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三生”教学模式的建构-基于《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

大学课堂“三生”教学模式的建构-基于《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

大学课堂“三生”教学模式的建构
——基于《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

章坤

(邵阳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湖南 邵阳)

摘 要: 在当下的大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主体性容易被忽视,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教学内容容易疏离生活世界,课堂教学实效性不强;大学课堂教学普遍强调知识至上,对学生生涯发展的整全性关注不够。“三生”课堂教学模式追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生命尊重、生活关涉、生涯发展”,能激活师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潜能,能提升课堂教学的生活意义和生涯发展的整体价值。

关键词: 课堂教学模式;生命尊重;生活关涉;生涯发展

课堂是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大学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抓好课堂教学是做好大学各项工作中心和根本。反观当下的大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师生的主体性被忽视、教学内容疏离生活世界、追求“知识至上”等问题。笔者在开展《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时,建构和实践“三生”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激活了课堂中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潜能,提升课堂教学的生活意义和生涯发展的整全价值,较好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 大学“三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有学者将课堂教学模式定义为,“较为稳定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以及展开,它是包含了教学思想(理论理念,观念等)、教学因素、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要素的课堂教学操作系统。”[1]我们将大学“三生”课堂教学模式理解为:课堂教学中充分呈现了“生命尊重、生活关涉、生涯发展”三个典型性特征的“教学操作系统”。

(一)生命尊重

生命尊重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命价值得到尊重和生命潜能得到激活。教学是“人为”也是“为人”的社会实践。教学场景中的人的生命“此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生命成长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所在和价值所向。建构高效的大学课堂,就要充分尊重、发挥、发展课堂中人的生命性。大学课堂教学中做到生命尊重,有两点蕴意:

1.教师有生命的自知、自信、自尊、自强。教师的生命自知就是要求教师认识自己是一个存在生命,认同自己只是一个生命的存在。有了生命自知,教师就能在课堂教学中理解、接纳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生动性和局限性,保持生命的温润,做有温度的教育者。教师的生命自信就是要相信生命的力量,敢于用自己的生命力量去带动学生生命成长,理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持生命的从容,做智慧的教育者。教师的生命自尊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肯定发现和肯定生命价值,尊重自己的生命主体性,享受教学过程中的生命欢乐,保持生命的蓬勃姿态,做有生命活力的教育者。教师的生命自强就是教师要敢于做生命的自省,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相互欣赏,吸收教学过程中的生命滋养,实现自身生命成长,做成长型的教育者。

2.学生生命存在被看见,生命潜能被激活,生命优势被强化,生命价值被认可。学生生命存在被看见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平等看待每一学生,积极、温和地回应学生的生命渴望。学生的生命潜能被激活,就是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创设成学生展示生命潜能的舞台,把学生送到舞台中央,老师站在学生的左右,真诚地为每一个生命的舞者伴奏、鼓掌、纠偏。学生的生命优势被强化,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品质,并积极为学生的优势品质赋能,在学生优势范畴内创造成功体验。学生的生命价值被认可,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次生命呈现都能赋予社会性价值,学生的每一次生命绽放都得到鼓励。

(二)生活关涉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知、情、意、行融合起来,把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贯穿于教育过程的教育。”[2]20世纪8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观作为指导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导性理念,被我国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和接受,并以政府行为推进实施。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6 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都明确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提出要 “发展素质教育”。当前,素质教育实施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喜人成效。在大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大学教学实效,提升大学立德树人成效。

(三)生涯发展

主体性教学观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忽视师生主体性提出来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教学理念。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间展开,活动过程体现为主体之间交往和对话的过程。主体性教学理念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相对宽松的和彼此尊重的氛围下,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主体性教学理念尤其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要着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尊重师生主体性,保障师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体性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

《教育学》是师范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对教师专业化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师范专业的《教育学》课堂教学实效不高。通过对我校师范专业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不高。他们对《教育学》课堂教学不满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认知偏差,觉得《教育学》没用,学与不学都能教书;二是概念繁多,内容空洞,学习枯燥无味;三是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教育学》课程满意度不高,主要是由于课堂教学缺乏生命尊重,没有关涉生活,不能指导生涯发展造成的。为了提高《教育学》课程满意度,提高师范学生的培养质量,我们从三个方面推荐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建构“三生”课堂模式。

二 建构大学“三生”课堂教学模式的支持理念

生活化教学观是针对教学脱离生活的弊病提出来的,是生活化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近代以来,生活化教育思想的代表性人物有杜威和陶行知等。杜威发展了卢梭自然教育思想,提出“教育即生活”, 认为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而是生活本身。他认为“不仅社会生活本身的经久不衰需要教导和学习, 共同生活过程本身也具有教育的作用。”[5]大学课堂教学实践生活化教育理念,就要主动与学生的生活融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教学资源,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引领生活改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 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6]大学课堂教学落实生活化教育理念,有助于转识成智,提升学生的生活智慧,展现教育真实力量。

据了解,按照《2018年河南省家政服务领域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方案》《家庭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焦作市将重点对家政服务机构是否按要求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设立投诉监督电话;是否建立工作档案、跟踪管理制度,对消费者和家政服务员之间的投诉是否妥善处理;是否制定家政服务合同;是否及时报送经营情况信息等方面进行整治。

(一)素质教育观

生活关涉就是推进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深度融合,打造生活化课堂。课堂教学关涉生活,就是要做到用以致学和学以致用。一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善于借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高度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中理解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意义。二是课堂教学惠及当下生活,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运用教学所得分析周遭世界里的生活事件,解决生活困惑,提升生活智慧。

(7)土体孔压消散主要为水平向。由本次测试参数可知,老路基由于孔压消散较慢,则固结系数相对较大,渗透系数也较大,说明老路基固结程度较高。

(二)主体性教学观

生涯发展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主动适应与所属学科对应社会职业的从业者的职业发展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生涯发展所需素养。大学的学科课程大都具有明确的专业边界,对应着特定的职业领域。大学课堂教学要着力帮助学生内化相关职业伦理,培育职业情感,养成职业知能,为职业生涯做好整全性的奠基。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职业专业特征,积累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训练职业发展所需的各项能力和技能,做好知能储备;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职业体验,引导学生理解职业伦理;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发现职业的价值,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培育积极的职业情感。

(三)生命化教学观

创建以技术为支持的学习共同体技术是一种主要依托信息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信息化教育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更加强调的是技术的重要性,将技术作为教育的主体,所有人都为技术服务,技术是此模式的核心。主要的活动方式有:协同实验室、CSILES、学习圈、MUDs/MOOs等。

生命化教学观强调教学要关注师生的生命本身,以师生生命发展为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和目标。“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把外在于人的、与人的心灵异质的知识框架“灌输”到心灵中去从而重塑人的心魄 ,而是从调顾人的心灵入手 ,以知识的陶冶与智慧的激发来“照料人的心魄” ,使人的心智保持健康和良性运作的姿态 ,实现生命内在的和谐和心灵的美善 ,提升人的生存境界 ,在此过程中实现人生的幸福追求 ,也实现了教育的目的。”[3]在生命化教学观指导下的课堂教学遵循生命律动节奏,课堂充盈生命气息,师生能觉察到生命的涌动。长期以来,大学课堂教学是典型的知识授受课堂,基于知识本位,强调知识至上。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场域内,教师着力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强化,学生致力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这样的课堂中,人很容易成为知识的囚徒,难以体现教育之于生命的意义,会暗淡教育应有的光亮。为了提高教学的生命价值,叶澜教授倡导从生命的层次,改革课堂教学。她提出 “把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4]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应该秉持生命化教学观,要把知识传授的课堂变成生命化教育的课堂,做到尊重生命本身,促进生命发展,让师生生命在课堂教学绚丽绽放,引导学生建构积极的生命意义。

(四)生活化教学观

“理念”在《辞海》中被解释为“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教学理念是人们基于对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而形成的思想观点,反映主体对教学本质的认知、教学价值的追求和教学行为的选择。大学“三生”课堂教学模式是强调“生命尊重、生活关涉、生涯发展”的“教学活动操作系统”,支持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主要有素质教育观、主体性教学观、生命化教学观、生活化教学观、生涯发展观等。

三 《教育学》课程建构“三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兽医临床上,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逐渐凸显。与抗生素相比,溶葡萄球菌酶专一降解细菌细胞壁肽聚糖成分中的甘氨酸肽键,使细菌因细胞壁溶解而死亡。因为独特的杀菌机制和纯生物特性,使其不易产生耐药性和毒副作用。加上溶菌酶的复配,不仅扩大了杀菌谱,还增强了溶葡萄球菌酶的杀菌效率[10]。

(一)力促多维互动,注重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突出生命尊重

我们基于生命理解,从生命视角开展《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充盈生命性的课堂。我们秉持主体性教学理念,广泛采用参与式课堂教学方法,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课堂上,老师主动走出教师的“舒适地带”,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理将课堂变成教育理论的实验剧场。老师为学生搭建舞台,学生走上舞台,共创人人都会展示,个个都肯表达的良好氛围。例如在学习“教师与学生”专题内容时,我们采用了“我与我的老师”为主题的教育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经验,反思和体验教师观、学生观、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与建构路径。在学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专题时,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深化了学生对教育名家教育思想的理解。在学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专题时采用小组学习,学习小组采用同题异构的方式设计主题班会,并在全班做项目路演。在《教育学》课堂上,每个主体都可以展现风采,都可以发出声音,每个声音都能被听见。为提升教学效果,我们落实生命化教学理念,不拘泥于教学预设,主动应和课堂中的生命节奏,强调动态生成,关注生命成长。为了保障生命化课堂顺利推进,我们积极推进教学评价改革,“为每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根据不同的教学专题,分别采取相应的评价方式,改变当前以总结性评价为唯一方式的局面,突出公共教育学教学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目标,放大公共教育学在教师专业道德涵养、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形成中的促进作用。”[7]

1.找到任意调的主音位置(可先从白键开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根据音阶“秘密公式”边弹边说“全音—全音—半音—全音”,从而完整地演奏五指音阶。

(二)利用生活经验,融入生活世界,课堂教学凸显生活关涉

生活经验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在《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努力挖掘生活的教育资源,着力构建课程教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结,对《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改造。课堂上,注重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教育经历,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深化对课程教学知识的理解。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课程知识分析育领域内的政策焦点、舆论热点、实践难点,提高了学生运用课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践性,引导学生重构学习体验,实现“转知成智”。

(三)强化核心素养,追求整全价值,课堂教学指导生涯发展

教育部在《<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和<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的通知》( 教师〔2012〕1 号) 中明确指出: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教育学》是师范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肩负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核心素养的责任。我们基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开展《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教师专业生活中典型案例为载体,强化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课堂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用教育学的学科知识分析生活中教育现象,培养学生的教育学科思维,提升学生从学理层面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我们强化《教育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追求学科教学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整全价值。“公共教育学教学的发展性集中体现在教学效果要能增强学生专业发展意愿和专业发展能力。增强专业发展意愿,就要求通过公共教育学的教学,帮助学生坚定专业理想,涵养专业精神。增强专业发展能力,就要求通过公共教育学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专业能力结构,尤其是反思实践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8]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教育学》着力培养学生在未来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适应力,为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奠基。

四 结语

“三生”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呈现了“生命尊重、生活关涉、生涯发展”的典型性特征。建构“三生”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在大学建构和推广“三生”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传隧.“四生性”:我的课堂教学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9(1):108-113.

[2] 柳斌 .基础教育 40 年[J].中国教育学刊, 2018(12):1-5.

[3] 刘铁芳.沉重的书包与教的权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4):100-107.

[4] 叶澜.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5-7.

[5]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7.

[6] 陶行知全集:第 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80.

[7][8] 章坤.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80-82.

本文引用格式: 章坤.大学课堂“三生”教学模式的建构——基于《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J]. 教育现代化 ,2019,6(59):248-251.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9.092

作者简介: 章坤,男,湖南岳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标签:;  ;  ;  ;  ;  

大学课堂“三生”教学模式的建构-基于《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