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措施论文_周泉1,2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措施论文_周泉1,2

1.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11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发展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必要性和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未来全产业链将从传统的项目产业链演变为EPC工程总承包产业链,并且列举了EPC工程总承包运作模式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一系列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建筑全产业链,装配式建筑,EPC工程总承包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Assembled Buildings under EPC Model

Zhou Quan1,2

1.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Hunan Provinc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Changsha,410011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model and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discusses the future of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will evolve from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chain model to EPC model, and lists the main features of EPC contracting mode. In the end, a series of related ensuring proposals up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y chain, assembled buildings,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1. 引言

装配式建筑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经列入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当时国务院的《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首次提出了“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和施工机械化”。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与之紧密相连的建筑业也赋予了更多的工业现代化元素。我国传统建筑业长期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作业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环境污染大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建筑产业长期以来处于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不高、资源浪费大,产出效率低的环境中。大力发展先进、安全、可持续生产方式的装配式建筑就是改变建筑业现状的最有效手段。

然而,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在规范体系方面善不完善,在技术体系方面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较多。大多数装配式技术都是从国外引入,本土建筑全产业链的配套技术和产品还处于实施的初级阶段,装配式建筑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建造体系创新不足、技术产品适用性差、监督水平落后、规模化程度低等问题。建筑业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遇到项目推行阻力时往往首先从个体企业利益角度出发,以经济性措施替代先进性措施,从而使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大打折扣。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由总承包商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统筹规划和协同运作各参与单位,保障方案的贯彻和实施,组织集中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用性、技术性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是能够保障装配式建筑安全运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在国家政策大力推行下,全国各地的设计咨询企业、施工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纷纷加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大军中。企业感知能力、整合能力、关系能力、吸收能力的不同导致企业实施能力的良莠不齐、技术短板明显、发展方向不明确。在各地产业化大型企业规模扩张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大环境下,装配式建筑发展依托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能够在发挥出极大优势。首先,EPC模式是保证设计、采购、施工更顺畅的沟通协调,达到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利润和施工速度的有效模式;其次,EPC模式实现了风险分担,参与项目的全产业链企业共同承担项目风险,促使各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后,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尚不完善,EPC模式能够引导各方积极对技术体系进行技术积累和创新突破。

3.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和瓶颈

装配式建筑的崛起对我国城镇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一系列客观原因制约了其发展速度。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现阶段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清晰的整体推进方案,各地对完善顶层设计的呼声非常强烈;缺乏与装配式建筑相匹配的独立的标准规范体系;现行规范缺乏对模数化的强制要求,导致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不高,工业化建造的综合优势不能充分体现;各地实践应用中的各种技术体系大部分还在试点探索,成熟、易推广的相对较少;当前的建设行业管理机制已不适应或滞后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需要;装配式建筑适于采用设计生产施工装配一体化,但目前生产过程各环节条块分割,没有形成上下贯穿的产业链,整个行业迫切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贯通整个产业链始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未来装配式建筑的主要运作模式

EPC工程总承包将打破传统项目实施模式的分包模式,对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总体策划、统一管理、严格监督,组织衔接设计、采购、施工各环节,有效的推进项目进度、控制成本造价、提高工程质量、提升工程效率。在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尚不完善的背景下,产业化企业采取EPC模式管理,统一明确建设工程各质量责任主体,有利于把控项目质量。EPC工程总承包将以装配式建筑各环节实施相关企业为依托,以上下游的高效协作为目标,形成装配式建筑全产业动态增值链。未来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格局将会从由开发企业买地开发的传统项目产业链逐步发展为EPC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初级产业链,最终走向以专业咨询机构贯穿始终的成熟开放型全产业链技术共享模式。

5. 如何保障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装配式全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的联系主要以技术、信息、资金和管理的协作的形式存在,实现资源配置的循环利用和综合效益最优。EPC模式下的设计、生产、施工和运营将以最优化配置和最高效协作贯穿整个产业链始末,实现信息共享,共同推动技术进步。EPC工程总承包商业运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优化产业结构,使综合利益最大化,保证新型城镇化的建筑工业化合理有效推进。要保障装配式建筑沿正确轨迹良性发展,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EPC工程总承包运作模式的体系建设。

a. 加强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

任何政策和模式的推行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护,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也不例外。现行的《建筑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大多都在装配式建筑迅速崛起之前修订和制定的,主要用于规范现浇建造方式下的行为活动,目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与装配式建筑相匹配的管理和运作机制。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而言,其全产业链流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总承包企业应当积极配合政府执行并检验装配式建筑相关的规范和制度。装配式建筑体系发展的当务之急是研究如何加快相应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明确各分管机构的职责权分,建立健全的监督、考核和奖惩机制,完善建筑领域的顶层设计。

b. 以城市协调发展为前提,注重社会经济效益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应该因地制宜,发展能够提升本地城市品质、协调城市发展的运行模式,“一刀切”和一成不变的体系是容易被市场所淘汰的。总承包企业需不断从项目工程的运作过程中吸取经验,研究符合地区要求的推行路线,在最大程度上进行资源合理配置,跟随城市整体发展规划。无论是政府、开发企业还是业主都希望新的经济体系能够为城市增添活力,对人民生活的品质有所提高,并且适应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成熟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应以最大程度满足社会需求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源动力,为市场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c. 优化资源配置,缩短地区差异

目前装配式建筑体系发展的地区差异较大,有些省市几种体系并存,有些地区却处于空白状态。新型城镇化应当是一体化统筹、均衡化发展的政策模式,建筑业的区域性技术空白将极大影响城镇化的推动,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刻不容缓。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经济体系应从全国乃至全球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研究适应性广泛的技术体系,去除行业壁垒和区域壁垒,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更多的区域性接口,从而提高全产业链的资源容量和市场空间。同时,政府也应在地区战略层面进行统筹和引导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去除地方保护,以政策优惠和经济支持等方式缩短地区差异。

d. 以信息化和工业化为主要手段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应以信息化和工业化为主要手段。工业化是装配式建筑的最基本特点,只有改变了建筑的传统生产方式,才能真正落实建筑的模块化和标准化,从而实现装配式建筑的现代产业化;信息化技术能够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和技术层次,并且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实时把控项目进度、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工程效率。我国城市正处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过渡阶段,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实现将为开创城市智慧核心之路奠定基础。

e.加强全产业链人才队伍建设

现阶段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管理的综合性专业人员不多,能够统筹全产业链整体运作的人才更少,EPC工程总承包运作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产品开发和构件生产都是需要人才来贯彻实现的,所以目前应该抓紧为未来建筑产业现代化进行人才储备。政府应当鼓励高等院校设立装配式建筑教学内容、增加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认定、扩充全产业链的人才储备,保障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未来,中国城镇化将进入质量提升期,装配式建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EPC工程总承包运作模式符合建筑工业化发展需求,应从全产业链各个层面加强对其体系的建设。装配式建筑实行工程总承包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提高质量管理和提升工程效率。EPC工程总承包运作模式是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手段,全产业链的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可以通过学习国外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技术联合和产业协同共同组织形成设计、生产、施工、维护等一体化的产业化集团,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产品,全面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性能,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文林峰.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必读——制度?政策?国内外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62-64

[2]齐宝库.基于全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建筑经济,2015年,36卷8期:102-105

[3]程奔.装配式建筑项目产业链分析[J].产业论坛,2015年,36期:456

作者简介

周泉,男,生于1983年5月,汉族,湖南衡阳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建设工业化,钢结构建筑,装配式建筑。

论文作者:周泉1,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7

标签:;  ;  ;  ;  ;  ;  ;  ;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措施论文_周泉1,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