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情景嵌入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嵌入式论文,情景论文,企业战略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两股力量一直在推动着中国企业战略管理学科的发展:一是中国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战略实践和快速成长;二是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断扩大,这不仅引发了国外战略学者的研究兴趣,也增加了国内学者在学术研究和实现理论创新上的自信心。通过大量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博士研究生培养,国内战略管理学科已经出现了一批能够掌握西方战略管理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学者,他们已经在尝试着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尤其是大样本数据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国内战略学者提出了2个宏伟目标:①“顶天立地”,即希望运用西方战略学者的研究范式和方法研究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即战略管理过程中人们的活动),并且争取使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既能够在国际高水平的杂志上发表,又能够为优化中国企业战略实践提供指导;②发展中国式战略管理,意欲总结和提炼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客观地分析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研究的现状,有2个方面的缺陷比较明显地限制了上述目标的实现:①在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的把握上,对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特殊情景,以及在这种特殊情景下所表现出的行为特点缺乏深刻认识,因此很难抓住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研究问题;②在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提出假设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行为动因和行为特点缺乏系统的把握,严重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创新性和指导性。鉴于此,国内战略学者要想在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研究方面实现“顶天立地”的目标,必须将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嵌入在中国的特殊经营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之中,并且从制度转型与企业战略行为互动的角度加以研究。
1 情景嵌入
作为一个以企业战略行为为研究对象的管理学科,企业战略管理本来就具有比较典型和突出的情景嵌入的特点,因为所谓企业战略行为其实就是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系列长期、重大和根本性的反应,离开对企业嵌入情景的理解就难以准确判断企业战略行为的合理性。
嵌入性作为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最早见于20世纪50年代经济史学家卡波拉尼的论文《作为制度过程的经济》,他认为经济问题应该被嵌入更大的社会背景之中加以研究[1]。80年代,GRANOVETTER[2]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了嵌入性的概念,指出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结构,而社会结构的核心是人们生活中的社会网络。在引入嵌入性概念之前,企业战略管理行为一直被认为具有“权变”的特点,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基本上采取的是“如果—那么”的范式。随着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深入,愈来愈多的学者开始在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研究中使用情景嵌入性的范式,其核心是希望通过对影响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外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包括历史、文化、关系、制度、结构的分析,并且将所研究的具体战略管理行为嵌入对复杂情景的综合分析中加以解读。
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起源于对企业战略制定方法的研究,其中理性主义学派先后提出了战略制定的概念模型、过程模型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在此阶段,嵌入性的特点并不明显。然而随着企业经营环境从静态向动态的逐步转变,非理性主义学派发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认知方式、学习能力、决策方式等因素愈来愈明显地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这导致企业战略制定方法的研究开始表现出情景嵌入的特点。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归功于对企业战略选择行为和战略实现行为的研究。沿着理性主义学派所建立的环境决定行为的基本范式,以鲁梅特和波特为代表的一些战略学者归纳和概括出企业在竞争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增长方式方面的若干基本选择,从而导致随后的学者们采取“权变”或者“情景嵌入”的视角,运用结构、行为和绩效的研究范式,集中研究企业在什么情景下采取何种战略可以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试图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在不同的环境下选择“匹配或者合适”的战略行为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企业战略管理学科是国内战略学者在引进、消化和应用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他们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中国企业在不同情景下所表现出的需要去引进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去解读这些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在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过程中需要进行的修正和创新。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中国企业战略学者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引进和推广国外关于企业战略制定的理论与方法,目的是推动中国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重视战略性决策和采取理性和科学方法实施战略管理,因此企业战略管理的情景嵌入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发展和需要才使以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为对象的应用研究成为可能和必要。经过10多年的努力,国内战略学者在中国企业战略行为研究方面取得了2个方面的进步:①逐步克服了自己在掌握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证研究方法上的缺陷,缩短了与西方战略学者在理论水平和研究方法上的差距;②通过自己在实证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研究具有情景嵌入的特点。例如,基于对20世纪70~80年代美国企业的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研究,西方战略学者认为不相关多元化是经济效益最低的战略选择。据此,国内战略学者从1996年开始就反对中国企业实施不相关多元化战略[3]。但是,中国企业并没有按照西方战略管理的理论选择自己的战略行为,反而在90年代中后期推动了第一次不相关多元化发展的高潮。为了解决自己的疑惑,国内战略学者针对中国企业多元化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中国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90年代中期的中国市场具有机会多而资金严重缺乏的特点,在这个特定的情景下采取不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确实有可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4];②在这个阶段上,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集团还不能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它们的战略选择行为既受经济因素的支配,也受政治因素的支配,因此,国有企业集团对不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偏好需要从经济学和政治学2个角度加以解释[5];③中国企业所嵌入的还不是一个充分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不相关多元化战略可以使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行业开放、市场失效和政府优惠等非市场机遇,所以在最近二三年中国企业又经历了第二次不相关多元化的高潮,所不同的是这次的主角是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6]。
强调对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情景嵌入式的研究,不是忽视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而是希望在运用这些理论时关注应用情景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立情景嵌入的视角有利于国内学者从中国企业所处的现实环境和面临的挑战去寻找研究问题,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践意义;有利于国内学者基于中国实际和中国企业的行为特点去建立研究模型和提出理论假设,提高研究的创新能力。事实证明,在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上,西方战略学者和中国企业家所感兴趣的都是基于中国情景的研究成果,因此,中国战略学者要想实现“顶天立地”的目标或发展中国式战略管理理论,关键在于深入和全面地把握中国情景以及嵌入其中的中国企业的战略行为特点。
2 以制度为基础的观点
在对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进行情景嵌入式研究的过程中,制度转型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值得关注的情景之一。中国企业所嵌入的经营环境正在经历着2种转变:①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②从相对封闭向相对开放转变。在这种特殊的经济转型环境中,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所谓制度环境主要是指存在于企业之外,又为所有企业共同遵守的规则和价值体系,既包括影响企业行为的各种正式规则与制度,也包括影响企业行为的各种非正式规则和行为规范。在经济转型国家或者新兴市场经济中,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制度解释尤为重要[7,8],因为转型经济国家的制度框架仍然处在转型或形成之中,因此,制度环境分析被西方学者认为是探求经济转型国家企业战略本质的强有力工具和最佳的理论范式[9]。
在计划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被逐步放弃,而市场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解释不仅需要市场为基础和资源为基础的观点,甚至更需要从制度为基础的角度加以解释[8]。例如,在中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和企业产权关系已经普遍理顺的情况下,中国民营企业对不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偏好更准确的解释不是以市场或者资源为基础的视角,而是以制度为基础的视角。从正式制度影响的角度来看,采取不相关多元化企业仍然有可能获得高收益的原因是:①转型期间,整个国家在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政府管制以及合同的强制执行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制度空白,因此,多元化的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市场配置优势或充当政府说客,部分弥补外部市场的不完善,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10]。②在实施横向和纵向整合战略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仍然面临着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市场分散、母子公司体制以及购并市场低效率的问题。中国民营企业在很难通过横纵向整合战略做强自己主业的情况下,高度多元化战略就变成了企业实现高增长的另一个可行的选择。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不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偏好来自于社会,特别是政府对大企业的认同和缺乏公司治理约束条件下管理者动机的驱动[11]。
从制度约束的角度去研究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重点需要研究的2个根本问题是:①中国企业战略管理在哪些方面、以何种形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制度因素的影响,或者说制度的不完善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战略选择。这样的研究成果可以在经济转型和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上实现创新,因为中国是一个最典型的经济转型国家,同时也可以从优化中国企业战略行为的角度对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出政策性建议。②在相同的制度环境中,为什么有些中国企业会选择不同的战略?为什么有些企业可以持续地利用制度变化,或者突破制度环境的制约而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例如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而另一些企业则不可以?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利于指导中国企业突破制度约束和选择正确战略行为。
3 共同演化
如果我们承认制度转型对中国企业战略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那么采取从共同演化的视角来研究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即重点研究制度环境与企业战略管理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演化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嵌入在渐进式、分权化和试验性的经济转型中的中国企业不仅是变化的被动接受者,同时也是变化的推动者。为了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前无古人的经济转型,中国政府通过分权激发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改革创意,通过让个别地方和企业试验选出正确的方法,整个改革开放就是在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不断创新、总结和推动过程中不断被推进的,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战略管理行为与制度之间进行了充分的互动。
西方学者在多样化、选择和变化的持续性研究中发现了组织与环境存在共同演化的现象[12],并且指出企业战略行为实际上是“管理意图性、环境和制度作用共同演化的结果”。共同演化可以区分为微观共同演化和宏观共同演化,其中前者是发生在企业组织内的共同演化,主要考虑的是企业内资源、动态能力以及竞争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后者则是发生在企业与其所嵌入的利基(niche)环境之间的共同演化,关注的是在一个更为宏观的层面上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13]。从制度环境与企业战略共同演化的角度去研究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可以发现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有3个显著的特点:
(1)制度的变迁与我国企业的战略选择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中国国有企业,尤其企业集团战略管理行为的变化,包括增长战略的选择和重组战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变化,因此,研究中国企业成长规律必须研究企业所嵌入的制度环境演进,因为中国企业在不同阶段上的战略选择往往需要从这个阶段的制度分析中寻找解释。
(2)转型中的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行为在适应新制度的同时还要受制于旧制度。中国需要在相对短的时期里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相对封闭向相对开放的转变,因此制度变化的速度明显快于西方。嵌入在这种制度环境下,具有较长发展历史的中国企业在战略选择上往往同时受制于前后2种制度,那些在原来的制度环境下比较成功的企业往往会在制度转型的关键阶段上被新企业乘机超越,因为它们不能或者很难动态地适应制度变化或者主动影响制度变化(见图1)。
图1 企业应对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
(3)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有可能突破现有制度的限制,并且“影响制度框架本身朝着什么样的方向演进”[14]。企业战略行为及其变化不仅仅是组织对外部环境的消极适应,同时也是通过战略主体选择主动改变、塑造外部环境的过程[15],因此在面对特定的和不断演进的制度框架下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约束,能够持续实现高增长的企业往往就是能够通过主动反应而提高自身的能力[16],包括应对制度变迁的能力、学习适应能力、选择和创造能力等。这些成功的企业不仅是转型经济中的制度适应者,而且也是转型经济中的“制度建构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战略学者认为中国企业所受到的制度影响非常复杂:一方面中国可以拥有很多“制度”;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中国没有“制度”,因为在分权化和试验性的制度转型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制度都可能被突破或者创新。
4 关注例外
为了提高研究的创新性和时效性,国内战略学者必须密切地关注中国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嵌入其中的企业实践,特别是制度环境与企业战略管理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演化规律。为此,国内战略学者应该对典型的例外企业,尤其是表现杰出的企业予以高度重视,从而使对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研究从战略管理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开始:为什么在相同的经营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下,某个企业或者某些企业的战略行为与其他企业的战略行为不同?与现有的理论假设不同?例如,按照西方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所有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企业都不可能继续存在下去,但是为什么在这些行业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国有企业,甚至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又如,在绝大多数企业采取高度多元化战略时,为什么个别企业,甚至是资源非常强大的企业始终坚持自己的核心业务?采取结构性案例研究的方法去回答这些问题将使国内战略学者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迅速实现理论上的创新,或者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假设乃至基本理论,对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战略决策者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指导。
在特殊的经济转型条件下研究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不仅需要研究视角上的创新,而且需要研究方法上的调整。中国经济转型所具有的渐进式、分权化和试验性的特点,嵌入其中的中国企业战略行为表现出高度动态和离散的特点。在这种情景下,采取大样本数据的定量分析方法面临着下列一些特殊的困难:①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进具有分权化和试验性的特点,导致中国企业所嵌入的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在地区、层次、对象和行业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有关中国企业战略行为的研究在研究模型的科学性和研究数据的质量上很难被国际高水平杂志所接受。②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进具有渐进性的特点,中国企业所嵌入的经营环境,特别是制度环境变化处于不断地改进和调整之中,影响企业战略行为的因素可以在相对比较短的时期内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以大样本数据为基础,以统计分析为主要方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往往落后于企业的实践和需要,研究的滞后性限制了研究成果的实际指导意义。③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2种体制同时影响着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解释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因此,如果不能正确分析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行为特点就很难选择正确的研究视角和建立正确的研究模型。
为了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国内战略学者在开展研究设计时必须具体地描述研究背景和研究对象,做好理论准备和文献研究,仔细规定研究的问题,严格地界定成果的创新意义,否则项目研究的针对性,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很容易受到置疑;在提出研究假设、抽取样本和运用统计方法时必须非常谨慎和严格,必须关注不同性质、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企业所嵌入的经营环境和制度环境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此,必须加强定性研究和案例研究,并且通过这样的研究全面了解中国企业嵌入的经营环境的演化过程和性质特点,具体把握不同性质、地区、行业和层次的研究对象的行为规律和特点。例如,通过对中国企业所嵌入的经营环境的定性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和科学地认识中国情景的特殊性;通过对中国企业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中国企业战略选择与制度改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化的规律;通过对中外企业和不同性质、行业和地区企业的比较分析,可更好地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的研究则不仅有利于发现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问题,而且可以验证和完善定性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总之,加强定性研究和案例研究有利于克服在研究模型、研究假设、调查问卷设计方面的盲目性或主观性,而这种盲目性或者主观性是在目前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必须说明的是,本研究强调关注典型案例研究不是想否定基于大样本数据的统计研究方法,而是希望国内战略学者认识到关注例外和案例研究可以有效地克服在使用这种方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足或者局限性;不是否认理论创新的重要性,而是希望国内战略学者,尤其是领导型的学者能够基于中国管理情境和案例研究提炼出一些创新性的想法与假说,乃至基础理论,从而引导更多的年轻学者从事真正具有创新性的研究;不是忽视研究国际化的方向,而是希望国内战略学者通过案例研究提升与国外学者平等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推动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上水平。
5 结语
本文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强调和推动对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进行情景嵌入式研究,而且在于为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进行情景嵌入式研究提供一种更为具体的思路,其中包括4种逻辑顺序清楚的研究视角,即情景嵌入-制度基础-共同演化—关注例外的研究视角。嵌入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转型国家,影响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因素很多,但是制度变迁及其所产生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对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进行情景嵌入式研究必须确立制度基础的视角;嵌入在中国正在经历的经济转型过程之中,制度转变实际上就是政府行为和企业战略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进行情景嵌入式研究必须确立共同演化的视角;嵌入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转型仍然在不断深入的国家之中,创新对经济制度变革和企业战略调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对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进行情景嵌入式研究不能够只是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而且也要关注“例外企业”的行为,因为这些企业的行为可能更具有创新性和带动性。
标签: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战略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创新管理论文; 中国学者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