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遍联系及其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和意义——兼谈管理中的内外联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辩证法论文,地位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普遍联系和辩证法的规律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它贯穿于整个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普遍联系是客观的辩证法,又是认识的辩证法;它不仅是辩证法的基本内容,而且是辩证法体系在形式上的基本特征。没有普遍联系就没有辩证法,忽视普遍联系在辩证法的地位和意义,就会忽视辩证法,也就会滑向形而上学的泥潭。
关键词 普遍联系;辩证法;形而上学;规律
中图分类号 B02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存在着忽视普遍联系学说的倾向。因此我们认为,重新探讨普遍联系及其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和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一、恩格斯关于辩证法基本定义
恩格斯给辩证法下了两个基本定义:(1 )“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2)辩证法是“关于自然、 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恩格斯在提出第一个定义时,紧接着列出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这就清楚地表明了普遍联系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深刻地揭示了辩证法的规律和普遍联系的内在关系,概括地说明了普遍联系是贯穿于整个辩证法中的基本内容。第二个定义和第一个定义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因为,一方面,所谓运动和发展是事物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而且发展本身就是联系,另一方面,所谓普遍的规律反映的只能是普遍的联系,而且是最一般的联系,两个定义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它们揭示了辩证法最基本的性质和特征。
辩证法之所以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是因为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反映了事物最普遍的本质联系。辩证法的诸范畴反映的也是普遍联系,它们是从各个侧面和各个阶段来说明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联系。不仅三大规律和诸范畴是这样,而且唯物辩证法的每一个原理和观点也都离不开普遍联系。作为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场,辩证法首先承认事物“广泛的总体的联系”,反对撇开联系的考察。正象列宁所指出的那样,“辩证逻辑则要求我们更进一步。要真正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
恩格斯的定义高度概括了辩证法的全部内容,是辩证法最基本最科学的定义。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却往往把辩证法仅仅归结为对立面统一的学说。其主要根据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 )一切联系都是矛盾;(2)辩证法只有一个规律和一个特征——对立统一;(3)对立统一是一般,其他规律和诸范畴是个别。我们认为,这是不正确的。
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并不完全是对立面的直接联系。相反,大量存在的都是间接联系。列宁说:“一切都是互为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的”,这里的“中介”,是指事物联系的中间环节、相互作用的传递者为媒介;这里的“转化”,并不是矛盾的转化,而是指事物之间的多次转化。直接作用只能使一事物和为数有限的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通过中介和转化都可以使一切事物共同构成“整个世界(过程)的有规律的联系”。另外,即使是直接联系也并非全都是矛盾对立关系。例如,事物的相同性的联系,没有联系同类事物就不能成其为同类。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所谓“联系就是矛盾”的观点还认为,辩证法之所以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就是因为它承认矛盾。”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都把是否承认矛盾作为两种宇宙观分歧和对立的基础。事实上,形而上学并不一般地否认矛盾。但是,由于它否认联系,因而形而上学讲的矛盾不是辩证矛盾,而是两极的绝对对立和排斥。可见,承认联系是承认辩证法的基本前提。没有联系,矛盾失去了同一性,就无法说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旧逻辑没有转化,没有发展,于是黑格尔提出两个基本要求:(1)“联系的必然性”;(2)“差别的内在发生”。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普遍联系的思想,人类认识将永远停留在形而上学的水平上,根本谈不上辩证的思维方法。
列宁指出,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是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对立统一规律只是这多方面认识中的一个方面,它无法代替所有方面的认识。诚然,列宁曾明确指出,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是辩证法的核心。但是,这并不是成为上述论点的论据。列宁是明确说过:“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这里只是从一个侧面对辩证法作一番考察和说明,并没有给辩证法下定义。因为说的是“简要地确定”,是“核心”。列宁虽然强调了对立统一,但是,他认为单讲对立统一是不够的,“需要说明和发挥”。在谈到对立的统一是辩证法实质的时候,列宁紧接着就做了解释:“是辩证法的‘本质’之一,是它的主要特征或特征之一,甚至是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或特征”。如果从这里得出结论说,辩证法只有一个规律一个特征——对立统一,显然是一种误解。
辩证法的各个规律和各个范畴,都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同一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因此都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把对立统一规律放在其他规律之上,更没有把对立统一规律看成所谓一般,而把其他规律看成个别。把对立统一规律与其他规律及范畴的关系说成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或把其他规律和范畴说成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化和补充,貌似抬高实则是降低了对立统一规律。因为一般总是贫乏的,是不能脱离个别而独立存在的。如果对立统一是这种“一般”,那么,它是没有什么内容、毋需专门研究的。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我们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一般,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哲学的哲学”。
从上述分析说明,用“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来框定辩证法是不科学的。如果仅仅由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那么,毛泽东还说过个性共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难道能把对立统一规律以至整个辩证法定义为关于个性共性绝对相对的道理吗?
这里必须消除一种错觉:似乎列宁不大同意恩格斯的定义,不大重视普遍联系。其实不然,仅以辩证法十六要素为例,列宁第一要素写了“观察的客观性”,第二个要素就写了“这个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多种多样的关系的全部总和”,然后才是自我运动、矛盾等等。可见,那种把列宁和恩格斯的观点对立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
二、普遍联系在辩证法中的地位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特征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十分重视这个观点。
其一,普遍联系是客观的辩证法。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客观世界是一个广泛联系着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这个统一体中的一部分或一个环节。不仅事物之间有联系,而且事物内部也充满着联系;一些事物彼此直接联系,另一些事物则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间接联系;有本质的必然联系,也有非本质的偶然联系;不仅是现实的空间联系,而且是历史的时间联系。
事物不仅在联系中存在,而且也只有在联系中才能产生。“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原始星云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形成了天体,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构成了社会,……没有联系就没有一切。
联系是运动发展的前提。恩格斯在谈到物质存在的总体联系时指出:“这些物体是互相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不仅运动发展的原因是联系,而且运动发展本身就是事物联系状态的改变。离开了不同客体之间以及每一客体内部各方面和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就不可能有任何运动,没有现象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就无法理解发展。
其二,普遍联系是认识的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认识本身就是联系,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及其相互作用。人们是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只有全面地把握事物的一切联系,才能深刻认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运动与发展。而考察事物的联系,不仅要在静态中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动态中分析。这一切便要求我们必须把事物当作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孤立的客体来认识。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决定了基本的认识方法必然是分析和综合的统一。一方面需要分析,即在思维中撇开一切联系,否则就只能停留在浑沌的表象;另一方面需要综合,即恢复事物的全部联系,否则就认识不了事物,或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分析和综合的结合是唯一正确的辩证方法。只把分析的方法看作辩证的方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单纯分析的方法恰恰是形而上学的方法。
认识归根到底是探究事物的联系。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关系。而按照控制论的理解,规律就是约束,即受到制约,同样归结为联系。因此,现代科学都是关于联系的科学。此外,作为客观世界的反映,科学认识以及一切知识当中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列宁说:“每一概念都处在和其余一切概念的一定关系中,一定联系中”。不仅概念,而且在各门知识和科学内部的范畴、定理、推论之间,所有的知识和科学之间都存在着普遍联系。
总之,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在相互联系中产生和存在,在相互联系中运动和发展,人们也是在相互联系当中,通过相互联系才能认识事物,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三、普遍联系在辩证法中的意义
普遍联系在辩证法中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它是辩证法的基本内容;第二,它是辩证法体系在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即辩证法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存在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没有普遍联系就没有辩证法,抛弃普遍联系就从根本上丢掉了辩证法,也就会滑向形而上学的泥坑。
在我国忽视普遍联系在辩证法的地位和意义的倾向,早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就有表现。例如,讲辩证法,只讲矛盾,不讲联系,只讲斗争,不讲同一;或讲矛盾多,讲联系少,讲斗争多,讲同一少。这种倾向,在林彪、“四人帮”作乱时,不承认普遍联系是辩证法的基础,导致了严重忽视事物的整体性、具体性的倾向和唯意志论的倾向,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泛滥。由于不重视联系,必然忽视矛盾的同一性,而离开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片面强调对立、排斥、斗争。必然要回到“是”就是绝对的“是”,“非”就是绝对对立的“非”的形而上学立场上去。
由此可见,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宣传和研究,必须重视普遍联系。这就要求,一方面必须加强对于普遍联系学说的研究,另一方面必须把辩证法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研究。应该象列宁所指出的那样,历史地联系地去考察辩证法的全部内容。
系统论、控制论和自组织理论等横断科学,不仅证明整个世界有纵向而且有横向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首先使普遍联系的研究更加迫切。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和横断学科的兴起与繁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都充分反映了科学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归根结底反映了物质世界内部的紧密联系。现代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个别的现象,研究对象越来越复杂化。对于复杂现象来说,联系是最基本的特征。分割考察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因此,出现了一系列考察的新方法。而这些方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力图从联系中把握对象。系统、整体、结构、组织、协调、制约等等反映联系的概念和范畴几乎成了一切科学领域的共同术语。
社会科学以社会有机体为研究对象,这里的联系和关系较之自然科学更为复杂。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特别需要强调普遍联系的观点。例如,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绝不能停留在分别研究单个规律和范畴上。马克思早就批判过用范畴来构筑经济学思想体系的作法。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总是所有规律相互制约同时发生作用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更重要的是对于经济过程总体的考察。
多年来,主观主义、片面性使我们的建设遭受到巨大损失。例如在经济管理方面,脱离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自我封闭,一切排外,不顾客观条件的主观蛮干,比例不当地盲目发展等等,在政治管理方面,离开生产力发展不断变动生产关系,不断进行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等等,给我们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而忽视或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是它们共同的思想认识根源。特别是长期流行的所谓用全力抓住主要矛盾、主要因素和主要部分的方法,实践证明是走不通的。例如,“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都带来严重的后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改变上述作法,走出了一条协调、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方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综上所述,辩证法只有牢固地建立在普遍联系的基础上,它才能生气勃勃、力量无穷。大力宣传和研究普遍联系学说,对于严密、完整、准确地理解唯物辩证法,对于解放思想、防止僵化,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对于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形而上学论文; 普遍联系论文; 黑格尔辩证法论文; 辩证法三大规律论文; 唯物辩证法论文; 对立统一规律论文; 列宁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