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心选址分析及案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中心论文,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物流中心选址是指在一个具有若干供应网点及若干需求网点的经济区域内,选一个地址设置物流中心的规划过程。较佳的物流中心选址方案是使商品通过物流中心的汇集、中转、分发,直至输送到需求网点的全过程的效益最好。通常,物流中心拥有建筑物、构筑物以及设备,如果选址不当,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并付出代价。因此,物流中心的选址是物流中心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1 物流中心选址的原则
物流中心的选址过程应同时遵守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战略性原则。
1.1 适应性原则。物流中心的选址须与国家、省市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相适应,与我国物流资源分布和需求分布相适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1.2 协调性原则。物流中心的选址应当将国家的物流网络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考虑,使物流中心的设施设备,在地域分布、物流作业生产力、技术水平等方面互相协调。
1.3 经济性原则。物流中心发展过程中,有关选址的费用,主要包括建设费用及物流费用(经营费用)两部分。物流中心的选址定在市区、近郊区或远郊区,其未来物流活动辅助设施的建设规模及建设费用,以及运费等物流费用是不同的,选址时应以总费用最低作为物流中心选址的经济性原则。
1.4 战略性原则。物流中心的选址,应具有战略眼光。一是要考虑全局,二是要考虑长远。局部要服从全局,目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既要考虑目前的实际需要,又要考虑日后发展的可能。
2 物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
在城市现代物流体系规划过程中,物流中心选址应考虑以下因素:
2.1 自然环境因素
2.1.1 气象条件。物流中心选址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气象条件有温度、风力、降水量、无霜期、冻土深度、年平均蒸发量等指标,如选址时要避开风口,因为在风口建设会加速露天堆放商品的老化。
2.1.2 地质条件。物流中心是大量商品的集结地,某些容重很大的建筑材料堆码起来会对地面造成很大压力。如果物流中心地面以下存在着淤泥层、流砂层、松土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会在受压地段造成沉陷、翻浆等严重后果,为此,土壤承载力要高。
2.1.3 水文条件。物流中心选址需远离容易泛滥的河川流域与上溢地下水的区域。要认真考察近年的水文资料,地下水位不能过高,洪泛区、内涝区、古河道、干河道等区域绝对禁止使用。
2.1.4 地形条件。物流中心应地势高亢、地形平坦,且应具有适当的面积与外形,如选在完全平坦的地形上是最理想的;其次选择稍有坡度或起伏的地方;对于山区陡坡地区则应该完全避开;在外形上可选长方形,不宜选择狭长或不规则形状。
2.2 经营环境因素
2.2.1 经营环境。物流中心所在地区的优惠物流产业政策对物流区域的经济效益将产生重要影响,数量充足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条件也是物流中心选址考虑的因素之一。
2.2.2 商品特性。经营不同类型商品的物流中心最好能分别布局在不同地域,如生产型物流中心的选址应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工业布局紧密结合进行考虑。
2.2.3 物流费用。物流费用是物流中心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大多数物流中心选址接近物流服务需求地,例如接近大型工业、商业区,以便缩短运距,降低运费等物流费用。
2.2.4 服务水平。服务水平是物流中心选址的考虑重点。由于现代物流中能否实现准时运送是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物流中心选址时,应保证客户可在任何时候向物流中心提出物流需求,都能获得快速满意的服务。
2.3 基础设施状况
2.3.1 交通条件。物流中心必须具备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最好靠近交通枢纽进行布局,如紧靠港口、交通主干道枢纽、铁路编组站或机场,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相连接。
2.3.2 公共设施状况。物流中心的所在地,要求城市的道路、通讯等公共设施齐备,有充足的供电、水、热、燃气的能力,且场区周围要有污水、固体废物处理能力。
2.4 其他因素
2.4.1 国土资源利用。物流中心的规划应贯彻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的原则。物流中心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周围还需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为此地价对布局规划有重要的影响。此外,物流中心的布局还要兼顾区域与城市规划用地的其他要素。
2.4.2 环境保护要求。物流中心的选址需要考虑保护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状况能够得到改善,城市的生态建设得以维持和增进。
2.4.3 周边状况。由于物流中心是火灾重点防护单位,不宜设在易散发火种的工业设施(如木材加工、冶金企业)附近,也不宜选择居民住宅区附近。
3 物流中心选址所需数据
物流中心建在什么地方,选用哪些设施,成本如何,一般是通过计算求得。但是,必须准确预测和分析计算公式中的作业量和成本这两个数据。
3.1 作业量。物流中心作业量主要有以下各项:
(1)供货点至物流中心的运输量。
(2)配送给用户的配送数量。
(3)物流中心的容量。
这些数据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月份等有各种各样的波动,必须研讨选址时采用什么样水平的数量。另外,除现状数据外,必须设定设施运营后的预测值。
3.2 费用。同物流中心选址相关联的费用有以下几项:
(1)供货点至物流中心之间的运输费。
(2)将货物配送给用户的运输费。
(3)设施及用地所需费用及其相关的人事费、业务费等。
对于新建物流中心的选址问题,本文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企业要新建一个物流中心,经营者不知道建立物流中心具体有哪些重要性,不清楚在选址时应当遵循什么原则,不了解有哪些因素将会影响选址的效果,对于不同类型的物流中心在选址时又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以及选址时具体需要收集的数据和预测的数据;也可能经营者对每一个问题都有些模糊认识,但物流中心的选址成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因此本文内容的论述是相当重要的,能够使读者对选址的基础问题有一个全面而清楚的认识。
4 物流中心选址的程序和步骤
选址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4.1 选址约束条件分析:选址时首先要明确建立配送中心的必要性、目的和意义。然后根据物流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制定物流系统的基本计划,确定所需要了解的基本条件,以便大大缩小选址的范围。
4.2 搜集整理资料:选择地址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成本计算,也就是将运输费用、配送费用及物流设施费用模型化,根据约束条件就目标函数建立数学公式,从中寻求费用最小的方案。但是,采用这种选择寻求最优的选址解时,必须对业务量和生产成本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4.3 地址筛选:在对所取得的上述资料进行充分的整理和分析、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对需求进行预测后,就可以初步确定选址范围,即确定初始候选地点。
4.4 定量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4.5 结果评价:结合市场适应性、购置土地条件、服务质量等,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看其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及可行性。
4.6 复查:分析其他影响因素对计算结果的相对影响程度,分别赋予他们一定的权重,采用加权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复查。如果复查通过,则原计算结果为最终结果;如果复查发现原计算结果不适用,则返回4.3继续计算,直到得到最终结果为止。
4.7 确定选址结果:在用加权法复查通过后,则计算结果即可作为最终的结果。但是所得解不一定为最优解,可能只是符合条件的满意解。
5 物流中心选址案例
物流中心的选址应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面考虑选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粗选出若干个可选的地点,进一步借助比较法、专家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等数学方法进行量化比较,最终得出较优的方案。
在收集、分析目前国内外有关物流中心选址的资料文献后,现举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计划兴建物流中心的例子,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分析选址。
(1)各可选地的详细介绍
该企业计划在某一区域建立一个物流中心,因为这一区域以往没有建立过物流中心,所以在这里选址显然符合协调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该企业有三个可供选择的地方,由于地价等原因,任意备选点组合都将超出预算,因此实际上是三选一。可选地1位于该区域上,是当地的商贸中心区,也是各类型企业的集中地。此处交通发达,潜在的客户多,服务项目多,运费低。可选地2位于该区域西南部,所在区面积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该地农业发达,地价低。可选地3位于该区域的东北面,在3个可选地中最靠近港口,交通发达,所在区是当地的老工业基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所建的物流中心属于转运型物流中心。转运型物流中心的基本职能是大多经营倒装、转载或短期储存的周转类商品,大都使用多式联运方式,因此一般应设置在城市边缘地区的交通便利的地段,以方便转运和减少短途运输。可选地1、2、3都在该城市边缘地区,因此满足转运型物流中心的要求。
(2)各可选地的综合评价
各可选地的综合评价:针对本项目选址过程中考虑因素较多,因此应用模糊评价法的有关理论,采取定性分析定量化的比较法。根据该区域物流中心的实际情况,在进行选址方案评价时着重考虑经营环境、交通运输、地域状况、候选地情况、公共设施等几项因素,建立各因素的评价标准,再分别确定权重,进行专家打分,分值越高者,满意程度越高(情况接近时,分值可相同),最后按合、计数提出建议方案。
(3)方案建议
综上所述,应用模糊评价法得出可选地的比较结果,表示物流中心选址的综合评价中,备选点1的总分最高,备选点3其次。由此可知,3块候选地的综合评判结果的排序为:1,3,2。
标签:物流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