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路径选择论文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路径选择论文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武装大学生的路径选择

邢鹏飞

摘 要 高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大学生,既是党中央提出的“铸魂育人”新要求,也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新课题。通过提高理论知晓度来开展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工作,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强教育实效,做好理论教育不同学历阶段的衔接,不断总结新时代党的理论教育新经验。遵循大学生思想转化机制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工作,需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思想特点,以巩固大学生对理论的认知认同为基础,以培育大学生对理论的情感喜好为突破口,以实现大学生对理论的价值自觉为依归。遵循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促进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工作,需要发挥政治观中介变量的积极作用,发挥各教育因素的合力作用,发挥家庭影响的积极作用。在社会思潮批判中推动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工作,需要科学分析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机制,重点加强对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做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动态监测。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路径;机制;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任务。(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1页。 这既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求的创新发展,也是对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24页。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校必须“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3)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光明日报》2019年3月19日第1版。 而完成这一铸魂育人的任务,则需要选择有效的理论武装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课题组围绕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社会思潮认知等相关主题开展了广泛调研(4) 佘双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141-188页。 ,本文以此为基础来具体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路径选择。

一、通过提高理论知晓度来开展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工作

课题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晓度的提高能显著地带来认同度的提高,且二者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大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普及力度,通过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知晓度来促进认同度的提升。

母亲也纳闷儿,这粮食哪来的,问父亲,父亲也不讲。母亲生气了,问,是偷来的吗,这事可不能做,宁愿挨饿,也不能干那事啊!父亲大怒,说母亲侮辱他,告诉母亲这是用汗水挣来的,干净着呢,放心吃吧。

(一)在课堂教学中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实效

就大学生对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来看,选择非常有效和比较有效的比例在38.7%-46.0%之间,说明各课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中有一定的效果。而就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来看,按照影响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个人对课程的兴趣(67.5%)、教学方法(65.9%)、教师个人(60.9%)、教学形式(62.3%)、教学手段(61.8%)、社会环境(58.9%)、课程对个人今后影响(57.2%)、教学内容(56.3%)、课程安排的时间(41.4%)。可见,大学生个人的课程兴趣和教学方法、教师个人等教学过程因素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杏A注水站和杏A深度污水站于2017年6月21日停运,杏B注水站和杏C注水站同期启动注水泵,实际管网损失压力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停运后深度注水系统注入能力能够满足下游注水系统需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应该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寻找突破口。一方面,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事的不是普普通通的教学工作,只有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爱、真学、真懂、真信、真教,才能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情操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感染和引领大学生认真学习并积极认同教学内容。课题组调查显示,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国内外各种资讯的主要渠道,浏览国际国内时事新闻、刷微博和晒微信朋友圈都是大学生每天打开智能手机的重头戏。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知识爆炸、信息激增和多元交汇的社会要求,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学生的种种疑虑和困惑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另一方面,要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创新。在有限的课堂上,如果教师按照教材的语言进行机械的宣读,从学术语言到学术语言开展阐述,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从课题组访谈的结果来看,当前理论宣传教育通俗化不足,很多大学生用“枯燥”“乏味”“无聊”“生掰理论”等词语来评价教师的理论教学情况,大学生普遍表达了理论教育中的强烈参与愿望,希望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要注意理论学术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换,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探索多种课程教学方法,加强课程教学的互动性、参与性和活动性,增强通俗性和亲切感。

(二)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不同学历阶段的衔接

从党和国家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目标上看,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要实现步步高、步步深,不断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我们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对理论的知识知晓度总体在显著增加,而在认知认同方面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知识知晓度、情感认同度、价值认同度和总体认同度方面硕士研究生均不同程度的又高于博士生,出现“倒V型”分布趋势。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同学历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的衔接问题,本科生实现了全国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而研究生主要是各省或各高校依据大纲自行实施,存在重复性、差异性和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就理论教育的执行情况来看,一般高校较为重视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重视不足。就教学方法而言,不同学历层次普遍采用理论阐述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发挥不足,且教学方法在不同学历层次差异性不大,不利于实现与大学生学习阶段和思想特点的契合。

应完善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实现不同层次宣传教育内容的衔接。应根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大力推进统编教材编写使用,编写完善教学系列用书,做好教材即时监测制度,汇聚师生意见建议,实现教育内容的层次衔接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机构要提高衔接意识和系统教育理念,加强不同层次任课教师的内在沟通与合作。本硕博三个阶段的理论课教师,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三门课程的教师,要建立集体会商机制,科学处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内容简单重复的问题,逐步实现教育内容的深化。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不同教研室之间,也应明确不同课程设置之间的逻辑关系,加强沟通交流,解决因教师讲授带来的简单重复性问题。

(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党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新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方式,有力地实现了理论武装途径、载体和方法的高度整合,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课题组调查显示,对于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来形象地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大学生高度赞同的达71%,仅6.2%的大学生选择不太赞同或不赞同。对于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讲授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大学生高度赞同的达63.4%,仅8.7%的大学生选择不太赞同或不赞同。对于从500年历史跨度讲述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大学生高度赞同的达55.7%,仅6.5%的大学生不太赞同或不赞同。可见,大学生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所采取的新的理论武装方式给予高度肯定,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普及活动充满期待。

除了我们课题组问卷调查所涉及的内容之外,习近平总书记还从改革开放前后时期“两个不能否定”关系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传承与创新,用“鞋子理论”“抓铁有痕”“啃硬骨头”“钉钉子精神”“绣花功夫”“扣好第一粒扣子”等人们易于接受的大实话、大白话来生动讲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战略高度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形象,等等。通过扩展网络领域、文艺领域、统一战线领域、对外宣传领域和业务领域,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法、融媒体传播方法、新闻舆论引导、以文化人方法,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工作。这些新的理论宣传方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形式、历史与现实、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方式“从静态向动态、从具体阐述向形象隐喻、从注重承载方式向承载内容、从宏观叙事向个人情怀的变化”。(5) 佘双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载体的新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第1-4页。 因此,党的宣传思想部门应及时对党的新宣传经验进行总结,发挥新途径、载体和方法的综合作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大学生之心。

二、遵循大学生思想转化机制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工作

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民生福利。就大学生理论认同的机制来看,正是由于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民生利益的改善,才使得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高度的认知认同。因此,党和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民生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通过向经济领域拓展来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对当前经济领域存在鼓吹私有化、宣扬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存在天然矛盾、分配制度不公等问题进行批判,让大学生认同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和优势等理论。

(一)以巩固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认同为基础

灯桩设计建设标准化主要效果:从建设方而言,减少勘察设计工作量、降低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方便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便于维护管理。从航标用户而言,统一颜色便于识别、灯桩成链信号更可靠。

引导大学生从理论朴素认同水平到理性认同水平的提升。正如一些大学生所言,虽然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内容了解不深刻,但是他们或认为中国发展的成就很大,这个理论应该是对的;或认为既然党和国家提出了这个理论作为指导思想,那应该是对的;或认为既然自己属于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还是认同的。也就是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认同和心理归属感多是朴素认同。因此,需要加强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的内在统一性和必然性的认识。引导大学生不仅知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成就的“其然”,更要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所以然”,在对新思想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理性的产生心理归属感。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流激发大学生的身份认同。树高参天总有根,江河蜿蜒必有源。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但其是在党领导各族人民90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也是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基础上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大学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工作,应重视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历史渊源、思想发展、实践过程的深入阐发,让大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厚文化根基和来龙去脉,明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必然性,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道路的比较中鉴别优劣,看清趋势,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感、归属感、自豪感。

(二)以培育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喜好为突破口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论评价标准,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进行价值评价。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大学生在对理论做出评价时必然会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或是以自身的利益需要为标准,或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标准,从而得出肯定或否定、认同或不认同的结论。理论只有通过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并与大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相一致时,才有可能被认同。反之,则不容易被认同。从本质上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认同过程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武装人民群众自身的过程。应着重引导大学生只有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标准,才能认识到这一思想的价值,从而得出肯定、认同的结论。

加强大学生宏观思维方式的教育,将个人理想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相结合。在“60后”之前的大学生中,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宏观的思维方式、理想型人生理想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为特点来处理思想理论问题,而当前“90后”“00后”大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微观具体的思维方式、现实型的人生理想和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来处理思想理论问题。当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微观具体,这对于大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存在不利影响。课题组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是有理想的,日常他们不关心思想理论信息而是最关注专业发展和日常生活相关的信息,关注自己的发展,具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对于自己的理想有所安排和设计。但这样的理想仅仅是个人追求的实际目标,而不是作为崇高信仰体现的理想。应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大学生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形成宏观的思维视野,突破自我的微观思维局限性,主动承担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仰,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016年10月,马达加斯加Bemainty地区发现了和克什米尔蓝宝石十分相似的蓝宝石,常常被混淆成克什米尔产地的蓝宝石,被喻为克什米尔蓝宝石的替身。市场上克什米尔蓝宝石基本没有新的产出,斯里兰卡和缅甸高品质蓝宝石现在产量也变小了,而马达加斯加新矿蓝宝石的出现对于克什米尔蓝宝石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在对社会焦点问题的回应中激活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调查发现,大学生每天都会通过网络或手机客户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像问题疫苗事件、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事件、社会资源固化和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等,都是牵动大学生的社会热点问题。一方面,党和政府要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解决重大实际焦点问题来增强理论和政策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当大学生目睹理论能够面对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诉求、释疑解惑、切准时代脉搏、关注回应突出的焦点问题时,就会认识到理论的重大实践价值,激活了他们的情感认同。另一方面,还必须让大学生科学理性认识我们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要树立解决社会问题的信心。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要客观理性的思考,不可苛责短时间内一蹴而就。

(三)以实现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自觉为依归

在对成长成才前途的关切中强化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从问卷调查来看,大学生日常最为关注的信息是与日常生活服务、专业发展相关的信息;从访谈来看,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和思想困惑主要是专业学习、人际关系和将来的就业。要让大学生在情感上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调动和激发其愉悦、信任、满意、感激、热情等积极情感因子,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些积极情感因子的产生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前途关切息息相关。因此,应努力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激发大学生高尚的人生情感,强化他们对理论的情感认同。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发大学生的理论认知认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中国发展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一伟大飞跃带来了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认知认同与心理归属感。所以,我们要善于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伟大变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来激发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认同与心理归属感。

以“中国梦”为载体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用“中国梦”这一形象的说法阐释我们的发展目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共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对大学生进行社会理想教育,对强化大学生对社会理想的认同、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局限性在于以社会理想教育代替个人理想教育,缺乏对大学生个人人生理想,特别是具体人生目标和道路的指导。将社会理想转化成个人理想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社会理想教育并不能代替个人具体理想和人生目标教育。因此,立足于大学生个体具体人生目标,可以利用“中国梦”这一载体,逐渐引导大学生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双向互动关系,提升个人理想,实现社会理想。

(2)年际变化上,全疆、北疆、南疆线性倾向率均为正值,表明年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5a滑动平均过程线表示,年降水量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局部(1970年代前后)呈不显著波动趋势。

三、遵循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促进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工作

这就证明了满足ESCA1的最优分配方法应该将剩余资源优先分给指标Ai(s)最小即s-Ai(s)最大的部门即采用Adam(s)法.注意到指标Ai(s)与s-Ai(s)都满足Ax.7,所以时变永久性离散资源分配的最优方法是Adam(s)法.

(一)发挥政治观中介变量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是大学生对这一思想的知识知晓、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的内在有机统一。遵循当前大学生理论认同各子系统的现状和内在思想转化机制,应以进一步巩固理论认知认同为基础、以培育理论情感认同为核心突破口、以树立理论价值自觉与信仰为依归,不断提升大学生理论认同水平。

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优化理论认同的政治环境。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对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关系存在模糊认识,接近1/3的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认同模糊或错误地认为党是代表部分群体利益的政治组织或已经腐化变质为只代表少数特权阶级利益。这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密切联系群众,进而提高党的威信。在当前执政党和政府认同层面,大学生更倾向于信任上级党委和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基层,党和政府的认同度逐渐降低。大学生并不是反对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具体落实的不满,才会认为理论“太假”“太虚”,存在较多的不满和牢骚。因此,应加强党和政府的组织作风建设,尤其加强与人民群众日常联系最为紧密的基层组织作风建设,做好中央政策的基层执行。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工作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尤其是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个人尊敬和喜爱。

课题组调查显示,大学生理论认同过程并不是简单地从理论获取到认同形成的单维直接关系,认同的过程同时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政治观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人生观、社会思潮等因素之中也贯穿着政治性因素的影响,对大学生理论认同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着力加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是当前影响大学生理论情感认同的直接因素。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促进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的认同率在73.6%以上,但是对其现实认同度较低,以社会公平存在的问题来苛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公平正义因为具有极强的情感情绪色彩,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深化改革、制度建设、公正司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赢得了人民的广泛认同。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大学生感受到党和国家政策的优越性,提高大学生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

优化网络新传媒舆论环境,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调查显示,网络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日常获取信息的排在第一位的渠道。网络因其交互性、参与性、虚拟性、自由性、信息容量的海量化、信息更新的迅速化等特点成为日常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的重要因素。通过互联网载体,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汇集,经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就会形成威力巨大的网络舆情。负面网络舆情,很多都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其渲染性、弥散性的特点,对作为网络新媒体弄潮儿的大学生必然带来很多思想干扰。“党和政府发挥引领作用,市场主体(主要是网络运营商)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协调,网民加强监督和自律,这些不同主体的不同作用形成协同效应,就可以有力推动网络舆论场域的和谐有序发展。”(6) 熊光清:《不断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多中心协同治理角度的探讨》,《兰州学刊》2019年第5期,第36-44页。 高校也要善于运用网络优秀资源,发挥新媒体的思想理论教育功能,要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开拓网络思想理论教育。

(二)发挥各教育因素的合力作用

专业教师是大学生日常专业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最多的人群,其思想政治观念如何,必然直接影响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调查发现,高校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体认知情况良好,但也存在受错误思潮影响对党的理论认识不全面、不深刻,对马列主义指导地位、党的领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理论教育的兴趣不高等问题(7) 张瑜:《高校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知认同现状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第23期,第13-15页。 。西方思潮的冲击,社会环境的干扰,理想信念淡漠,科研教学任务和现实生活问题的压力,尤其是当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或生活压力困扰较大时,青年教师往往把各种不满通过自我暴露、自我鸣冤的方式流露出来,势必对学生价值观塑造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上课纪律监督,发挥专业教师的理论宣传教育作用。

(3)数据结果及分析。从表1数据可知,底泥样品pH均值为7.7,为中性偏碱;而在EC方面,其均值为689μS/cm,是正常土壤EC的范围(100~300μS/cm)最大值的2倍多,显示出底泥中存在高浓度的游离离子;NAG-pH均值为8.6,大于产酸阈值5.0,无产酸能力,净产酸NAG为0kg H2SO4/t。在营养情况方面,底泥样品总氮和总磷含量均较低,均为0.4g/kg,分别为缺乏和甚缺乏水平。另外,我们测定了底泥样品总钙和有效钙的含量,其均值分别为115 842mg/kg和96535mg/kg,可以看出底泥样品中总钙和有效钙均非常高。

高校应着眼于校内全体人员,建立思想理论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合力机制。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智力高的优势,巧用中国文化资源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另一方面高校要以“接地气”的方式加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再一方面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外隐性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如新加坡注重利用儒家传统思想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美国哈佛大学开设了大量的道德推理课程,其重视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可以借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需要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育人格局,形成教书、实践、科研、管理和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发挥家庭影响的积极作用

提高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要发挥家庭长辈思想观念的言传身教作用。正如我们访谈发现,谈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时,有些大学生都不自觉地谈及自己小时候爷爷奶奶辈总给自己讲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的故事,表露了老一辈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认同和支持。这一发自内心的认同感也深深感染和影响了大学生,让其记忆深刻。随着“90后”“00后”大学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的老人的去世,这一家庭代际隔代正向传递的资源也将会弱化,也给我们提供了重要警示。所以,必须在全社会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载体,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提高单位、社区、农村村组等基层群众的理论认同度,营造良好的基层理论宣传学习环境和思想道德风气。通过这样的基层社会作用,提高家庭父母长辈的思想政治观念和对理论的知晓度与认同度,发挥其在年轻子女中的理论宣传教育作用。

⑦魏金枝:《柔石传略》,丁景唐,瞿光熙编《左联五烈士研究资料编目》,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版,第218页。

加强家庭内部目标的培养,营造良好的非物质主义家庭价值观氛围。当前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发生,体现出了大学生与政治权力进行社会交换的民生利益认同逻辑。过度重视个人发展和物质利益,是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显著特点。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的结果也显示,当代中国物质主义价值观趋向于增强,且高物质主义者的相对剥夺感更强,生活压力感更大,情绪体验更为消极、更不情愿助人(8) 王俊秀、杨宜音:《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74页。 。如果个体过度关注财富、地位、身份等外部目标时,那么他“通过活动和创造性来改善世界”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满意的关系” “胜任感和自主感”这些内在价值观就会大大降低。家庭作为特殊的组织,在化解外在物质主义价值观中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润滑作用,通过构建家庭的内在非物质主义价值观,发挥家庭的内在心理温暖和慰藉作用,有利于个人心理需求的满足,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并体验到幸福感。而我们的调查也证实,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人生观等生活因素也确实与大学生理论认同之间存在显著性线性正相关关系。因此,我们要发挥中国人生活的家庭这一基本单位的作用,利用多种媒体和小环境舆论,强化家庭美德、家庭幸福的价值,进而实现从“家庭”认同延伸到“家园”认同,从家庭亲密延伸到社会凝聚。

四、在社会思潮批判中推动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工作

(一)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分析,引导大学生认清其实质和危害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晓度高于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论、宪政思潮、新“左”派、新儒家、民粹主义等社会思潮,但知晓度水平仅处于“一般”水平;大学生对各社会思潮知晓度虽不高,但也有一定的知晓度;大学生虽然对各社会思潮具有一定的认同,但多是建立在较低知晓度基础上的模糊认同。因此,通过理论批判的方式引导大学生认清各社会思潮的实质和危害,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各社会思潮的本质辨析开来,有利于提高他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度和理论自觉。而且,大学生属于知识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采取正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与对各社会思潮的批判辨析相结合的方法,更符合传播学和大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更有利于提高理论武装的实效。近年来,大学生对各种社会思潮的知晓度明显下降认同度却在上升的趋势,也凸显了通过理论批判的方式引导大学生认清各社会思潮实质和危害的紧迫性(9) 邢鹏飞:《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影响新特点及引导策略》,《当代青年研究》2019年第1期,第45-50页。 。

(二)在全面分析各种社会思潮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

调查显示,在各种社会思潮中,大学生认同度最高的是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约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认同,且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代表性观点的认同率高达43.18%,应作为分析批判的重点。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新自由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的影响机制具有不同的特点。新自由主义认同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新自由主义主要是迎合了大学生的朴素自由主义倾向而获得认同。所以,应重点帮助大学生认清朴素自由主义倾向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本质区别。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认同度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其标榜的所谓社会公正、生活美好、自由与世界和平的新社会模式因满足了大学生对美好社会的幻想而受到认可。所以,应重点教育大学生分清民主社会主义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区别,划清二者的界限,抛弃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幻想。

(三)科学分析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机制的转向,加强社会思潮的动态监测

各种社会思潮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上是不同的,都会对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产生干扰,但是其干扰的特点和力度也会发生不同的转向。比如,新自由主义代表性观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代表性观点认同度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与之则开始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近几年来各种社会思潮在大学生中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呈现此消彼长趋势,知晓度总体有所下降,而认同度则呈现上升趋势,影响逐渐增大。总体来看,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建立在缺乏知识知晓的基础上的,多是潜移默化、不自觉地受到影响,多处于感性阶段,尚容易通过教育引导实现思想转化,但是如果疏忽大意,则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动态监控,及时研究并应对各社会思潮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之间作用机制的新特点和新转向。

作者简介: 邢鹏飞,法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建设项目入选者。

基金项目: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CKS05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492( 2019) 09-0017-10

责任编辑: 贺永泉

标签:;  ;  ;  ;  ;  ;  ;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路径选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