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观察论文_陶毅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430014

摘要: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西洛他唑50mg,Bid)及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1剂/天),持续治疗6周后,观察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患肢动脉血管直径、血流量、峰值血流速度、踝肱指数(ABI)及血脂指标。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P<0.05)。腘动脉、足背动脉直径、血流量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踝肱指数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脂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疗效较好,应用安全,简便。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补阳还五汤;西洛他唑

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EAD),又称周围动脉疾病(PAD),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LEAD患病率达19.47%[1]。LEAD常导致感觉障碍、间歇跛行、溃疡和坏疽,是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使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洛他唑治疗LEAD效果较为满意,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住院及门诊病人64例,男性42例,女性22例,均符合1999年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49~72岁,平均(56.6±10.3)。病程4~22年,平均(10.7±3.6)年。纳入标准:①血糖基本稳定,HBA1C≦9%;②症状体征:有下肢冷重,乏力,麻木,静息痛,皮温低下及间歇性跛行;③踝肱指数(ABI)<0.9;④下肢动脉彩超证实为血管病变。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脑血管、肾、视网膜并发症者;②糖尿病足wagner 1级以上;③出血倾向,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病等缺血性疾病者;⑤不能戒烟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组间比较年龄、病程、血压、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禁止吸烟,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及饮食控制,合并高血压患者予降压治疗,血压控制于130/80mmhg,不予其他抗凝、扩管、降脂治疗。西洛他唑(培达,大冢制药生产)每次50mg,每天2次。

1.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处方:生黄芪60g,当归尾15g,桃仁15g,红花10g,赤芍15g,川芎15g,地龙10g。饮片由我院中药房提供,煎药机代煎。每次150ml,每天2次,饭后服用。

以上两组均持续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判

1.3.1 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BI),患肢动脉情况(腘动脉、足背动脉血管直径、血流量、峰值血流速度),血脂(TC,TG,LDL-C,HDL-C)的变化。

1.3.2 疗效评判:依据《消渴病中医分期辩证及疗效评定标准》[2]在持续治疗6周后进行疗效评价。显效:患肢(足)麻木、刺痛、感觉迟钝或丧失及皮肤发凉,颜色紫暗或发白等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踝肱指数(ABI)较前升高>0.1。有效:患肢(足)麻木、刺痛、感觉迟钝或丧失及皮肤发凉,颜色紫暗或发白等临床症状较前有不同程度好转,踝肱指数(ABI)较前升高0.05~0.1。无效:各项指标达不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持续治疗6周后,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5 不良反应:治疗组初服中药汤剂出现胃脘不适2例,改小量多次服用后消失;对照组无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出现出血、肝肾功能等异常。

3 讨 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病因较为复杂,目前认为与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以及体重指数、吸烟相关[3]。主要发病机制与慢性高血糖持续状态和多种细胞因子增高有关,长期的高血糖使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产生增加,增加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膜,促进炎症及凝血发生,导致粥样斑块的形成,最终导致大血管病变[4][5]。

西洛他唑为选择性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通过升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小板内的环磷酸腺苷水平达到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和抑制血小板活性的效应,也能通过降低PAI-1、TNF-α、VCAM-1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血管损伤,抑制血栓形成。是治疗外周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属中医“脉痹”范畴,多因气虚血瘀,经脉痹阻,气血不达四末而致。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景岳全书》提到“气虚而血滞”,气弱而不行者应调气、益气。当益气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茂大补脾胃中气以资化源,固摄经络真气以节散流,辅以归尾活血养血,赤芍、川芍、桃仁、红花化瘀行滞,地龙通络活血,标本同治,使气旺血行,瘀消脉通[6]。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明显扩张外周血管,还可改善微循环,并对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7];地龙有明显降低血黏度、抑制血栓形成及溶解血栓的作用[8];当归、红花、川芍均具有扩张血管并抑制由二磷酸腺酐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对血管内皮细胞起到直接保护作用[9]。

本研究观察显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洛他唑者。可明显缓解2型糖尿病患肢下肢缺血症状,更有效的增加足背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对血脂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此联合用药安全、简便、费用低廉,是一种较好的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管珩,刘志民,李光伟,等.50 岁以上糖尿病人群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3-27.

[2].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辩证及疗效评定标准[S].中国医药学报,1993,8(3):54.

[3].睿博,詹晓蓉.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22):10306-10307.

[4].陈家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炎症机制.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4:2-1.

[5].SOUSA A G,SELVATICI L,KRIEGER J E,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genetics of diabetes,coronary artery disease,and macrovascular cmplications:exploring a common ground hypothesis[M]. Rev Diabet Stud,2011,8(2):230 - 244.

[6].朱洪爱,贾海荣. 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及对血流变学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9,30(8):999 - 1000.

[7].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

[8].唐汉平,李宝华.自拟益气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3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653-654.

[9].陈洪汉,付金凤.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152-153.

论文作者:陶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  ;  ;  ;  ;  ;  ;  ;  

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观察论文_陶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