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施肥可防水稻旱育苗死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旱育秧具有节省秧田、节约种子,减少用工、秧苗素质好、移栽成活快、分蘖节位低、分蘖成穗率高等特点,是夺取早稻大面积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但在旱育期间常因床壤选择不当,秧田肥施用不当等原因,出现育秧期间的死苗现象,值得引起注意。
秧床的选择 应以有水源、地下水位低、地块平整规范的地块作水稻旱育秧基地,做到渠系配套、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好的菜园土为主,土壤熟化好的旱地为辅,切忌再用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和老秧田。尤其是在冬耕耙冬肥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临时整地进行培育旱育秧,更要坚持先选菜园土,注意从种植黄芽白、包心菜、芹菜等早熟早收的菜地中选择,完全可以解决早稻旱育秧秧床的“应急”困难。
秧床的培肥 旱育秧床应达到遇水不板结、干旱不开裂、有较强的蓄养保墒能力和供肥能力的“肥床”标准。加大对秧床的培肥力度,必须做到在深翻耕地的基础上,亩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500公斤,以加速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结构;在种植蔬菜时,应推广秸秆还田,使土壤的水、肥、气三相比例协调,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通透性能;必须在育秧播种前20~30天,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硝酸铵15~20公斤、硫酸钾或氯化钾7.5~10公斤,反复翻沤碎垡2~3次,促进土肥充分融合,进一步培肥床土,成为合格的“肥床”。
防止肥害死苗 有经验的稻农都懂得,旱育秧床施肥,农家肥作旱育秧基肥具有肥力偏酸、肥效安全、肥力持久、供肥稳定、不会伤根等多项优点。但在实际操作时,在一些地方苗床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因发酵发热和氨气中毒造成死根。肥料与床土翻拌不均匀,肥料分散不够,没有与土壤充分融合,秧苗1叶1心后,秧根下扎触及肥团,造成反渗透死苗。或者在出苗后根际追肥施用尿素时未及时浇透水,因缩二脲、氨气中毒,引起秧苗成片或带状死亡。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地方因旱育秧床的营养土准备不当,也会出现大量死苗的现象。这是因为有的地方使用干火土灰、干陈砖灰、干草木灰等作营养土,因这些灰类肥料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钾、碳酸钾等可溶性盐类未经淋洗,加上旱地没有足够水分来稀释,容易出现营养土盐分浓度过大而造成秧苗反渗透失水,而草木灰和干火土灰中多含碳酸钾等盐类,这些呈碱性反应的盐类,易引发秧苗生理性立枯病,诱发大量死苗,同时因盐分浓度过大,也会导致烧苗。使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或单质化肥也容易出现死苗。因此,旱育秧床的培肥一般不用陈砖灰、火土灰、草木灰作营养土,不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和单质化肥,如果用了这些肥料,应马上灌跑马水或淋水冲洗,并加强立枯病的防治。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出苗后期施用化肥不当。主要指施入的化肥得不到足够的水分稀释,因浓度过大而导致死苗。因此,苗床期一般不追肥,解决秧苗缺肥主要靠培肥床土,只要床土培肥了,秧苗在出苗后生长期间的有效养分,基本上可得到供应。如果秧苗期间追施了化肥,可立即用水冲洗,以防死苗发生。在秧苗因缺肥或寒潮过后黄叶滞长时,应在1叶1心后适当追施氮肥。追施尿素时,不能图省事采取干撒或叶面喷施的办法,这两种方法对于旱育秧密集和缺水流动的情况,容易出现伤叶和伤根现象。而采用薄水淋肥,既可以均匀供肥,又有利于补充床面水分,加速根系吸收,促进旱育秧正常生长。
联系电话:0531-8262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