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地区嘉陵江组沉积相研究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

蜀南地区嘉陵江组沉积相研究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

赵路子[1]2004年在《蜀南地区嘉陵江组沉积相研究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当代先进的旋回地层学、沉积学、沉积岩石学和储层地质学等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为指导,从地层划分对比入手,在野外剖面观察、岩芯精细描述、大量的岩石薄片观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18口基干井的单井岩石学和沉积相分析,阐述了蜀南地区嘉陵江组的沉积格局以及主要的沉积相类型,识别出叁种相类型和十余种亚相类型,并首次引入了局限台坪的概念,用来表征台地内部发育于泸州水下隆起上别具一格的沉积特征;在单井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叁条连井剖面沉积相的对比研究,阐明了嘉陵江组沉积相的纵横向发育规律;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并研究地层厚度、颗粒岩、白云岩、膏岩、泥岩等不同岩类的特征以及不同岩类的厚度与地层厚度的比值来定量分析每一时期的沉积相,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采用优势相原则指出了不同时期的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建立了沉积相的发育、演化模式,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储层形成发育机理,建立了储层发育的成因模式;在讨论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的基础上,指明了主要储集层段的有利储集相带分布,为蜀南地区嘉陵江组二次勘探提供直接的地质依据。

胡华[2]2005年在《蜀南地区长垣坝构造带嘉陵江组沉积相研究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文中提出长垣坝构造代嘉陵江组为一套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碳酸盐岩间石膏岩(岩溶岩),其中的颗粒灰岩、颗粒白云岩和针孔白云岩、针孔灰岩的厚度在部分地区可达10米乃至几十米,是良好的储集层。本文旨在通过对长垣坝构造带内叁迭系下统嘉陵江组储层的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储层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弄清沉积、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以及储层在纵、横向上的分布规律,并针对嘉二~1~嘉一、嘉二、嘉四~1~叁(亚)段气藏开展预测。 本文从嘉陵江组的沉积岩石学与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入手,运用沉积学理论并结合储层地质学以及构造地质学原理,较系统地分析研究了长垣坝区嘉陵江组的沉积相、成岩相及构造演化等与储层形成、演化和分布规律的关系,从而认识到:研究区早叁迭世嘉陵江时期发育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和蒸发岩台地。自下而上为叁个主要的向上变浅的旋回,即自嘉一段到嘉二段为第一旋回,嘉叁段至嘉四段为第二旋回,嘉五~1~嘉五~2亚段为第叁旋回(半旋回)。其中第一、二旋回分别是自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蒸发岩台地相完整的旋回,而第叁旋回则是由局限台地相→蒸发岩台地相构成一个不完整的旋回;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是残余粒间孔、次生孔隙和裂缝即:鲕粒白云岩的残余粒间孔、粒间扩溶孔、膏质白云岩中的膏溶孔、白云石晶间孔和构造裂缝;主要的运移通道是裂缝,其次是晶间微缝与残余粒间缝等;纵向上区内储层具有明显的分带性,T_1j~1~T_1j~21的上部颗粒滩相对较发育的颗粒白云岩具有较好的残余粒间孔及扩溶孔,是良好的储层;T_1j~22~T_1j~23及T_1j~3~T_1j~4储层主要为局限台地的云坪—云湖泥粉晶白云岩微相,发育晶间孔(晶间微孔)及微缝,少数颗粒白云岩可能发育良好的储层;区内嘉陵江组有利相带以浅滩微相的鲕粒白云岩和膏云坪—云膏坪微相的具膏溶孔的白云岩为好,多为良好储层:其次为其他类白云岩,以晶间微孔为主。

孙健[3]2006年在《蜀南东部地区叁迭系飞仙关组沉积相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文中认为本文从飞仙关组的沉积岩石学与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入手,运用沉积学理论并结合储层地质学以及构造地质学原理,首次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了蜀南东部地区飞仙关组的沉积相、成岩相及构造演化等与储层形成、演化和分布规律的关系,从而认识到:(1)研究区早叁迭世飞仙关组交替发育浑水陆棚和清水陆棚(碳酸盐台地)两个相,前者主要发育于飞二段和飞四段,后者发育于飞一段和飞叁段,但研究区的西部飞二~四段亦为浑水陆棚相。浑水陆棚相以半局限海亚相为主,包括叁个微相;清水陆棚相可分为浅滩、滩间、潮坪和内缘斜坡四个亚相,包括十个微相。(2)浅滩亚相中鲕粒滩微相较为重要,分别发育于飞一段和飞叁段两个向上变浅的旋回上部或顶部。飞叁段的鲕粒滩微相仅发育于研究区的东部。飞一段的鲕粒滩微相在全区都不同程度地发育,但以西部为好。飞一段上部和顶部的潮坪亚相发育,主要有藻丘、柱状藻迭层、波状藻迭层等微相。研究区东部中梁山北风井一带飞叁段发育内缘斜坡亚相的下斜坡微相。(3)飞仙关组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充填作用。其中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都分别发生了叁次。叁次胶结作用都是破坏性的;而叁次溶蚀作用中第二次溶蚀作用是最有利的一次成岩作用,它发生于深埋藏——褶皱回返阶段,主要是选择性的溶蚀晶粒结构(生屑)的鲕核,在飞叁段形成鲕粒铸模孔,成为有效的储集空间。(4)西部的龙门山岛链、康滇古陆和东部的华蓥山断裂带的活动是控制研究区沉积、成岩和储层形成分布的重要因素。(5)油气的演化与孔隙形成的匹配关系为“先天不足,后天弥补”。原生粒间孔中没有足够的油气生成、进入。但次生孔隙与油气演化配套,有利于油气进入形成油气藏。(6)研究区飞仙关组发育裂缝孔隙型和孔隙裂缝型两种储层。前者主体储层为亮晶鲕粒灰岩,间有缝合线、未缝合缝及构造缝等。后者可发育于亮晶颗粒灰岩、泥晶灰岩、含泥质灰岩和泥灰岩等类岩石中,主要的储渗空间是各类缝隙,其次是次生孔隙。(7)研究区有利储集相带为:飞叁段,研究区东部鲕粒滩微相区,包括同福场、石龙峡、临峰场、梁董庙、宝华场、走马场、丹凤场等构造。飞一段,鲕粒滩微相区,主要分布于丹凤场、临峰场、梁董庙、永安场及合江等构造。(8)首次发现研究区内地腹飞一段曾发生过岩溶。

刘旭[4]2016年在《蜀南地区观音场构造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文中研究说明观音场构造位于四川西南部宜宾市观音镇一带,区域构造上位于四川盆地川西南低缓构造区自流井凹陷的西南部。构造南为大塔场构造,西面为麻柳场构造,东面为孔滩构造,其间均以向斜构造相隔。音36井目的层为须家河组且须家河组全井段取心,钻井取心次数38次,总进尺523.02m,心长498.29m,收获率95.27%,为岩心相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音36井须家河组自下而上划分为须一、须二、须叁、须四、须五、须六段,其中须六段分为须六’、须六2和须六3亚段。须一、须叁、须五和须六2亚段主要为页岩夹薄层砂岩、煤线或薄煤层;须二、须四、须六1亚段、须六。亚段主要为砂岩夹薄层页岩,横向上具有较好可比性,分布稳定。通过岩心相和测井相的研究,井结合钻井、录井和区域地质资料,确定了观音场地区须家河组为叁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发育叁角洲前缘、前叁角洲、浅湖、滨湖亚相沉积,总体上须二段、须四段、须六’及须六。亚段以叁角洲前缘亚相广泛发育为特点,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为最有利沉积微相,总体以低孔低渗为特征,主要为孔隙型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孔和微裂缝为主。储层纵向上表现为多套砂体迭置,横向上分布范围广。为观音场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勘探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王明磊, 张廷山[5]2009年在《赤水地区下叁迭统嘉陵江组嘉五~1亚段岩相古地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实测基干剖面所取得的第一手定量资料为立足点,以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为方法论,结合钻井地层剖面,定量研究了赤水地区嘉陵江组嘉五1亚段的岩相古地理。结合沉积相研究,探讨了嘉五1亚段有利储集相带的发育及分布情况,其发育2种较有利的储集相带,以局限台地云坪微相沉积为主,开阔台地台内滩微相沉积为辅。

昌燕, 谭秀成, 杜本强, 周子琰, 邹娟[6]2007年在《岩相古地理对自贡地区嘉陵江组储层的控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四川盆地自贡地区早叁迭世嘉陵江期沉积背景和沉积特征的分析,认为本区嘉陵江组受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影响,发育了许多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只有在每个海平面变化旋回的上升晚期—下降早期与每个海水咸化旋回的早期—中期的有序配置时期,才是嘉陵江组储层发育的有利时期,储层主要发育于嘉二3、嘉四1、嘉四3和嘉五1亚段。整个嘉陵江组最有利的储集相带是砂屑滩和云坪微相,其平均孔隙度较高,基本在5%以上,其次为云质泻湖微相,表明嘉陵江组层状储层的发育严格受沉积微相控制。海底微地貌起伏的复杂性决定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出现变化多端的分异,导致沉积微相所决定的储层在早期就具有显着的宏观非均质性。

参考文献:

[1]. 蜀南地区嘉陵江组沉积相研究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D]. 赵路子. 西南石油学院. 2004

[2]. 蜀南地区长垣坝构造带嘉陵江组沉积相研究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D]. 胡华. 西南石油学院. 2005

[3]. 蜀南东部地区叁迭系飞仙关组沉积相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D]. 孙健. 西南石油大学. 2006

[4]. 蜀南地区观音场构造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D]. 刘旭. 西南石油大学. 2016

[5]. 赤水地区下叁迭统嘉陵江组嘉五~1亚段岩相古地理研究[J]. 王明磊, 张廷山.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6]. 岩相古地理对自贡地区嘉陵江组储层的控制[J]. 昌燕, 谭秀成, 杜本强, 周子琰, 邹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标签:;  ;  ;  ;  

蜀南地区嘉陵江组沉积相研究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