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 30048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1月8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护理程序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颅脑损伤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风险意识、风险评估和处理能力;护理前后患者负面情绪状态、生存质量;风险事件出现率。结果:实验组颅脑损伤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士风险意识、风险评估和处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负面情绪状态、生存质量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负面情绪状态、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风险事件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程序风险管理在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强化护士责任意识和风险评估、处理能力,降低风险发生率,提升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程序;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随着现代交通的迅速发展和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颅脑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死亡率和发病率非常高[1]。护理程序风险管理对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本研究分析了护理程序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1月8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组,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76岁,平均(43.67±2.11)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2-76岁,平均(43.63±2.17)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护理程序风险管理。
(1)风险评估:充分认识每个护理环节的潜在风险,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可预见的评估,主要患者因素、器械因素、环境因素、护理人员等因素。
(2)风险因素和处理措施:1,投诉: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容易出现焦虑和紧张,而增加纠纷风险。在这方面,有必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充分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减轻患者和家属的不良情绪;并告知家属病人的状况,并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2意外事件:部分患者意识不清,容易出现跌倒等意外,在这方面,应加强对患者安全意识的培训,严密监测患者的行动和意识状态,优化环境,铺防滑垫等。3护理人员引发的风险事件的预防。建立健全相关培训制度,不断提升护士综合素质和护理沟通能力,并表现出友善和善的态度,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颅脑损伤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风险意识、风险评估和处理能力(0-100分,得分越高则风险的护理质量越高);护理前后患者负面情绪状态(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焦虑心理状态评价,越低分越好)、生存质量(用QOL量表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价,越高分越好);风险事件出现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18.0统计,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则纳入χ2计算器进行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颅脑损伤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相比较
实验组颅脑损伤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相比较[例数(%)]
2.2护理前后负面情绪状态、生存质量相比较
护理前两组负面情绪状态、生存质量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负面情绪状态、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护理前后负面情绪状态、生存质量相比较(x±s)
论文作者:赵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实验组论文; 损伤论文; 风险论文; 负面论文; 状态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