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经济发展与宜居水平实证研究论文

安徽省经济发展与宜居水平实证研究

陶丽娜

安徽新华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 要: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经济迅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宜居性备受社会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宜居城市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安徽省城市宜居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城市宜居水平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分析,得出安徽省16 个城市宜居性排名,然后提出经济发展对宜居城市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展;宜居性;评价体系

1 宜居城市研究现状

城市宜居的相关研究,相比较西方国家,中国的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开始从多个方面研究宜居城市。刘星光等在宜居性的研究上主要选取了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发现宜居性因素会根据区域差异产生不同。张文忠对宜居城市建设提出了四个基本方针:社会稳定、生活便利、生态优美、文明和谐。黄江松发现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思想与社会生活共同发展的情况下,可从满足5 个层面入手来提高城市的宜居水平。

本文的研究路径是,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构建一套安徽省城市宜居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宜居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安徽省16 个城市宜居性建设的综合表现,并且分析经济发展与宜居城市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连云港地区茄果类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为有效提高茄果类蔬菜产量和品质,日光温室番茄无公害栽培是蔬菜露地栽培因受季节限制而解决淡季蔬菜供应的重要技术措施。日光温室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较露地蔬菜栽培优势较为明显,不但保温防寒、降温防热,且可提前或延迟上市时间,也促进蔬菜种植户增产增效。

2 宜居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经济发展:人均GDP 、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各市上市公司数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础设施:年末公共交通运营数、万人拥有医院床位、各市普通高等学校和中专学校数;生态环境:各市人均水资源量、各市造林面积;社会民生: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各市教育资金。

3 实证分析

选取安徽省16 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其城市宜居水平。本人使用Bartlett 检验和KMO 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的KMO 值为0.885 ,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1 KMO 和Bartlett 的检验

根据主成份分析法提取主因子,如表2 所示,所提取的3 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均达到92.051 %,因此,可以认为这3 个因子足够反映了原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0.665 F 1 +0.216 F 2 +0.119 F 3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本文以3 个主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对3 个主因子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定义安徽省各城市宜居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为:

表3 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系数与得分系数

本文采用了方差极大值法了进行因子载荷阵正交旋转,得到11 个指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如表3 所示,第1 主因子F1 在X7 、X5 、X6 、X9 、X10 上的载荷系数较大,将F1 命名为“社会民生因子”,第2 主因子F2 在X1 、X2 、X3 、X4 上的载荷系数较大,将F2 命名为“城市经济因子”,第3 主因子F3 在X8 、X11 上的载荷系数较大。将F3 命名为“生态环境因子”。

质量监管组的总满意率96%,常规调剂组的总满意率72%,组间总满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安装到位,门窗框、扇无变形,开启灵活,关闭严密。门窗框与洞口边缘连接紧密、抹灰平整,窗台表面处理平整。

对16 个城市的综合因子得分从高到低排序,如表4 所示。

表4 城市宜居度排名

4 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的对策建议

对于当今城市建设来说,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经济的不断发展是一个城市壮大的重要基础。在正常情况下,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其宜居水平也相对处于低下的位置。只有在经济健康发展和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更快速完美的解决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才能更好的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文忠. 宜居城市建设的核心框架[J ]. 地理研究,2016 ,35 (2 ):205 -213.

基金项目: 安徽省城市生态宜居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研究,Sk2017A068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团队,2017jxtdx07

作者简介: 陶丽娜(1986 -),女,汉族,硕士,讲师,安徽新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经济、指标评价。

标签:;  ;  ;  ;  

安徽省经济发展与宜居水平实证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