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标准;农田防护林
中图分类号:Y36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农田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农田防护林建设,从而为农田提供保护屏障。虽然农田防护林作为天然防护带,对农田起到有力的保护作用,但在实际农田生产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制约防护林建设的诸多因素。
1 防护林带概念
从防护林所具有的环境作用方面来看,防护林主要是指能够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沙尘暴造成的危害、防治土壤沙漠化、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降低噪声、降低空气污染的林带。除此之外,防护林还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作用,防护林是能够服务社会大众的天然林和人造林的统一,它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与此同时,防护林能够促进生态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当前我国对防护林的建设十分重视,有关专家学者对防护林建设及其技术的研究十分关注,就目前而言,我国常见的防护林主要包括网状的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涵养水源林等等,由于防护林的作用不同将其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在我国最为常见的是网状防护林,它主要是人造林的部分,网状防护林主要由连片林、林带、林网构成。[1]对于防护林的保护方面,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乱砍滥伐,并制定了科学的建设防护林计划,为促进我国生态发展平衡做出了重大努力。
2农田防护林建设
2.1合理的选择树种,保证种植效果
树种的选择是防护林建设的基础,为此应当重点选择抗性和速生性比较强的树种,比如刺槐、泡桐、洋槐等乔木,重点分析树种的挺直和健壮程度,利用树种的顶端优势到达防护林建设的基本效果。树种的苗龄也需要合理控制,树干选择1年左右,树根选择2年左右。为保证防护效果,整体高度不得低于4 m,泡桐类苗木直径不得低于5 cm,杨树苗木直径不得低于2 cm。在种植防护林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农田区域,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泡桐和杨树在种植过程中基础位置深度不得低于60 cm,确保植物根系充分与土壤结合,同时需要保证树坑足够的面积,避免出现外露和蜗根的情况。立苗的过程中需要依据表土和新土的顺序进行填土操作,压实填土后浇水处理。为实现防护林的效果,需要保证苗木的粗细、高矮和种类的统一。
2.2转变观念,科学布局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突出,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为此各个地区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防护林体系,明确防护林的主要作用。农田防护林建设需要具备整体观念,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长期的防护林建设和改造方案。位于主干道位置的防护林需要采取整体建设的模式,将防护林形成一定规模,为后期养护提供便利条件。在田间位置建设的防护林与需要与当地农民沟通,逐步完成防护林建设的基本目标。在防护林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具备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力建设复合型经济林系统。
3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作用
3.1防风减害
防风效应或风速减弱效应,都是农田防护林建设的显著生态效应。建设农田防护林主要是凭借林网或林带来减弱风力以及减少风害。农田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屏障,能有效降低农田土壤风害发生几率,主要是因为林带或林网可以阻挡风力以及改变风的方向,从而减小林带背风面风力作用。
3.2调节农田气候
农田林网不仅能够减少近地层气温和土壤层温度变化幅度,还能有效调节水资源状况,如湿度、降水、温度等,从而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例如,在不同的面积和不同的时间内,农田林网都具备调节温度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晴朗的白天,林带周围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较高;在晴朗的夜晚,林带内部温度较高。
3.3改良土壤属性
改良林带土壤属性,主要包括改良土壤盐渍化和增加土壤肥力2个方面。其中,改良土壤盐渍化,主要是通过林带中的树木生物排水、提高树木湿度等措施;增加土壤肥力主要是林带中树木的枯枝落叶,经过地下微生物的分解共生成培肥,从而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分化,继而增强农田的持续生产力。
4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相关策略
4.1优化防护林建设规划设计
做好农田防护林建设的基础前提是做好防护林规划和设计,有效发挥防护林农田保护作用。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要结合当地农田实际生产情况,宏观规划防护林建设,保证相关部门单位能够严格依据防护林建设规划进行施工;另一方面,在建设防护林过程中,科学规划农田防护林配置用井的位置和数量、尺寸和深度,从而满足农田防护林建设需求。
4.2设置严格的标准依据
①在农田防护林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划和设计要求来建设,并且统一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②严格统一农田防护林建设流程,因地制宜选择防护林种植树木,保证树木实际成活率,规范统一防护林建设流程和标准,保证农田防护林建设质量。③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统一农田防护林建设,相关部门单位要注重开展工程招投标活动,既要就近采购树木,又要严格审查采购树木质量,从而提高树木成活率。④在农田防护林建设阶段,注重栽种流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确定防护林树木的行间隔和树间距,保障树木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同时,加强对农田防护林管理和养护,提高防护林树木成活率。
4.3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发展规律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工程的建设以自然规律为准则,并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其应良好的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经济建设、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应科学规划,合理考量各个区域的发展优势,将生态环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合理的解决,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具有差异性,人们应具备因地制宜的思想理念,建设过程中具有主次点,将经济与环境二者间进行充分的连接,经济与生态效益都能被全面的保障,建设效果获得最大程度的优化。如绿洲经济、防灾基地等都是一种良好的建设措施,当地的经济产值会大幅度增加,民众的经济收入也会提升,最终的建设目标被良好的贯彻落实。一些山地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良好的资源优势,在逐步落实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当地的各种风土人情资源优势将会转化成经济优势,助力于当地民众脱贫致富。
5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设计
5.1林带结构
林带结构主要是由林带树冠上下的层次、宽度、密度、横断面状及树叶、透光状况等部分组成。在平原地区,应选择具备良好通风的结构林带,其防护距离大,通常由2行以上的乔木组成。
5.2林带走向
林带走向主要由主林带和副林带2部分组成。其中,主林带能有效防止风害,且与风向相互垂直;副林带能够有效防止其它外风力,与主林带相互垂直,且主林带和副林带之间形成的网格呈长方形或方形。
5.3林带间距
林带间距主要是指主林带与主林带之间、副林带与副林带之间的距离。平原地区主林带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00~300m;平原地区副林带之间的距离保持在500~600m,网格面积控制在10~20hm2。
结束语
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不仅能够保护农田生产,还能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强对防护林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建立完善的制度标准,通过科学有效的种植调控,提高农田防护林建设质量,为农业的良好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学强,刘德深.试议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及其规划设计[J].防护林科技,2014(10):58-60.
[2]闫发勤.浅议农田防护林的必要性[J].农民致富之友,2014(19):79.
[3]张业华.农田防护林建设结构规划及效益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4):107+126.
论文作者:张占武1, 第五利君2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防护林论文; 林带论文; 农田论文; 土壤论文; 树木论文; 过程中论文; 林网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