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
身份证号码:36040219890919XXXX
摘要:超高层建筑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它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如雨后春笋,日新日异。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设计技术之先进,艺术之动人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它创造了崭新的城市轮廓线,显示出人类塑造自己的空间环境,形成现代城市风貌的优越技术与才能。我国超高层建筑起步较晚,到了90年代,才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超高层的快速发展过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气候,环境、安全、经济、心理等,尤其是9.11事件之后,超高层的防火疏散问题,成为困扰及制约超高层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实现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的完善设计,在发挥出建筑功能与价值的同时,实现对火灾安全事故隐患的有效控制与避免,确保使用者生命财产的安全,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在阐述超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与所产生危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安全疏散;设计要点
引言
随着人们需求的日益增长,超高层建筑成为了主要建筑形式。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在增强建筑现代化,降低城市住房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防火疏散问题。在对超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除了其土建结构设计以外,对于防火疏散设计也有很高要求。相较于低层建筑来说,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更加复杂,这对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工作增加了难度。本文通过对超高层建筑所存在的火灾隐患与危害进行阐述,探讨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策略,来提高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1超高层建筑火灾引发的原因
第一,明火。指的是在建筑中因对明火的使用不当,亦或是相应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致使因明火直接引发火灾事故;第二,电气火灾。在建筑中所使用到的电气设备极多,除了正常的灯具照明系统外,高层建筑中的空调等设备也实现了普及化,在此背景下,一旦相应线路产生漏电或者是短路等故障问题,如果未得到及时发现与解决,将极为容易引起火灾事故;第三,机械设备故障问题。在超高层建筑中,所涉及到的机械设备使用数量极大,比如排风系统以及电动机等设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问题而未得到及时且有效解决,将埋下火灾事故隐患;第四,违章作业。这一点包括了在装饰装修中建筑防火材料质量不达标、私自改动电气线路等都会带来这一安全事故隐患问题。
2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第一,蔓延较快。基于在建筑内部使用的装饰装修材料很多都具备易燃的特点,加上引发火灾事故隐患的因素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则会迅速蔓延,其会顺着楼梯间、电梯井道等迅速蔓延开来,在竖向管道中形成烟囱,进而直接威胁到居住者的生命安全。第二,在人员疏散上存在较大的困难性。基于超高层建筑的垂直高度过高,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容易因恐慌而引起混乱,加上大量的烟雾会借助竖向管道迅速蔓延,致使难以实现人员的迅速疏散撤离。第三,救援难度较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超高层建筑防火与疏散设计的要点
3.1防火分区设计
在实际落实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筑整体功能的布局,针对建筑结构特点以及相应防火材料的耐火等级等,实现防火分区的科学设计。一般而言,超高层建筑结构下,底层建筑在进行这一设计时,基于实际面积的限制,可以采用耐火墙体进行主副体建筑的分离设计,或者是以自动灭火装置的安装来实现,此种方法下能够扩大分区面积,节省建筑可用空间。而针对高层建筑,基于相应的耐火能力相对较弱,所以要实现小面积防火分区设计,以提升建筑整体结构的耐火能力。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垂直分区,对于电梯竖井等要以每个二到三层为分界线进行防火分区的设置,并以窗间墙的设计进行分隔以强化防火能力,同时以阻燃材料作为二者之间的填充物,降低火灾蔓延的速度。
3.2建筑结构设计
在建筑结构的防火设计上,从钢材料的性质方面而言,本身耐火性能相对较差,经高温烘烤后容易变形,进而导致整体建筑结构失去稳固性;而采用钢混结构,则能够以混凝土的应用来保护钢架结构,进而提升建筑结构整体的耐火性能,并确保在发生火灾时,建筑结构本身能够以极强的稳固性与抗压性来避免发生建筑坍塌事故,进而最大程度的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将火灾所引发的损失与影响降到最低。通常情况下,可采用加气混凝土来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的耐火性能。
3.3控烟系统
一旦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基于火灾在蔓延的过程中,大量的烟气产生并迅速蔓延,很多时候,在逃生的过程中,造成伤亡总人数中一半人是因为烟气过大而阻碍了呼气,甚至致使昏迷或者失去生命。所以,在实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烟气渗入到防火分区或是迅速扩散,就需要针对控烟系统实现完善设计,具体需要针对楼梯间等人员疏散必经通道进行强力送风加压,通过相应送风机设备的完善安装来实现这一设计目的,同时针对避难平台等人员暂留场所,需要以减压设计来避免人群吸入大量的烟气。
3.4建筑内的消防设施
基于已形成的防火分区设计下,需要在楼体内实现基本消防设施的完善安装,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自动报警系统以及喷水灭火系统等的安装来实现,同时,要避免存在喷水盲区问题,对相应的设备进行科学设计与选择。同时,为了确保消防车外部喷水压力的充足性,要实现对相应管道以及水泵的科学设计;此外,要针对消防电梯进行完善设计,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实现人群的迅速且安全疏散,并提高救援效率。
3.5在火灾安全疏散上的设计要点
第一,针对疏散通道,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针对相应的防火区实现相应防烟楼梯的设计,一般每区最少两座楼梯,以提高疏散的速度;同时,针对大面积的通道,要采用环形设计方案以最大程度确保人员安全,实现安全疏散撤离;此外,要以连通阳台的设计来确保人员能够从房间快速进入逃生通道。第二,针对临时避难区的设计,需要以每间隔10层左右设置一个避难区平台,并确保以耐火墙体与阻燃材料进行建筑装饰设计,以确保人员获得暂时性的安全保护;第三,实现疏散救助方案的科学设计。要求针对火灾风险等级进行科学评估,进而拟定科学疏散救助方案。
4结语
结合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原因与特点,要求要实现建筑防火分离区、建筑结构以及控烟系统的完善设计,同时要实现建筑内部基础消防设施的完善布置,在此基础上,针对火灾安全疏散工作的实际需求,实现对疏散通道与临时避难区的科学设计,并落实救援疏散救助方案的科学规划,以完善火灾防御系统的设计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立,况凯骞.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案例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02:143-145.
[2]王静萱.超高层建筑综合楼防火分区设计探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02:149-151.
[3]赫双龄.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规范化防火设计[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02:55-58.
[4] 赵慧雯. 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问题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5,20:216-217.
论文作者:林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高层建筑论文; 火灾论文; 建筑论文; 分区论文; 耐火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科学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