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周柏宏

周柏宏

信宜市广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摘要:混凝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得到广泛应用,应用的广泛性也使得混凝土浇筑技术得到重视。本文主要探讨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及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技术;工程施工;应用;

1 引言

混凝土浇筑作为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着构件的强度、刚度、耐久性等。由于钢结构的应用还不太广泛,砌体结构无法满足大跨度、房屋高度的需要,因此混凝土在建筑生产中占有重大比例,其构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现如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对浇筑技术进行强化和改进,使其能更好的满足施工过程中的要求成为我们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图1 混凝土浇筑现场

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问题

2.1 蜂窝现象

导致混凝土蜂窝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高度过高,超过2米,甚至达到3—4米,而此时又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2)模板有缝隙导致水泥浆流失;(3)钢筋较密而石子粒径过大或混凝土坍落度过小;(3)基础、墙、柱根部下层台阶浇筑后未停歇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导致上层混凝土砂浆流出造成蜂窝现象。蜂窝现象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局部松散、无强度,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严重危害。

图2 蜂窝现象

2.2 麻面现象

在施工过程中,天气原因、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模板问题等都可导致混凝土的局部粗糙、凹凸不平等缺陷,麻面问题虽不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但会影响结构的美观和耐久性,在施工过程中依然需要控制。产生麻面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模板表面粗糙或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拆模时导致混凝土被粘坏;(2)模板湿润度不够或模板吸取混凝土部分水分;(3)模板拼接不严密,导致模板局部漏浆;(4)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导致内部气泡未排除。

2.3 露筋问题

在建筑过程中,露筋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露筋问题是由于在混凝土和钢筋有机结合过程中粘结不密切,露筋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美观,造成钢筋的外露,使钢筋锈蚀加快,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在施工过程中应加以控制。影响钢筋外露的因素很多,蜂窝现象也可能出现露筋现象。

图3 蜂窝露筋现象

2.4其他问题

在第一次浇筑完成后,若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导致混凝土初凝而出现施工缝,若此时施工人员未按规定在适当位置留设施工缝,或对施工缝的处理不正确不到位,就会使得构件的抗剪切能力、耐久性下降,产生质量问题。在钢筋较密的位置混凝土被卡住,未经振捣就浇筑上层混凝土,则可能出现孔洞现象。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干净或未浇筑底浆,则可能造成缝隙和夹层现象。

3混凝土浇筑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3.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结构尺寸不小于1米,或可能因为混凝土水化热和收缩而产生有害裂缝的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楼房基础或水利大坝都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般采用在二次振捣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层的方法,可以选择从两端向中间浇筑,也可以从中间向两端浇筑。为尽快降低水化热,也可在混凝土内部加设细水管,以水的流动带走热量。

3.2框架结构的浇筑技术

框架结构是现在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浇筑时要根据不同的结构特点采取相应的分层技术。框架结构可按照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分别进行浇筑,一般采取先柱后梁的顺序,主要注意梁柱相交处浇筑工作的连接,确保浇筑的连续性,若需要留设施工缝,则施工缝一般留设在主梁下面,即剪力较小的地方。与此同时,在浇筑之前一定要做好模板的支撑和钢筋的绑扎,确保前一程序无误后再进行下一步骤,保证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当浇筑高层框架结构时,先从底层进行浇筑,在浇筑一定距离之后,进行充分振捣,混凝土密实后再进行第二段的浇筑,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每层的厚度和时间间隔,以防发生上述问题。

3.3钢筋位置的浇筑技术

在浇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钢筋位置处的浇筑。注意钢筋位置的正确与否,若存在偏移,应及时进行纠正;同时,若钢筋数量较多,体积较大,则一般不能较规则的摆放,则会给混凝土的浇筑带来麻烦,此时,可以选择粒径较小的细石混凝土,再辅以人工振捣,也可以先把中间层的钢筋向两侧移动,并剔除粒径较大的粗骨料,再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到达距梁面上口10cm时,将中部的钢筋恢复原位置,同时采用人工振捣或混凝土专用震动棒振捣,以保证浇筑的质量。

3.4楼梯部位的浇筑技术

楼梯部位的浇筑较复杂,需要注重细节。浇筑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首先要振捣混凝土的底板使其充实,在浇筑即将到达踏板面时与踏板面板一起浇筑,以此增加面板的硬度,当进行到上一层梯面的浇筑时,要特别注意上层梯底与下层梯面的结合,浇筑时中间不留缝隙,防止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4 混凝土浇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防止模板因混凝土下落产生的冲击而发生破坏,在混凝土浇筑时一般不可以采用集中倾倒的方法,如果混凝土出口到达模板的距离超过2米,则需要采用溜管、串筒导管或从侧面开洞等方法来降低浇筑高度,使浇筑高度小于1.5米。混凝土浇筑应在罐车发车5个小时内完成浇筑,并且每次浇筑的时间间隔小于1.5个小时,同时采用震动棒不停的搅拌,必要时加入缓凝剂。振捣时要一直振捣到混凝土不下沉、不起泡、不产生浮浆。振捣的位置以梅花式进行均匀排列,且每次振捣移动的距离不超过40cm。为了使混凝土尽快达到其强度,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进行混凝土养护处理,混凝土一般采取自然养护,但也要跟据具体情况而定,冬季温度较低,要防止混凝土冻坏,混凝土一旦受冻,强度将很难再提高,而在夏季,温度本身很高,强化速度也会加快,一般情况下是当混凝土达到初凝后,洒水使其湿润,并覆盖塑料薄膜等材料进行密封,养护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加强混凝土浇筑材料的质量管理

现如今,混凝土的使用一般直接从混凝土搅拌站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更方便简单,在混凝土初次进场时要进行实验,测验混凝土的强度,粘结性,安定性等各种性能,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当采用现场拌制时,应从以下几点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5.1水

混凝土拌合用水应优先使用饮用水,凡是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均可拌制各种混凝土,而地表水和地下水首次使用时需进行检验,对于素混凝土可用海水拌制,但不得用于拌制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因海水含有氯离子,对钢筋有腐蚀性。对于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沼泽水是不可以使用的。

5.2水泥

水泥品种要根据具体工程进行合理选用。水泥进场时要根据水泥的种类、等级、生产时间、生产批号进行分类保存,水泥运输和存放过程中要进行防水处理,对于发生变化的水泥要及时进行清理。

5.3骨料

骨料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通常来说,粗骨料一般特指石子,细骨料一般特指砂子。江砂和河砂是优良的细骨料,但要避免使用含有云母和泥土的河砂。混凝土宜选用粗中砂,注意砂率要控制在五分之二左右。综合来说就是选用级配合理、质量坚固、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得使用海砂。

5.4外加剂

混凝土中可以添加合适的外加剂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外加剂的含量要控制在水泥含量的2%以下,不得超过这个限度,否则会降低混凝土的性能,常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引气剂、防水剂、阻锈剂等,可根据情况合理进行选用。

6结束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浇筑是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技术,并加强材料的进场管理,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随着科技的进步,需求的提高,混凝土浇筑技术也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以跟上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 欧栏权. 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 建材与装饰, 2017(9):47-57.

[2] 陈奎.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J]. 建材与装饰, 2013,29(22):45~147.

[3] 师丽华. 浅谈建筑工程中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浇筑的技术难点与重点 [J]. 民营科技2012(2):271-278.

论文作者:周柏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1

标签:;  ;  ;  ;  ;  ;  ;  ;  

探讨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周柏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