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ikor方法的可转化为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选择与决策研究_决策能力论文

可转化为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选择决策研究——基于VIKOR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成果论文,转化为论文,国际标准论文,VIKOR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控制和争夺重点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权。一项科技成果一旦转化为国际标准,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甚至影响一个行业的发展。从企业层面来看,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可以有效引导消费者预期,率先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还能促使行业中其它国际国内企业调整或改变工艺,生产满足标准的产品。拥有国际标准的企业将在行业竞争中获取更大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实现企业长远发展。从国家层面来看,一个国家的科技成果若能转化为国际标准,相当于制定了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对国际贸易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可以大大提高本国贸易竞争能力。原因在于,国际标准是各国制定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基础,是国际贸易和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是国际贸易仲裁的主要依据。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大优势,应积极努力把已有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引导国际贸易发展。

       国内多位学者研究了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相关问题。如任英华、周光洪[1]研究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潜力分析中的应用,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潜力分析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柳成洋[2]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潜力分析方法模型。信春华[3]研究了高新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动力机制,分析了转化过程中诸多动力要素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构建了高新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动力机制模型。郝素利、丁日佳[4]提出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策略。本文将VIKOR多属性决策方法应用到可转化为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选择过程中,以解决选择指标的多属性决策冲突问题。首先构建可转化为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选择指标体系,然后基于VIKOR方法,建立可转化为国际标准、科技成果选择的多属性决策模型,最后应用案例检验该模型,并提出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政策建议。

       1 可转化为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选择指标体系构建

       可转化为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选择指标体系要充分反映科技成果的成熟性、先进性及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性,要体现出成果转化为标准的作用、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以及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在满足有效性的前提下确定指标,准确抓住影响较大的关键因素,尽可能简明扼要;指标体系应包括可行性指标和必要性指标。可行性指标从国际标准层面描述科技成果是否具备转化为国际标准的条件,从成果性质出发确定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可行性;必要性指标从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层面,描述某项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必要性。

       根据上述思想,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与指标层。目标层为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潜力。根据科技成果转化潜力,选择重点项目予以支持,促使其转化为国际标准。准则层包括成果性质、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指标层是整个指标体系的关键,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系统统计分析、指标频度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首先根据参考文献、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理论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实践经验,确定有代表性和操作性的指标;然后将指标体系发给相关专家,请他们给出建议;最后汇总专家意见,修改并确定各项指标,见表1。

      

       2 决策模型

       2.1 VIKOR的基本原理

       VIKOR算法来源于Opricovic教授和Tzeng[5,6]教授于2004年和2007年在《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上发表的两篇论文,其具体方法从二人提出的多属性决策方法转化而来。研究表明,VIKOR方法可以同时考虑群效用的最大化与个体遗憾的最小化,能充分考虑决策者的主观偏好,从而使决策更具合理性。近几年,VIKOR方法的应用研究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如毕克新[7]基于VIKOR方法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代春艳和张希良[8]基于VIKOR多属性方法对可再生能源技术进行评价;王娜[9]利用VIKOR算法评价我国内地30个省区市低碳经济水平。

       VIKOR方法的基本观点是:首先确定理想解与负理想解,理想解是指被选择对象在各选择指标中的最佳值,而负理想解是指被选择对象在各选择指标中的最差值;然后比较各被选择对象的评估值,根据其与理想指标值的距离大小来排列被选择对象的优劣顺序。在选择决策中,VIKOR采用了

-metric聚合函数,如式(1)所示。

      

       2.2 可转化为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VIKOR选择决策模型

      

      

      

       3 实例应用

       (1)数据选取与处理。选取材料领域的6项国家科技计划成果,对其转化为国际标准的潜力进行排序。6项国家科技计划成果分别为高速电气化铁路导线(

)、非金属镁质功能材料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1300MPa重载钢轨及其相关生产技术(

)、管件内壁离子注入新技术(

)、热压互连薄膜电路新材料(

)、高精细电路用各向异性导电胶膜(

)。由5位专家对每项科技成果按照五量级法进行打分,即1、2、3、4、5分别对应差、较差、中、良、优。设定5位专家打分的重要程度相同,计算所得专家评估值的均值见表2。

      

       根据式(2)所示,对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以消除不同数量级对决策产生的影响,处理结果见表3。

      

      

       (3)选择对象排序。根据

的排序结果,6项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潜力排序为

的排序结果,则为

。本案例中,选择对象m=6,门槛值

,根据上述两个条件对选择对象进行排序,最终得出可转化为国际标准的6项国家科技计划成果选择排序为:

,即1300MPa重载钢轨及其相关生产技术、高速电气化铁路导线是经过妥协后可转化为国际标准的潜力最大的科技成果,属于第一等级;非金属镁质功能材料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次之,属第二等级;高精细电路用各向异性导电胶膜属第三等级;热压互连薄膜电路新材料、管件内壁离子注入新技术经过妥协后可转化为国际标准潜力相对最低,属第四等级。国家在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时,应根据排序结果分级管理。排在前面的国家科技计划成果,应给予重点支持,使其快速转化为国际标准;排在后面的国家科技计划成果,应对其培育与监督。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本文提出了基于VIKOR法的可转化为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选择决策方法,构建了可转化为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选择指标体系,建立了可转化为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VIKOR选择决策模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VIKOR选择方法能够有效反映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可能性、必要性,可为国家重点支持和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选择提供依据。

       基于本文研究结论,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掌握国际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在选择重点支持的可转化为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时,一方面需要考虑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是否有利于产业整体进步及升级,有没有可能导致新的产业体系与旧的产业体系相冲突;另一方面,还需站在国际产业角度看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是否可行,只有适应国际市场的标准才是有竞争力的标准。要充分考虑国际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对还没有形成固定产业格局的领域加紧国际标准转化工作;对已有国际标准的产业,要考虑提高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处理好新标准与旧标准的接口问题。

       (2)对可转化为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进行选择,确定重点支持项目。相关组织机构首先需要制定可转化为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选择原则、方法、程序和步骤,受理来自全国范围申报的拟转化为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其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咨询审议会制度,科学、民主、公正地确定重点支持项目,即联系各领域专家,在咨询审议会制度下按照已制定的选择原则、方法、程序和步骤,对其转化潜力进行评估,优选出有潜力转化为国际标准的重点支持项目,统一组织进行国际标准提案。

       (3)提供资金保障。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不仅关系到理念、人才、信息和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转变,更涉及资金保障问题。因此,国家应该在持续增加国际标准竞争经费投入的同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国际标准竞争投资体制,既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专项投入,又要确保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经费应主要用于鉴定和评价科技成果、确立新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培养和留住人才、建设信息系统和标准技术平台、获取和研究国外先进标准及相关技术信息、资助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国际标准化活动等方面。

标签:;  ;  

基于Vikor方法的可转化为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选择与决策研究_决策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