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突出时代精神--2003年电视剧创作一瞥_电视剧论文

“多样性”突出时代精神--2003年电视剧创作一瞥_电视剧论文

在“多样化”中凸现时代精神——2003年度电视剧创作一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时代精神论文,电视剧论文,年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电视剧创作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时代赋予中国电视人的神圣使命。在党中央有关文艺工作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国产电视剧经历了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发展期和成熟期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次腾飞。它不仅在数量上逐步趋向年产电视剧近万部(集)的大关,而且,还不断涌现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

新世纪的到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国产电视剧正蓄势待发,行将迎来它更加辉煌的第二次腾飞。回顾2003年度国产电视剧创作,我们已看到许多令人欣喜的好兆头。今年我国虽然遭遇到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的袭击,但据权威机构统计,国产电视剧仍顺利完成规划中的九成左右,约九千五百多部(集)。那么,今年的国产电视剧创作具备哪些特点呢?归结起来,窃以为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三贴近”,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数量和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一改过去历史(古装)剧过滥的现象。

假如,以时间的概念来划分,电视剧可以简单地分为历史和现实两大类。倘若从题材角度着眼,那么此两大类电视剧又分别可以细分出一大串的名目来。以中央电视台为例,2003年度现实题材电视剧就占电视剧全部播出量的八成以上。从去年12月中旬起播一直延续到今年初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世纪之约》,打响了今年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第一炮。该剧以我国核电工业的发展为背景,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远见卓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引起了广大电视观众的浓厚兴趣和高度评价。《世纪之约》在创作观念、主题开掘和表现手法方面的创新,也赢得了评论界的好评如潮。

继《世纪之约》之后,今年播出的现实题材长篇电视剧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如《郭秀明》(先进模范人物)、《烧锅屯的钟声》(“三个代表”工作队进农村)、《亲情树》(当代新型的人际关系)、《云淡天高》(展现离休老干部的精神风貌)、《脚下天堂》(开发西部)、《阳光职介所》(帮助下岗工人再就业)、《走进八里堡》(农村改革)、《红丝带》(献给世界“艾滋病日”)、《绿色的梦》(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事迹)、《希望的田野》(反映当代农民生活)、《富起来的人》(展现中国农民们的精神世界)、《刘老根》(农村题材通俗喜剧)、《爸爸叫红旗》(涉及保险业职业道德和都市人情感的轻喜剧)、《书香门第》(反映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生活)、《青衣》(当代艺人故事)、《老屋》(老北京四合院风俗画)、《三连襟》(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事迹)、《朝霞满青山》(优秀基层教育局长事迹)、《女人不再沉默》(反映和抨击性骚扰)、《结婚十年》(描绘都市青年的爱情)等等。中篇电视剧《没有硝烟的战争》因及时反映了我国人民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的民族精神而受到业内外人士的赞扬。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反腐倡廉和法制题材(包括警匪、检察、公安等题材)的电视剧仍占据全年国产电视剧的较大比重(据不完全统计,约占三成以上)。反腐倡廉题材的长篇电视剧中引人瞩目的有《省委书记》《忠诚卫士》《干部》《绝对权力》《至高利益》等;法制题材比较上乘的作品则有《目击证人》《太阳滴血》(辑毒)、《浮华背后》《主诉检察官》《绝对控制》《铿锵玫瑰》(展示警花风采)、《荣誉》《公安局长》《刑警的故事》等等。

自觉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中国电视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行为准则,也是国产现实题材电视剧喜获丰收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三贴近”,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赋予电视剧创作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勃勃生机。坚持“三贴近”,我们才能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的电视剧创作的锦绣前程。2003年度的电视剧创作实践充分地证明了这一条真理。中国电视人今后继续努力实践“三贴近”,必将创造出更加卓越的成就。

(二)电视剧创作呈现“多样化”,既注重弘扬鲜明的时代精神,又满足了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我们知道,“弘扬主旋律”是要通过“多样化”才能真正实现的。前者是时代对文艺作品的总体、普遍的要求,而后者则是文艺作品自身规律使然。简而言之,赞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应当是我们时代一切文艺作品的共性;而各具特色、各显风采的“多样性”,则应当是我们一切文艺作品的个性。电视剧创作也概莫能外。

2003年度的电视剧创作呈现了可喜的“多样化”局面。除了上述现实题材电视剧获得大面积的丰收之外,在历史、军事、武侠类、娱乐性方面的电视剧也新作迭出,令人目不暇接。今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延安颂》《彭真》《罗荣桓元帅》《新四军》《周恩来在贵阳》《张学良》等最为观众注目。比之以往同类题材的电视剧,它们在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的开掘上均有新的拓展和创新。一般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如《江山》《军歌嘹亮》等,也拍摄得十分认真。在现代军事题材方面(这种分类法与上面所提及的作品有交叉之处),继《DA师》之后,《归途如虹》《我们的连队》是两部值得观赏和关注的翘楚之作。

在历史(古装)剧方面,《孝庄秘史》《神医喜来乐》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两部力作。表现19世纪商贾故事的《大染坊》,则在观众中引起不小的轰动。根据小说改编的武侠类电视剧《书剑恩仇录》《倚天屠龙记》《侠客行》等等,仍在电视剧市场里卖点看好。近期播出的历史人物题材电视剧《曹雪芹》包容了红学研究的新成果,情节曲折,文学性强,观之令人赏心悦目。其它类型的作品,如续拍电视剧《还珠格格3》《大宅门2》等,在电视剧市场中也占有一定的份额。

耐人寻味的是,根据台湾漫画家朱德庸的漫画作品《涩女郎》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粉红女郎》,竟在多家省级卫视上播出,并得到不低的收视率。这部品位不算高的通俗剧,能赢得较大的市场成功,既体现出我们的社会对各类电视剧作品的宽容度,同时,也为我们的电视剧创作者从某些侧面提供了可资探究的实例。所谓“《粉红女郎》现象”确实还有待于电视评论界作进一步的思考和研讨。

(三)电视剧创作的总体水准在不断提高,但各地推出的作品在思想、艺术水平上仍参差不齐,有些创作倾向值得关注。

2003年度电视剧创作思想进一步解放,创作观念与时俱进,尤其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生、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探究人性的丰富多彩性、表现人生况味进而体现人生意味的人文主义创作思潮方兴未艾,蔚为大观。毋庸置疑,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运动给电视剧创作带来的清新之风,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然而,当我们看到电视剧创作一片繁荣景观的时候,乃需冷静、客观、科学地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就目前各地电视剧创作状况来看,某些制作单位或个人,精品意识、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仍显淡薄;有些作品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削弱或忽视了它的社会效益;电视剧创作“以数量顶替质量”的倾向并未从根本上加以扭转,平庸之作仍不时充斥荧屏;有些名曰“法制题材”的电视剧,其内容却往往有违于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的原则;电视剧的“鸿篇巨制风”仍然盛行,短篇电视剧精品和儿童题材电视剧作品奇缺;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方面,模仿、“克隆”、承袭的作品并不鲜见,缺少新意和独创性,常使人感到乏味和厌倦。

今年引起评论界争鸣的作品,有根据张恨水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金粉世家》,并由这部剧而引发了“怎样看待由名著改编的电视剧”的大讨论。大型历史电视剧《走向共和》应当说是一部追求锐进、变革观念的作品,其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制作也十分精良;由于它是在“非典”时期中央台黄金时段播出的,据说还创造了近年来电视剧收视率的巅峰。但是,由于该剧对历史事件的真实缺乏科学考证和公允关照,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有失偏颇,因此,它受到评论界应有的批评,同时也引发了“如何正确地对待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怎样将唯物史观融合到电视剧创作中”的大讨论。另外,继《激情燃烧的岁月》推出的姊妹篇《军歌嘹亮》,也在评论界引起一些质疑。平心而论,《军歌嘹亮》本是一部不错的作品,但是,由于它与前者的艺术风格、人物个性和许多情节都雷同,就难免给观众带来似曾相识之感。

应当说,由以上这些作品而引发的争鸣和研讨,对我们今后的国产电视剧创作皆大有裨益。它不仅会给创作者带来诸多的启示,同时,也会提升广大观众的鉴赏水平和认识能力。在回顾2003年度电视剧创作的时候,我还不得不说,纵观今年的电视剧作品,虽然在抵制“三风”(豪华风、滥情风、戏说风)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但是,我们还得谨防“三风”的回潮。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电视剧创作界应当具备的“忧患意识”,是我们理当不能轻易忘却的有益警示。

标签:;  ;  ;  ;  ;  ;  

“多样性”突出时代精神--2003年电视剧创作一瞥_电视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