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比较研究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影响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动力论文,产业结构调整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2014)10-0009-05

      就业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长期挑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就业压力却越来越大。[2]据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3]2012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22万,为近5年来新高。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兼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似乎并没有带来更高的就业增长率。因此,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问题非常必要。

      一、相关研究述评

      国内学界对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关系的研究多从经济增长[4]、产业结构偏差[5]、产业结构偏离度[6]等视角展开。总体认为中国及区域经济增长与就业相关性较强,产业结构变动会对就业产生较强的影响。现有研究多从三次产业单独的视角出发,研究区域三次产业各自占比变动对就业的影响,而将产业结构调整变动看作整体变量对就业影响的研究鲜少。所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究竟会增加还是减少区域劳动力就业量,仍是众多国内外学界和政府一直关注的问题,并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争论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就业效应具有双重性,即“就业的创造性毁灭”和“就业补偿和创造”。[7,8,2]笔者认为,考虑到中国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就产业升级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而言,现有的文献多集中于理论探讨,极少有研究成果关注产业升级对劳动力作用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此看来,在现今国家和各省大力实施转型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推进等战略下,应加强地方实证研究,重点分析典型区域产业横向升级和纵向升级对地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和作用。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产业结构偏离度

      为了分析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力就业之间的协调性,本文引入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数。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计算方法目前在国内学界观点不一,结合其自身涵义和国内学者运用习惯,本文所用公式为:[9,10]

      

      其中,U为产业结构偏离度,

为某一产业产值,G为地方生产总值,

为该产业就业人数,C为就业总人数。U值的绝对值越小,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人口越协调均衡,当结构偏离度趋于0时,结构完全处于均衡状态。结构偏离度小于0,说明该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为提高边际劳动生产率,要求减少劳动人数,因此这类产业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性。反之,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性。

      2.产业结构转换系数

      为了分析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程度,及其与劳动力就业及增长率的关系,本文引入了产业结构转换系数,见式(2):

      

      其中,

为某一时段三次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

为地方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为三次产业在地方生产总值中的比重。V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转换变动越大,由于地方产业结构总体趋于优化升级,所以V值可反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程度。[11]

      (二)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浙江省地方生产总值,以及三次产业产值和相应的就业人口数量,均来自历年《浙江省统计年鉴》。考虑到浙江省转型发展是从1992年开始,以城乡结构优化和市场化改革为主要内容,[12,13]所以本文选取的时序数据段为1992-2012年。同时为对比分析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情况,所以选取沿海经济发展相近的广东省和江苏省进行比较分析,广东省和江苏省相应数据也来自历年《广东省统计年鉴》和《江苏省统计年鉴》。

      三、浙江省产业发展协调性和变动性分析

      (一)产业发展与就业的协调性

      根据公式(1),计算1992-2012年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见表1),其中

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

      从第一产业看,自1992年开始浙江省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为负值,说明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有剩余劳动力存在,可为第二、三产业提供劳动力供给。然而,

的绝对值从1992年的0.635逐渐上升,在2006年达到最大值0.751,随后逐渐降低,到2012年为0.664。说明浙江省第一产业的就业结构和产出结构之间的不协调性呈先增加后缓和趋势,但总体结构效益趋于降低。主要原因是,1992-2006年浙江省制造业及相应的外贸势头逐渐看好,产业及外向型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的省外劳动力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限制了本省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随着2007-2012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开始并愈演愈烈,浙江省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等压力,大多企业进行设备技术更新和改造。加之东部产业转移的加快和国家对中西部发展政策上的支持,中西部就业环境相比以往有了较好的改善,多种因素叠加使得外来流动人口增速相对减少。同时浙江省订单式生产对劳动力需求的阶段性和动态性的特征,进一步推动了省内第一产业剩余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也出现了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即1992-1998年间浙江省第二产业的偏离度由0.602上升到0.849,说明浙江省第二产业在此期间急剧扩张,劳动力需求出现相对不足,直至1997年金融危机对包括浙江省在内的亚洲经济产生较大影响,才使得劳动力增长与第二产业增长趋于缓和。对比广东省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发现1992年后其U[,2]值最高点出现在1999年,两个省份的U[,2]值最高点时间非常接近,说明两省第二产业发展受到了相同的外部因素冲击,即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1999年后,浙江省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不断降低,直至2012年的0.007。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后,浙江省第二产业虽在快速恢复,但外省劳动力流入增长加快(从2000-2012年,浙江省流动人口由402万增加到2215万①),总体使得第二产业边际效率逐渐降低,第二产业产值与就业近乎呈均衡状态。

      浙江省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期间也有多次波动,但没有第二产业波动那么明显。说明第三产业内涵丰富,既包含科技含量很高的信息等现代高端服务业,也包含一般餐饮、住宿等常规服务业,加之现阶段第三产业的就业机制和方式更为灵活,多数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整个产业对劳动力表现出很强的吸纳能力。

      (二)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1992年,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9.1∶47.5∶33.4,2002年该结构为8.5∶51.2∶40.3,此期间第一产业产值占比下降了9.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分别增加了2.7和6.9个百分点。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4.8∶51.2∶43.8,相对2002年来看,第一产业占比降低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增加了3.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1992-2012年浙江省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升级,但近10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速度相比以往趋于变慢。

      (三)产业转型升级比较

      产业结构偏离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边际劳动生产率的高低,U值为正且数值越大,说明该产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越高,科技创新成果在产业中的转化运用越好。所以,本文所用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值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反映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程度。考虑到浙江省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缺少参照系,为便于对比,前文对广东省和江苏省1992-2012年三次产业的U值也做了相应测算。

      1992-2012年,浙江省三次产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均呈下降趋势,说明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均在不断降低。第一产业转型升级不明显(

值从-0.635变化到-0.664),说明浙江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等农村规模生产组织上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农村生产的集中连片和规模经营仍需深入推广。但是,对比广东省和江苏省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下降(表1),浙江省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保持相对较好。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存在滞后(

值从0.602变化到0.007)。第二产业虽体现出与劳动力就业的较高协调性,但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成效相对并不明显。对比广东省和江苏省,发现同期广东省和江苏省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一直高于浙江省,尤其江苏省第二产业

值一直保持在0.3以上,说明江苏省第二产业转型升级成效较好,这与近年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密切相关,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则相对滞后,徘徊不前。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缓慢(

值从0.848变化到0.269),对比发现浙江省和广东省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总体都呈下降趋势,但江苏省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则逐步提升,说明江苏省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明显优于浙江省和广东省。以上分析表明,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相对缓慢,这与浙江省民营经济占比过高有关系,其相应地承担了过多的劳动力就业。浙江省第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与目前承担较多的劳动力就业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理清。

      四、浙江省产业调整升级与对劳动力就业增长的关系

      (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分析

      利用公式(2),对浙江省1994-2012年间18个时间节点的产业结构转换速度(

)进行测算。为便于比较分析,同样也对广东省和江苏省相应时段的产业结构转换速度(

)进行计算(见表2)。考虑到V值是由某一时段产业产值增长均值和GDP增长均值等计算而出,所以本文也同时对浙江、广东和江苏三省相应时段的劳动力就业增长均值(

)进行相应的测算。一般认为,经济发展加速期,经济发展速度越快,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越强,产业结构转换速度也越快。[11]

      

      从表2可以看出,1994-2012年浙江省产业结构转换速度总体呈降低趋势,从1994年的10.44降到2012年的4.98,说明随着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在逐渐变慢。其中,1997-1998年两年该值呈现向上波动增长趋势,对比发现广东省和江苏省在同期也同样出现相对上年的产业结构变动加速。这可能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有关。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沿海发达省份受影响较深,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相应也较为迅速。对比广东省和江苏省,发现在该研究时段,广东省产业结构转换速度也由12.05降低到4.95,而江苏省则不同,江苏省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相比浙江省和广东省来说比较稳定,呈现出缓慢增长的特征。综上,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情况与广东省非常相似,对应年份变动数值也非常接近,两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均经历了由高速期向低速期转变的过程,而江苏省则一直保持稳定转变且缓慢增长趋势。

      (二)产业转型升级与劳动力就业增速的关系

      为分析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劳动力就业增长的关系,明确产业转型升级到底是对劳动力就业增速起正面推进作用,还是起负面减缓作用,因而利用1994-2012年浙江省产业结构转换速度(

)和劳动力就业增长速度的均值(

),如表2所示。以产业结构转换速度(

)做自变量,劳动力就业增长均值(

)为因变量,通过回归分析计量两者关系。同样,对广东省和江苏省产业结构转换速度与劳动力就业增长均值也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

      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平均增长速度的回归分析如表3所示。拟合优度

为0.82,比较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程度较高。方程显著性检验F值为32.4,明显大于F值的临界值,F值相伴概率值p=0.000,p<0.01,说明产业转型升级与劳动力就业增速之间的回归方程显著。方程回归系数t检验,常数项的t检验值为14.6,产业转型升级回归系数的t检验绝对值为5.69,两者也同样明显大于临界值,常数项和回归系数的相伴概率值p=0.000,p<0.01,说明产业转型升级回归系数与劳动力就业平均增长速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同样,广东省和江苏省的产业转型升级与劳动力就业平均增长速度之间的回归结果也较好,广东省的回归系数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江苏省的回归系数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通过表3可以看出,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回归方程的3个系数值均为负值,说明三省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劳动力就业增速的需求是不断减少的,明确回答了三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虽然劳动力就业数量总体在不断增加,但对劳动力增长速度需求却在降低的问题,并具体测算出两者间的线性关系。如,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每上升1个百分点,对劳动力增长的需求将减少1420人。同样,广东省将减少2170人,江苏省将减少5290人。从三省回归系数比较可以看出,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增长需求减少比广东省和江苏省都低。说明浙江省转型升级过程中结构性转型较多,产业的技术性转型较少,而江苏省则可能是结构性转型和产业技术性转型均较明显,所以才出现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增长需求减少明显多于浙江省和广东省。这与近年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速缓慢的现状正好相一致。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1.就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的协调性而言。浙江省第一产业有剩余劳动力存在,随着省外劳动力冲击影响逐步趋缓,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在逐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浙江省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高于广东省和江苏省;第二产业与劳动力就业出现近乎均衡的状态,归因于浙江省民营企业技术革新相对其他央企和国企占比较多的省份仍存在不足,劳动密集型行业仍较多,总体生产效率相比广东省和江苏省仍较低;第三产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也不断降低,均低于广东省和江苏省,说明浙江省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上门槛相对更低。尽管,浙江省产业结构一直在不断调整升级,但产业转型升级程度均低于广东省和江苏省。

      2.就产业调整升级与劳动力就业增速而言。浙江省产业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增速需求降低较少,明显少于广东省和江苏省,也充分说明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程度缓慢,或者说结构性转型较多而技术性转型升级较少。但对劳动力就业增长的贡献方面来说,随着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相比广东省和江苏省来说影响较小。

      (二)政策建议

      1.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扩大投资领域。基于浙江省民营企业占比的主体地位较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从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扩大投资领域开始。鼓励民营企业兼并重组,组建规模企业集团,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在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改造上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宽和放开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2.注重跨国公司、央企、国企等企业的引领发展。为进一步优化浙江省企业结构,提升产业结构水平,要学习江苏省经济发展模式,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央企、国企等大型行业龙头企业,并围绕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相关中小企业,最终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能力强的企业集群,引领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3.为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大力完善竞争性人才政策,注重引进一流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实施人才带项目落地创业制度;重视对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对普通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训;在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突出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健全企业人才培养开发新机制。

      ①来自浙江省公安厅流动人口普查数据。

标签:;  ;  ;  ;  ;  ;  ;  ;  ;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比较研究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