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下,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被提上教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注重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发现乐趣,从而在快乐中学习。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教育中开拓学生思维必不可少的学科,而要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从而将其掌握,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方式上打破以往观念,改变方式和创新思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关键词】快乐;游戏;实践;合作交流;激励赏识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2-065-01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也曾对此深感内疚和苦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数学不仅单调、枯燥,而且抽象、难学。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这是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愉快教育”的理论。那么就是说,在数学课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到快乐,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1.将游戏引进课堂,让学生快乐地走进数学
兴趣是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由此可见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燃起学生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想学”的情感需要。这样在他们走近数学的开始就产生快乐的情感。
2.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感知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来进行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熟知的故事、童话、动物、卡通等小学生所熟悉的场景中汲取营养,将数学课堂溶入到有趣的故事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感知与课堂的气氛能够融为一体,使学生最容易产生亲切的情感,投入最积极性情绪。故而创设情境可以用卡通人物、现实物品及可爱的小动物来做主人公,用身边存在的一些人物、事件来设置场景,使学生置身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这样的创设的场景让学生有认同感,代入感,熟悉感,亲切感,信任感,使课堂教学变得有趣味性。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运用故事创设情境能更加使学生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还能借助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如一年级的《加法》教学时,可以将枯燥的数字相加编一个“孔融让梨”的小故事,使学生在故事中快乐地学习数学。还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故事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在实践中,让学生快乐地探索、体验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通过每个学生个性体验,使个性得以张扬,体验到探索的快乐,孩子们喜欢这样的课堂。精心安排设计每一次活动,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并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最后讨论交流总结结论。在教授《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时,我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长短不等和长短相等的两根纸条,然后让他们动手操作将其中的一根剪开,这样就变成了三根纸条然后用这三根纸条围三角形,学生们会发现有点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于是产生疑问,在两根较短的纸条与第三根有怎样的关系时能围成三角形否则不能围成三角形,这样通过同学们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得出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同学们在动手操作中总结出的结论,学生们不仅记得牢,而且还享受着探索结论时的快乐和获得结论时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快乐的感受数学
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关联的。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这是早已认可的观点,但在传统的教学中,为了获得某个概念、原理、某些结论有时也提出一个问题,但在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通过多煤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情境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去同化或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电脑可展现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反馈的方式,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把学生引入一个五彩缤纷的学习境界。
5.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快乐地分享数学
新课程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科学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兴趣,在交流中,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相互了解,互相介绍自己的发现,共同分享着自信的快乐。
6.在激励与赏识中,让学生快乐地获得数学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课堂上,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平等地看待,在学生回答完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总之,数学是一门沉闷严谨的学科,容易让小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打破常规,做出改变,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乐趣横生,引起学生的兴起,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实现“快乐数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俊华.浅谈如何构建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b,2011(23):150.
论文作者:蒙奎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快乐论文; 情境论文; 角形论文; 兴趣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2月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