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学习环境下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

协作学习环境下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

盛小清[1]2002年在《协作学习环境下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的广泛应用,使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教育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及推动知识应用等方面起着十分主要的作用。要培养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就要有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因为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所培养的人才的素质。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未(?)师的摇篮,师范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与未来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如(?)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能,提高他们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的能力,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课题正是从当前师范院校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结构指标体(?)设计和建设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网站,旨在通过网站,创建协作学习环境,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信息化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教师。 全文分五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阐明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论述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论述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现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标体系的制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网站的设计及对该网站的态度与认同度分析;第四部分论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的试验研究过程及结果,总结分析利用所创建的学习网站进行协作学习,在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方面所取得的成效;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以及对该研究课题所提出的一些建议。

杨在宝[2]2006年在《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和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软硬件环境不断完善,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然而教师专业发展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上,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各种培训活动,殊不知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应该立足于高师教育成功的基础之上。高师院校是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殿堂,师范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与未来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基础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从职前教育抓起,从师范生抓起,就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 目前对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的研究还处在萌芽阶段和个体研究阶段,没有一所高师院校为师范生开设专门的课程,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成了当前高师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正是从当前高师院校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提出整合式培养策略,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实施整合式教学,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造就一代符合信息化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教师。 论文共包含绪论、正文(4个章节)、结语叁大部分内容。绪论部分主要说明本研究提出的背景、研究现状,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意义。第一章全面阐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解析整合能力,分析培养整合能力所需要的学习内容、达到的目标、知识框架等。第二章介绍成功的整合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的优势,为制定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策略提供经验。第叁章制定培养策略,分析制定教学策略需要考虑的因素,提出整合式培养策略,即释义、示范、探究、实践、反思的教学思路,在整合式策略指导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网站作为教学支持平台。第四章整合式策略的试验研究,选择“主题学习单元”内容为例,设计、实施、评价教学。结语部分总结整合式策略的创新之处,提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黄利[3]2007年在《混合学习用于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师范生作为教师的主要来源,其信息素养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但据笔者调查了解,由于我国各高等师范院校软、硬件条件的限制,使得大部分师范生的信息素养仍然达不到要求。因此,怎样有效地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研究表明,混合学习能充分利用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相结合的优势来弥补传统学习中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将混合学习应用于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对于改进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提高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笔者在调查了解目前师范生信息素养现状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混合学习方案,并依据方案设计、开发相应的网络学习资源,最后将该方案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分析实践效果以及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旨在找到混合学习用于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最佳途径。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阐释了相关概念,梳理了相关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对本次研究的指导作用。第叁章阐述了为什么选择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内容来进行混合学习方案设计,并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在理论依据的基础上,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组织形式、学习方法、评价、资源开发等方面分析和设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混合学习方案。第四章以某高等师范院校2004级艺术学院学生为例,开发相应的网络学习资源,并将上述混合学习方案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五章对研究进行总结,并分析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反思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韩庆英[4]2017年在《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师范生作为未来中小学教师的储备力量,培养和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导致课堂教学与社会需要差距逐渐变大。因此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社会需求有效结合,增加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很有必要。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的构建、实施和效果做了验证。本研究依靠《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与培养模式实证研究》课题项目,以本校师范生开设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课程为依托,分析出目前在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开展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应信息技术教学动态改革的“任务驱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并验证了该模式的实施效果。如何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解决师范生学习能力差异及学习需求差异?如何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师范生的信息化环境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如何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师范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如何客观的评价教学效果?都是本论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论文通过分析目前师范院校内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开设及教学现状,归纳整理信息化时代师范生应当具备的信息技术素养,对本校开设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整合,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基础,结合混合式教学环境,构建出“任务驱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并设计出该模式的操作流程。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访谈等过程性评价方式,收集研究数据,检验教学效果。论文结尾处,归纳出本研究的结论和有待完善的地方。利用“任务驱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对弥补学生差异性需求和个性化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师范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和提升师范生信息化协作探究能力,全方位提升师范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鉴于此,本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实证研究检验该模式的有效性,促进其在类似《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这种基础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推广,并为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王鶄[5]2015年在《信息技术支持的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这是新的社会发展大势,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传统音乐教学理念和实践提出了巨大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应对这种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和音乐师范生培养的需要,本文将尝试回应和解答这一问题。本研究以信息技术支持的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作为研究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本文开展了如下内容的研究。首先在详细审视信息化社会给音乐师范生教育的客体形态、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带来的转变之后,围绕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这个核心问题,沿着“教学模式创造——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过程设计”的思路,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技术支持的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实践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案。具体内容如下,共计六章:绪论: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对教学能力、音乐教师教学能力、信息化环境下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进行界定。对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进展与现状进行梳理,综述了传统教学能力的研究、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能力研究,信息化环境下音乐师范生培养研究等问题。从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叁个方面对本研究进行了设计。第一章:直接切入主题,回应信息化对音乐师范生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要求音乐师范生教育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第二章:对信息技术支持的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结构进行了概述。分析信息技术引发的教学能力结构的变化,即以信息技术平台整合音乐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的TPMUK模型,并结合教学活动推进相关要素,对音乐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培养进行解析。第叁章: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两个层面,对信息化环境下培养音乐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进行了解析。第四章:从学习环境、学习工具和学习效果评价叁个方面,对信息技术支持的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进行全方位的设计。第五章:对信息技术支持的音乐师范生教学设计进行了实践检验与效果评析。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接受式学习”和本文设计的“技术整合型教学”进行了对比研究,评估了两者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探寻了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新型教学设计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提供建议。第六章:在对信息技术支持的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在信息化社会制定适合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新方案提出了可行性思路。信息技术与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对接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它具有阶段性,即借助信息技术平台,能够有效实现教与学,从相依到相长到相融的跨越发展;另一方面它具有整合性,虽然信息技术是重要支持,但它不是对音乐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的简单补充,而是通过与音乐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的整合而发挥作用。

马瑛[6]2002年在《基于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出工业文明,进入一个通讯和技术伟大变革的信息技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网络开始走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对教育产生了冲击性的影响。教育信息化在给教育变革和发展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现状以及学科边界不断弱化的趋势,教育必须积极调整自己的定位,开放自身体系,方能适应变化的现实世界。为了迎接挑战,学校教育必须努力实现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整合,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信息素养的教育关系到人们如何立足于信息化社会这一基本点。在信息素养教育中,教师充当着重要推动力和先锋的角色,教师的信息素养被认为是构成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元素。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育者,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良好的知识智能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有较好的信息意识,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迅速敏锐地感知信息,能够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并自觉遵守一定的信息道德规范,愿意把信息教育的内容付诸于将来的教育实践。在目前学校现有的信息化环境之下,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获取和整合信息,是师范生信息素养提高的一种有效途径。 论文第一部分论述了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信息化社会对师范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分析信息化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提出了信息素养培养是信息化社会中的教育新观念;深入探讨了发展演变中的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及内容;通过分析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信息化社会对师范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是培养专业化教师的保证,论述了信息化社会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并确定了本论文的写作起点。 论文第二部分系统地论述了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从分析和理解教学设计的理论入手,通过比较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提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通过论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基本指导思想及其特点,提出了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新途径。 论文第叁部分是对理论研究的具体实践部分,主要探讨了如何结合师范生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信息化教学方案,并尝试建构信息化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方案的设计时,要统筹兼顾,为师范生设计和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师范生在完成“任务”中获取信息并学会加工、处理和创新信息;同时,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指导下,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式,并对情境化启导学习模式、基于案例的发现学习模式、基于资源的协作型学习模式、集体授课型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

张颖[7]2008年在《信息化环境下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的行动研究》文中指出教育信息化是目前正在进行着的最为显着的教育变革。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最终目标体现在能够成功地将技术整合到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一变化使得教师专业发展又增加了新的内涵,这就是关于技术及其教育应用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正是利用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效益与效率的目标。因此,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针对在职教师的相关建设已全面启动。然而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其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却依然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本研究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标准》为依据,以行动研究为手段,以信息化环境为条件,着力于分析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寻相应的解决办法,构建一套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原则、培养实施及评价策略在内的培养策略,旨在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整个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1)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分析法调查了国内外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方面开展的相关研究,阐明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归纳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特点和国内外相关培养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2)针对上一部分指出的问题,参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相关内容,结合师范生特点,确立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目标及内容。3)以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级师范生为培养对象,对其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过程展开行动研究,整个行动研究分为4轮,分别针对培养过程中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教育、信息技能与媒体技术培养、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与反思4个模块进行。在每轮行动研究中,针对培养内容制定行动计划,开展行动,并通过对行动过程中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以及学生在网络教学辅助平台上的活动情况等的观察进行教学反思,归纳总结并指导下一轮的行动。4)为整个培养过程制定一套多元评价策略,并且采用数据分析和访谈法对培养效果进行考查和分析。5)反思整个研究过程,总结出培养实施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学科化原则、实用性原则和一体化原则以及关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展望下一步工作,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田密娟[8]2013年在《西部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是新时期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西部地区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对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西部地区教育质量提高的必要因素。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导致西部高校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体系在教育投入、环境建设、师资等与东部地区差异显着。在客观现实条件下,如何缩短东西部地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差距,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以促进西部地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和西部地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我们认为,西部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应从本地区的实际和学生工作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本文首先根据《标准》制定出调查问卷,采用调查法和文献阅读法和访谈法调研获取了西部地区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第一手资料(本研究中问卷调查对象“西部高校”均特指“西部高等师范院校”);再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西部地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现状。然后,再通过从课程开展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导致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培养体制方面的根源。最后,在调查研究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西部高校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体系的措施,并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实践自己的方案。实践证明,要改革西部高师院校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目前来说,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措施。本文最后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后续研究。

张冰[9]2010年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环境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每一项新技术的产生都可能引发将其运用到教学中的热潮,继而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技术这门学科正是连接技术与教学的一座桥梁,让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改革。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是我国中小学校教师的主要来源,他们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教育的水平,因此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凸显重要。因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师范生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理论与技能的运用水平等,所以,在教育实习阶段才能进行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调研。因此,本文调研的对象是师范专业实习生。本文首先调研了国内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问题。研究方法是发放调查问卷和文献阅读研究方法,分别调研国内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和对其培养的现状。本文对比归纳出目前我国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中暴露的不足,例如:从师范生本身来说,缺乏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缺乏教学媒体使用技能、缺乏对信息资源的搜索技能和建设技能、缺失教学设计能力等问题。显然,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对培养工作进行改革已迫在眉睫。其次,本文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可行性。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分享优质资源,并且他们的网络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具有随意性。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课程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可以解决地区发展、办学水平的差异问题,将优质资源平等的呈现在所有学生面前;另一方面,网络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可因人而异,大大便利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师范生们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再次,对比主流网络教学平台,我们选择了Moodle平台。Moodle平台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个免费开源软件,它具有低使用成本,低技术门槛,模块化设计,和多样的教学活动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最后,针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不足,本文分析了平台功能,并在Moodle平台的支持下设计开发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环境。

贺斌[10]2018年在《智慧教育视域中差异化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际上“智慧教育”、“为智慧而教”、“未来教育”等先进思想高歌猛进,在IBM智慧地球战略的强力助推之下,我国智慧教育风生水起、持续升温。智慧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面向21世纪(未来)能够应对复杂挑战、解决复杂问题、具有美德善行的智慧学习者(专家学习者)。这是当今教育信息化向更高阶段迈进时,智慧教育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中心问题上被赋予的更深层次的时代内涵。同时,由于每位学生带着不同的知识经验、学习风格和兴趣偏好进入课堂,客观上要求设计新型教学模式,为“基于学生差异”来培养智慧(专家)学习者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有鉴于此,本研究将智慧教育视域中差异化教学模式作为研究中心,重点围绕以下五个关键议题展开。它们是:智慧教育与智慧(专家)学习者能力模型、差异化教学研究述评、智慧教育对差异化教学模式创新的新诉求、智慧教育视域中差异化教学模式设计以及应用效果验证等。据此,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智慧教育是智慧地球时代信息化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主动回应。智慧教育必须符合我国当前素质教育国家意志的本质要求。有关“智慧”的心理学研究,特别是学习科学关于专家学习者的研究,为刻画“智慧学习者”奠定了科学基础。首次以安德森教育目标新分类学和皮连生“习得能力”界定法作为方法论指导,以习得能力描述习得智慧,进而提出了智慧(专家)学习者能力模型。第二,差异化教学研究述评。重点梳理了差异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回顾了国内外对差异化教学所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反思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剖析了差异化教学的未来研究旨趣。这部分工作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差异化教学的本质内涵、核心特征、基本原则及未来趋向。第叁,智慧教育需要差异化教学模式创新以实现其新型的教学结构。从教学结构四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上看,智慧教育蕴藏着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新型的教学结构:由教师引导帮扶的、技术助学的、学生自治学习和主动实践的、有利于知识创新的教学结构。根据何克抗教授的教学结构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需要通过相关教学模式来实现。研究发现,当今学校主流教学模式及其变式,在创建新型教学结构方面却表现乏力。在可能性与可行性分析基础之上,通过对技术支持的差异化教学模式(为方便起见,下文简称差异化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最终实现智慧教育的新型教学结构。第四,智慧教育视域中差异化教学模式设计。根据对教学结构和操作程序产生直接影响的叁条主线提出了差异化教学模式设计框架。以该框架为指导,结合一线教学经验,设计出适用于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差异化教学模式。第五,差异化教学模式应用实证研究。研究过程总体上分两轮进行。在第一轮探索性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主要观察和分析学习平台记录、课堂行为表现、学业作品质量以及教学干预效果等,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差异化教学模式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第二轮正式研究阶段,对改进后的差异化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检视。为此,本研究主要提出叁条假设:(1)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差异化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更具优势;(2)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差异化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面向21世纪的智慧能力以及增强良好学习体验方面更具优势;(3)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差异化教学模式在变革课堂教学结构方面更具优势。研究者主要采用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实验班采用技术支持的差异化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两个班由同一名教师授课,在教学内容、教学学时、教学进度、评测题目与方式等方面均保持一致。对两个班实施前测,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班学生的起点能力水平相当,无显着性差异。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和学习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分别对这些研究假设予以回应。对于研究假设(1),本研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前后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后测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班。对于研究假设(2),本研究利用《智慧能力培养效果自评量表》获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智慧能力和学习体验等方面的相关数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化教学模式总体上比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者的智慧能力、增强良好的学习体验。对于研究假设(3),利用改进后的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系统编码规则对实验班、对照班的两节课堂教学录像进行编码,建立互动分析矩阵。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化教学模式建构出智慧教育的新型教学结构。最后,在上述定量研究基础之上,运用现场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对学生的意义建构、学习行为和学习体验获得深层次的解释性理解。

参考文献:

[1]. 协作学习环境下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D]. 盛小清. 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 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 杨在宝.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 混合学习用于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D]. 黄利. 四川师范大学. 2007

[4]. 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证研究[D]. 韩庆英. 西北师范大学. 2017

[5]. 信息技术支持的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 王鶄.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6]. 基于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D]. 马瑛. 山东师范大学. 2002

[7]. 信息化环境下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的行动研究[D]. 张颖. 西南大学. 2008

[8]. 西部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D]. 田密娟. 四川师范大学. 2013

[9].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环境设计研究[D]. 张冰.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10]. 智慧教育视域中差异化教学模式研究[D]. 贺斌. 华东师范大学. 2018

标签:;  ;  ;  ;  ;  ;  ;  ;  ;  ;  

协作学习环境下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