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建筑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建设工程项目数量日益增长,使得土地与建设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只能在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段开展,这也引发了相应的岩土工程处理问题,比如地基不均匀等。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工程质量是目前施工人员迫切关注的课题。本文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相关技术做简要概述,期望能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基处理;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更迭,建筑业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出现的问题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岩土勘察作为岩土工程中的基础性工作,其工作结果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中加强岩土的勘察与处理是对地基情况进行了解的重要参考途径,尤其是近几年工程领域发展迅速,国家对于岩土勘察工作愈加重视。因此,为了提高岩土勘察中地基处理的工作,在岩土勘察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方法,保证工程的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地基处理与岩土勘察的关系
在岩土勘察的过程中,地基的稳定性是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人员需要依照工程建设的条件对当地的岩土环境特征以及地质因素等做深入分析与评价,然后完成相应的勘察编制工作,以此对建筑场地的地质环境做定量分析与评价。一般情况下,对于地基稳定性的测验会使用地基失效验算的方法,通过计算来得出相应的数据,并为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需要利用等效分层总和的方式来对地基做验算评价。有时,岩土会出现地基变形的问题,如果施工人员不对其引起重视,将很容易为后续的施工埋下安全隐患。
另外,地质的均匀性测量也会对后续的施工工作造成影响,它可以反映地基的地质特征。一般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在勘查中对于地基的地下条件以及岩土条件都需要进行考察,如果选择不当的方法很容易会引起地基沉降的现象,这也是地基不均所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对地基的均匀性做出科学的评价尤为重要。一旦地基出现不均匀的现象则需尽快处理,否则容易出现后续施工困难的问题。
二、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一)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的处理方法
土工聚合物是岩土工程中应用的一种合成材料,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材料具有重量小、连续性好以及施工简便等优点,在岩土工程主要应用于隔离、加固、排水等。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通常会在软弱地基或者边坡的区域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将其作为弹性复合土体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土工合成材料具有抗拉强度好、耐腐蚀、渗透性好等特点,因而可以节省大量的材料费用。一般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范围主要有以下几种:在软弱地基中做加固处理,加速土体的固结;在铁路或者公路的加强层中预防路基下沉;在挡土墙中进行加固利于预防河道被冲毁。
(二)砂石垫层处理法
砂石垫层的处理法是将地面下层的软弱土层挖开,夯实底面基础,然后利用无腐蚀性的砂石做分层加固,形成地基的持力层,进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一般情况下在地基的沉降量中,大多数都是浅层的沉降量,因此必须采用一定厚度的置换层进行夯实作为基础。砂石垫层作为持力层,具有较强的应力扩散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垫层之下的天然土压力,加之砂石垫层的透水性较好,可以消减基底下的水压力,提高饱和土抗剪强度,达到预防塑性破坏事件发生的目的。
另外,采用砂石垫层地基处理的方法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验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地基的施工质量要求来进行,必须保证垫层的压力度达到需求,并且回填砂石的材料含水率能符合夯实基坑中的分层标准,使地基的均匀性能得到保证。另外,还可以通过环刀取样和钢筋贯入的方法来对砂石垫层的质量进行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体来说,砂石垫层法用到的设备少、工程造价低,是一种较为经济的技术方法,可以在岩土地基处理中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强夯技术的应用
强夯法是对地基进行加固的处理技术。随着该项技术的进步与普及,目前在国内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加固的领域中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尤其是在黄土、碎石土、高回填土等地基的加固处理中较为常见。除此之外,强夯法还可以有效预防粉质粘土液化的作用。但是,对于软土、饱和粉土以及含水率高的回填土等的地基处理,由于基础沉降量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很难得到有效控制,相应的难度系数也有所增加。在强夯法的应用中,还需要注意设计施工的相关技术参数,比如夯击的遍数、加固范围、最佳夯击力等必须得到确定。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利用强夯法所涉及到的设备较少,并且投入成本低,尤其在软弱岩土中所表现的加固效果较好,对于加固地基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并且在市区的岩土地基处理还可以有效降低对周围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四)夯实水泥土桩地基处理方法
夯实水泥土装地基的处理方法是以夯实灰土挤密桩为基础,经过创新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复合地基。这种方法的具体施工操作如下:首先利用小型的打孔机来打孔,然后将土和水泥混合进行搅拌均匀,将其填入到孔内做夯实处理,进而形成水泥土桩,经过胶凝作用之后其强度会明显升高。这种处理方法可以使地基的承载力提高80%以上,并且在灰土桩的施工中使用的设备与工艺较为简单,且工作效率较高,因而不会产生高昂的处理费用。尤其是在新填土的软弱地基中有较好的效果,并且经济效益也很高,适合进行广泛的推行和应用。
(五)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法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为CFC。它是在沉管碎石桩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对软弱地基处理的技术。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如下:选取适量的粉煤灰、水泥以及石屑形成所需桩体,水泥与粉煤灰经过胶凝作用之后会提高桩体的强度与整体性,进而起到加固的作用。与碎石桩不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使用可以将柔性的碎石桩和刚性混凝土桩有效融合在一起,其强度较低,因而可以充分利用桩体间的承载力,并将其荷载力传递到深层次的基体中。经过处理之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会比天然地基高上许多,并且也能最大限度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在施工工艺上,与沉管碎石桩相比,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工序相似,只是增加了搅拌的工序。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桩体的桩径在400mm,长度在15m。使用这种方法所涉及到的施工操作较为便捷,并且工序性能好,施工质量易于控制,投入成本低节约材料等。尤其是在粉土、黏土、砂土等地基的处理上,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式。
结束语
地基处理作为岩土勘察中的关键环节,选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式对施工质量的保证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岩土勘察阶段,根据当地岩土的土质、湿度等情况选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与均匀性得以满足,为后续施工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避免出现因地基处理不当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对地基处理的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了各自适用的范围与优势,期望能为建筑行业在岩土勘察中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新思路,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进而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史一钦.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探析[J].科技资讯,2014,34:37.
[2]姚军.试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问题[J].四川建材,2015,01:67-68.
[3]鞠辉,郭东文.探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01:186+184.
[4]欧勇.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6:223.
[5]向君容,梁仲.试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0:101.
论文作者:黄理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地基论文; 岩土论文; 砂石论文; 碎石论文; 夯实论文; 方法论文; 水泥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