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本质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教学中如何讲好这一问题,对于大学生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在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时,我认为要讲清楚以下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一、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教学中,要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的高度讲清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不断锻造和丰富着党特有的本质属性,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古往今来一些剥削阶级政党和统治集团在自己的施政纲领中都提出过“公”,“公”的概念古已有之。如《韩非子·五蠹》说:“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儒家创始人孔子不仅在其仁学体系之中明确地提出了“公”的概念,而且对“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作了具体的描绘。宋代理学家朱熹也曾提出过“公而忘私”的概念,认为“公而忘私便是仁”。在近代,有的资产阶级政党更明确地提出过“天下为公”的口号。但是所有这些“公”与“私”的概念与我们共产党人所讲的“公”与“私”的概念在内涵上是迥然不同的。因为在私有制基础上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公”,所以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王国”不过寄托了他的一种虚幻的精神追求,在现实社会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朱熹的所谓“公而忘私”是服从其“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道学观的,他所谓的“公”,代表的是禁锢人性的封建礼教,维护的是神圣的封建道统。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天下为公”的口号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是,一旦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资产阶级就以它的统治表明,它所谓的理性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它所代表的仍然是资产阶级“独特的利益”。马克思曾指出,在阶级对立的条件下,各个人联合而成的虚假共同体“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119页)。其实,这种虚幻的共同体的利益正是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统治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赋予了这种特殊利益以共同的普遍性的形式。
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真正坚持立党为公。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中公开宣称,共产党同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同上,第285页),“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同上,第283页)。就是说,除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它不谋求任何特殊的利益。共产党人所具有的这种特点,首先是由无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的。因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决定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彻底消灭阶级即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同上,第252页)。其次,这种特点也是由共产党人的指导理论决定的。“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同上,第285页)而共产党人的理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消灭私有制”(同上,第286页)。与此相应,共产主义革命在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上,第293页)。正是这样,通晓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始终代表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方向的共产党,能够真正做到立党为公。
正是由于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始终坚持立党为公的根本宗旨,才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之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之所以拥戴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任何个人的或党派的私利,党为之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的原则,体现在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制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等各个方面之中,体现在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模范行为之中,也体现在党为了人民利益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中。所有这一切都雄辩地证明,立党为公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
二、要讲清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意义
在教学中,要着力讲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意义。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进行讲授。
首先,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进行讲授。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以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这是共产党的本质特征。这是党自身固有、决定其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的表征。党的本质特征与党同在,其本质特征变化,党亦变化。因此,共产党若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然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前提。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宗旨。它表现在党的思想理论上,要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根本指导思想,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这个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始终坚持一切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理论品质。立党为公表现在政治路线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在今天就是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坚定的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立党为公表现在组织路线上,就是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立党为公表现在党的作风上,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如果不坚持立党为公,党的思想理论基础、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优良作风都将发生质变,共产党自然也会蜕化变质。
坚持立党为公,是坚持执政为民的前提和关键。执政为民,就是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以人民作为党的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这是关系人心向背的根本政治问题。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古往今来,剥削阶级的政党或统治集团,在夺取政权的阶段,其政策主张或多或少地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执政以后就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本阶级、本集团和执政官员攫取私利,欺压人民、鱼肉百姓,最终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被群众所抛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受压迫的党到执政党就在于八十多年来,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很多都走了从得到民心兴起到失去民心衰亡的这样一条道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和在台湾失去政权,……尽管各自的原因很复杂,但人心向背的变化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对这些历史和现实的案例,我们应该明鉴啊!”(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12页)这是深刻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一个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应该从关注人心向背的高度来认识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义。
其次,要从国家兴衰的高度进行讲授。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在人民民主专政体系中,工人阶级的领导是经过共产党来实现的。共产党的领导是国家政权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是全面的。国家的一切权力机关和社会组织,都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在国家体系中的这种核心地位,决定了执政党对国家政权的性质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有直接的强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共产党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无数事实表明,一些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之所以以权谋私,把权力商品化,侵犯公众利益,非法攫取社会财富,严重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威信和形象,就是因为忘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这一根本原则。如不坚决斗争,任其泛滥,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就有可能遭到瓦解。江泽民同志说:“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17页)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要使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最后,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进行讲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中国的无数志士仁人为救中国于危亡,曾多次激荡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实现伟大复兴的斗争,结果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主要是那时的中国没有一个先进的革命政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从一开始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就在于它一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它才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今天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国际的严峻挑战,面对困难和风险的种种考验,共产党人要不辱使命,不负民族的期望,就要始终如一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要讲清楚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关键
在教学中,在讲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还要讲清楚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使青年大学生了解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的关键。
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做到这三个“必须落实到”,要思想先行,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保证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由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来掌握。离开马克思主义这一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归于失败。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世界观是基础,起着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中,权力观是基础,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利益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又是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反映世界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的。共产党人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两个务必”,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才能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问题,而共产党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又要体现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上。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正确认识、对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这里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权力是谁授予的。政治权力总是同国家权力机关相联系,并以此为依托的,一些人以为权力是国家机器自身固有的,是上级领导给的,忽视了人民是权力的源泉。毛泽东同志在回答一位美国记者关于“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的提问时,明确指出:我们办事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必须代表得好。毛泽东同志这段至理名言,共产党人应该永远牢记。二是权为谁所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领导干部,都必须把手中的权用来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但是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到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人民还不能不把权力的行使委托于某些个人,这就存在一种危险性,即政治权力的所有者与权力的行使者之间发生某种分离。某些领导干部有可能背离、损害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利用职权去谋取私利。如果某些领导人产生了庸俗的权力观念,私欲膨胀,把权力当作牟取私利的手段,必然由人民公仆变成腐败分子。因此,领导干部能否坚持权为民所用是严峻的考验。三是要解决好权力与法制的关系。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一切公务人员履行职责的法律依据。自觉地以法律为准绳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是领导干部对党、对人民应有的责任意识。任何干部和机关决不允许借权压法,超越法律之上、之外,违法乱纪,甚至贪赃枉法。
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就是要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做到情为民所系。在地位观问题上,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不否认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推动历史前进、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毛泽东同志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个人只有融入人民群众的伟大洪流才能发挥历史作用。人民群众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因此,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领导干部讲政治的根本问题。共产党执政以前,容易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伟大,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执政后一些人的群众观念淡薄了,似乎人民并非至上。产生这种观念本身就是一种危险,说明一些人不懂得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所以党中央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保持清醒头脑,时刻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警惕脱离群众的倾向。其次,要解决好做事与做官的问题。共产党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大事就是关系党和国家利益的事,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事。当官要为人民做事,做事不是为了做官。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声誉、声望。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沉迷于低级趣味,一味地追求个人的地位、权力、威信,必然搞歪门邪道,走入歧途。再次是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只有在一个组织起来的社会里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所以个人服从和尊重组织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最高的组织形式,个人更应服从组织。有的人陷入一种盲目性,以为今天的“位置”是由个人奋斗得来的,甚至埋怨组织对自己“用晚了”,重视不够,只向组织伸手,不要组织纪律,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如果不彻底克服这种自由主义的表现,是非常危险的。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这是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正确的利益观,就是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在任何时候都把党和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利为民所谋。共产党人当然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党员和干部的物质待遇,在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无疑应逐步得到改善和满足。但是,所有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都必须懂得,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根本课题,是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懂得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因此,在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人民利益的关系上,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当首先和主要地代表他们的利益。在思想上,应该像白求恩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像张思德那样彻底为人民,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无限中去,像焦裕禄那样心中只有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像新时期孔繁森、郑培民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为孺子牛。在“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上,共产党人要有大局意识。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根本目的是要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处理好“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以实现我们党奋斗的最高目的。在物质利益多样化的条件下,共产党人要善于处理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具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得到正确的统一和结合。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加紧对我们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国内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现在党内有些人思想空虚、意志衰退,抵御不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诱惑,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地位,看成自己的既得利益,利用这些来捞取不合理的、非法的私利,并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这种所谓既得利益,这是十分危险的。我们党绝不允许搞这种既得利益,形成剥削阶级那样的利益集团,全党对此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总之,在对待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问题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真正把立党为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