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论文_牛姗衫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论文_牛姗衫

(安徽铜陵市金口岭小学,安徽 铜陵 244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发展的趋势。智慧课堂凭借着鲜明的科技特性,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本论介绍了智慧课堂的内容与特点,并着重探讨了智慧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特点和优势,尝试构建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现代化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愿景就是要实现智慧课堂,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从而培养出智慧型人才[1]。智慧课堂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都配备一个智能移动装置,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智能化、情境化、互动化的智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智慧成长,智慧课堂是支持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的智能、高效的课堂。

一、智慧课堂的特点

(一)、学习资源的多样化和趣味性。在传统的课堂中,课本教材几乎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学的方式也是老师对着课本教。而在智慧课堂中,教学资源不再限制在课本上,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制备课件,制出各种图文并茂、音像结合的的多媒体教学资料,网络上的海量资源都可以在数据的连接下实现共享,学生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对学习有帮助的信息。

(二)、课堂交互方式更加积极有效。传统的课堂交互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这种交互方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而在智慧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过程增加了教学移动终端,形成多向式的交互,在时间和空间上保障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可以围绕一个问题开展主动的研究式学习,从而在课堂内外与教师展开平等对话。

(三)、延伸课堂边界,突破教学时空。传统的课堂被限制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学生学习的容量也得到了限制,课堂教学结束后师生之间就结束接触和交流,教师难以得到学生的即时反馈,学生在课后复习或课前预习中也很难得到教师的针对性指导。而在智慧课堂的网络即时通信手段打破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性,师生的交流互动可以延伸扩展到课堂前后,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容量。

二、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资源共享,促进课前预习的智慧化

智慧课堂的云平台大大改变了传统的预习方式。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把和教材有关的背景知识、教学重难点等制成图文文档、视频动画或者录制音频等资料发送到学生的电子教材中,提供给学生预习和参考,从而对课堂主要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好基础。依托智慧课堂的云课堂教学平台,学生也可以上传自己预习过程中的录音、视频和所查找到的资料,这个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让学生在云平台上展示很分享他们的预习成果,让学生可以相互浏览、探讨和评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讲解课文《格列佛游记》前,教师可以先把课文中的故事场景如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图片或视频资料发送给学生,并向学生介绍文章中英国的背景资料,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授课时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比如通过这些课前预习资料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文中小人国利立浦特的高跟党和低跟党间的斗争,暗指当时英国的两个政党之间的党派斗争;利立浦特和邻国发生的战争,其实是指当时英法之间的连年战争;而课文通过童话的方式讽刺了英国统治阶级的矛盾斗争和政治腐败。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或是自己的理解、疑问上传到云平台,和老师以及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和交流。因此,基于智慧课堂的预习方式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互相交流,从而使预习更加“智慧化”。

(二)、人机互动,构建“思维碰撞”课堂

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人机互动”教学过程中,“机”是教学客体它为“人”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先进的教学手段,而作为教学主体的“人”则可以充分利用“机”来配置教学信息,调控教学进度,充分利用了计算机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功能。教师可以选择各种相关的教学软件,调配好课件,利用智慧课堂的计算机平台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学生的课堂学习,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的分机上进行探讨、提问、答疑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得到教师及时和有针对性的点拨,也能得到计算机本身的解答。因此,在这个“人机互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也能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构建起一个“思维碰撞”的课堂。

(三)、分组研讨,构建“合作探究”课堂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学习重视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助、合作与交流,并鼓励学生学会甄别、推理和质疑所接受的信息。在智慧课堂中,合作探究不会受到教室空间的限制,学生不用特意调换座位就能够进行分组讨论;分组研讨的过程学生也只需连接耳机进行语音沟通或是利用移动教学终端的平板电脑打字,避免了传统的分组讨论方式所造成课堂的嘈杂和教学秩序的难以把控,并且小组研讨过程中每位成员都有机会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之间在发表见解的时候也不会互相干扰。此外,交流研讨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的观点和还能被实时记录起来,可以直观呈现整个谈论过程,并且方便以后调出这些探究的有用结论进行学习。

三、结语

信息化、互联化和智能化代表着时代的发展方向,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智慧课堂以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才为目标,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推动课堂模式的变革,并将逐步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新路向[3]。

参考文献

[1]邱艺,谢幼如,李世杰等.走向智慧时代的课堂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8(7):70-76.

[2]尹明丹.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1-13..

作者简介:牛姗杉,(1982-),女,安徽铜陵人,本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

论文作者:牛姗衫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论文_牛姗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