,现金流量是至关重要的。

有的代表则认为,在现实中,由于现金净流入量是离散变量,本身波动大和无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作支持,因此预测难度极大。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实务中应采取以会计收益来替代现金净流入量的做法。由于按权责发生制计算出的会计收益比按收付实现制计算出的现金净流入量的稳定性强,且可以直接利用会计报表上的资料进行预测,因此预测的准确性较高。企业价值估计从现金净流入量估价模型转为会计收益估价模型后,盈利能力(会计收益)便成为确定企业价值的最重要因素。由于基期会计收益是可以确定的,因此,企业价值估计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对盈利能力的未来年平均增长率预测的准确性。盈利能力的年均增长率受盈利能力质量的影响。所谓盈利能力的质量是盈利能力的稳定性,盈利能力稳定性越强,盈利能力的质量越高;反之则越低。同一盈利能力价值的大小受其质量高低的影响,质量高者价值大,质量低者价值小。

与会代表进一步指出,从企业持续经营的整个期间来看,企业的总会计收益应当与其经营现金净流量一致,但由于会计期间的划分,在特定会计期间两者往往存在差异。从理论上讲,会计收益和现金流量作为企业价值计量的基础,作为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应当具有比较明显的信息含量,而且由于两者的差异,它们各自向市场传递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因此会计收益和现金流量应该各自具有增量信息。

发人深思的是,一些代表所做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证券市场上,会计收益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含量是非常低的,会计收益在2000年后两周具有明显的显著性,在1998年的显著性也比较强,而现金流量作为一个重要的会计变量,基本上没有信息含量。这表明我国投资者并没有以会计收益和现金流量作为主要投资决策依据,这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收益的质量不高,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以及资本市场不完善、不规范等因素有关。

除了上述议题以外,本次会议还就内部控制与独立审计、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披露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从总体上说,本次研究会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标签:;  ;  ;  ;  ;  ;  ;  ;  ;  ;  

金融理论研究与金融学科发展&第八届全国金融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会综述_独立董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