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注册会计师双重特征的博弈分析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注册会计师论文,对策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9.11什么都没有改变,而安然改变了一切”①,当然也改变了注册会计师在人们心目中经济警察的地位。人们纷纷将不满投向注册会计师,斥责其丧失了应有的诚信和职业道德,没有起到经济警察的作用;同时,也有人认为注册会计师像残疾人一样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弱势群体,毫无自卫能力。那么,注册会计师到底是经济警察还是弱势群体?本文试图通过注册会计师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对该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给出一个理论解释。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已成为现代公司制企业最显著的特点。企业所有者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需要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以便作出理性的决策。然而,所有者的高度分散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深入企业了解情况,会计信息便成为其最佳信息来源。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公允,会计监督必不可少。无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是由独立的注册会计师来行使会计监督职责的。那么,谁来监督注册会计师呢?人们普遍认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主要靠法律来保证。美国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其资本市场已相当成熟,传统的会计监管制度也比较完善,这种制度被奉为圭臬,成为包括我国在内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习对象。La Porta等人(1999)认为,美国属于判例法国家,其判例法的特点、举证责任倒置、强大的律师团、集体诉讼等因素使得对违规企业的诉讼门槛相当低,从而加大了企业违规的诉讼风险,其资本市场能对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保护[1]。但安然、世通、施乐等系列上市公司财务丑闻表明:美国的监管制度不但称不上完美,而且缺陷还很大。注册会计师在为企业提供会计咨询服务的过程中逐步丧失了独立性,会计的公平与诚信也就很难保证[2]。同时由于美国法律的不断修正②和漫长的法律诉讼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注册会计师,也给企业管理层的机会主义提供了土壤。在我国,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特别是没有严格的民事赔偿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注册会计师的冒险意识,致使财务造假屡禁不止。
二、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管理层:一个重复合作博弈
1.审计质量通常分为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两个相对独立的内容。所谓独立性是指在发现客户存在违约事实后,能够如实报告的能力。从理论上来讲,通过严格的遴选,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应该不存在大的问题,至少符合最低要求。因此,影响审计质量的就剩下独立性问题了。大量审计失败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影响审计质量的并不是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而是独立性缺乏。
2.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管理层博弈分析框架[3]。我们作以下假定:企业管理层有“弄虚作假”、“真实反映”两种选择;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则会“不公正执业”,否则“公正执业”。双方的博弈得益矩阵如表1:
表中各变量意义如下:A是注册会计师从公司管理层得到的正常收益;ε是为提高审计质量而额外花费的审计成本;是注册会计师受到的法律诉讼损失期望值;φ是公司管理层弄虚作假被发现受到的惩罚;μ是公司管理层弄虚作假未被发现的短期收益。
根据表1中的得益矩阵,不难看出,ε、大小的比较直接决定了博弈的均衡结果。若<ε,(A-,μ)为纳什均衡,且为占优均衡,即公司管理层弄虚作假,注册会计师不公正执业;若>ε,则不存在纳什均衡。但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管理层并非“一锤子”买卖,而是想在双方均满意的情况下,持续合作下去。虽然客观上博弈的次数是有限的,但主观上并不能预见结束时间,故可视为无限次重复博弈。只要从长远来看,公司管理层弄虚作假时,注册会计师不公正执业的收益现值大于公正执业收益值,即满足下列条件:
3.解读。当<ε,公司管理层弄虚作假,注册会计师不公正执业为博弈的纳什均衡,即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管理层共谋(Collusion)。这说明当法律风险低于为提高审计质量而增加的额外成本时,共谋是他们最佳的选择。目前我国存在着中介机构行业监管上的法制建设不健全、不完善,相应惩罚机制疲软无力、缺乏威慑力等问题[4]。可以说,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不公正执业的法律风险是很低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DeAngelo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其独立性越高,从而审计质量也就越高[5]。刘峰等(2007年)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的职业风险极低;在审计质量上,国际四大和非国际四大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从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来看,国际四大甚至比非国际四大更不稳健!可见,DeAngelo的理论在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中是行不通的。在目前会计信息失真十分严重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机制不完善的状况下,尽管舆论一再强调“不做假账”,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颁布,但上市公司管理层提供低质量会计信息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6]。有鉴于此,仅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惩罚力度是显失公正的。可见,在法律风险如此之低的状况下,屡见不鲜的共谋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当>ε,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④,注册会计师仍会和公司管理层共谋,这又做何解释呢?这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畸形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合伙制的组织形式。
先说畸形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注册会计师与律师以及私人执业医师一样,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都以自由职业的方式生存与发展。既然以顾客为中心,就理应始终围绕市场经济规律,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律师和私人执业医师可以理直气壮地这样做,但注册会计师也如此的话,问题就出现了。这还得从制度安排逻辑上进行分析。代表股东权益的董事会决定如何聘请注册会计师、如何支付注册会计师费用,这说明董事会是注册会计师的客户[7]。但是,在资本市场健全的国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高度分散,股东“理智的冷漠”和“搭便车”使得股东代表大会失去了具体的监督企业管理层的权力和动力;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需要经营管理决策的快速反应,这都使得董事会的主要领导权逐渐被公司管理层所掌握,因而公司管理层变成了注册会计师的客户。从我国的国情来看,由于特殊的股权结构,国有股“一股独大”,其对公司的控制表现为行政上的“超强控制”⑤和产权上的“超弱控制”,从而造成了国有股东缺位。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缺乏动力,因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许多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和公司管理层成员高度重合,这时公司管理层变成了注册会计师的客户[8],中外公司可谓起点不同,结果相同。
这时悖论就出现了:公司管理层聘请注册会计师对自身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并向其支付审计费用,一方面,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注册会计师理应为客户全心全意地服务;另一方面,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又要求注册会计师以公众(主要指国家、股东和债权人)利益为重,对企业会计信息行使监督、鉴证的权力。如果公司管理层与公众利益不一致时,注册会计师应何去何从?正直、客观、诚信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但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会计师事务所要想生存,就必须自己去找客户,并让客户满意。审计是一种商品,也有其市场。和其他市场一样,在审计市场上,那些能提供符合客户要求、顺利取得政府管制机构认可的审计意见最受欢迎。在这些前提条件下,如果审计价格最低、“麻烦”最少,那简直就是市场的“宠儿”。在我国,新上市公司的首次发行价格不会因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良好声誉而提高。一些独立性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高质量的审计意见,甚至会降低那些自身质量不高的待上市或已上市公司的利益,比如,如实报告客户的一些旨在取得上市资格或提高发行价格的行为,会使得这些公司最终无法取得政府管制机构的认可。显然,这种审计意见不受欢迎。这一点和美国显著不同,在美国,市场对审计服务的自愿需求早于政府管制性干预[9]。但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中美都相同的,那就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都致力于发展长期的“优质客户”。那些规模大、实力强的优质客户是他们最“亲”的“衣食父母”。没有哪个事务所愿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搞“一锤子”买卖,所以才有了上述重复博弈的理论基础。另外,注册会计师不仅从事审计业务,还可能从事会计咨询、服务业务,其收费甚至远高于审计业务,这时注册会计师可能为了保住或者扩大其巨额管理咨询收费,也会屈从企业管理当局的压力而丧失其独立性。
再说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制组织结构。合伙制的出现的确有效地弥补了个人企业经营风险大、企业生命力弱等不足,但当合伙人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问题就出现了,尤其对规模超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更是如此。譬如从事后有关资料来看,安达信各个区域的合伙人高度自治并拥有最终的决策权,这等于说这个规模超大的事务所实际上只是若干个中小规模事务所的联合体,而这足以催生出合伙人的各种机会主义行为。当客户与注册会计师的关系胜过与事务所的联系时,很难说事务所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它充其量只是合伙人的联合体(刘峰等,2002年)。
可见,即使法律风险高,也不一定能降低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管理层的“合谋”,这为法律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律风险很高的美国为何财务丑闻屡禁不止提供了一个解释。为了生存,注册会计师行业就是在这种境况下寻求走钢丝式的平衡而发展至今。也正因为此,众多会计师事务所栽在被审计单位的手里。
三、注册会计师与监管部门:激励的悖论
1.注册会计师与监管部门博弈分析框架[10]。在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管理层“合谋”的前提下,为了保证其审计意见能够得到监管机构的认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注册会计师会与监管机构进行博弈,得益矩阵如表2。
这是一个典型的混合策略博弈。因为假设注册会计师选择“不公正执业”的策略,对监管机构来说最好的策略是“监管”,这样可以发现注册会计师不公正执业,且只需花费监管成本;但监管机构选择“监管”时,理性的注册会计师会选择“公正执业”。当注册会计师“公正执业”时,监管机构“不监管”最划算;当监管机构“不监管”时,注册会计师的最佳选择又是“不公正执业”……如此因果循环,永不停止。为了便于理解混合策略中概率分布的特殊意义,此处采用图解法分析该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图1 监管机构的混合策略
图2 注册会计师的混合策略
2.解读。首先分析为了抑制注册会计师不公正执业而单方面加重对其法律诉讼的损失时会出现的结果。在图1中,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诉讼损失的增大,相当于A-向下移动到A-。此时如果监管机构的概率不变,注册会计师“不公正执业”的期望收益变成负值,故会“公正执业”。但从长期来看,注册会计师的“公正执业”只能导致监管机构“不监管”的概率提高到,达到新的均衡。此时,注册会计师“不公正执业”的期望得益重新归零,他们会重新选择混合策略。由于注册会计师的混合策略概率分布由图2决定,不受的影响,所以加重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诉讼的损失并不能抑制其不公正执业,最多只能降低短期的不公正执业概率,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得监管机构可以得到更多的偷懒(不监管)概率。同理,对图2进行分析,加大对监管机构的惩罚力度并不能抑制其“不监管”,最多只能降低短期的不监管概率,它的主要作用是减小注册会计师“不公正执业”的概率。这是就政策目标和政策结果之间的“激励悖论”。
可见,单方面的政策收效甚微,甚至可能与主旨背道而驰。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但是加重注册会计师的法律风险会遭到各相关利益主体的阻挠,美国1995年通过的《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法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利益主体为了使该法案顺利通过,甚至援引1954年的核能法把核事故的赔偿额限定在6.5亿美元的先例,可谓殚精竭虑。加大对监管机构的惩罚力度更是难上加难,对于政府行政执法机构,我们不能奢望其自我惩罚,更不能奢望其通过诸如思想教育等手段增强其对公众利益损失有切肤之痛的责任。所以,这种状态依存(State-contingent)的博弈均衡还会长期持续下去,理性的预期是这种博弈无效率的纳什均衡会逐步改观,波浪式前进(有高潮,亦有低谷,但总的方向是前进的),永远没有尽头。所以,可以肯定地说,下一个“安然”、“世通”一定会出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既然如此,我们希望类似事件出现得愈晚愈好。但若真的存在问题,还是早点暴露的好,试想如果我们现在对“安然”、“世通”仍“蒙在鼓里”,那才是更可怕的!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本节注册会计师与监管机构的混合策略博弈是建立在第二节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管理层的重复博弈并最终“共谋”基础之上的。没有第二节的结论,就没有本节分析的起点。
四、结论和建议
尽管出现的一系列财务丑闻或多或少涉及注册会计师,但他们仍然是经济警察,没有人认为,可以不需要具有独立超然的注册会计师了。同时,注册会计师也是弱势群体,他们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与公司管理层进行共谋,同监管部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说他们是弱势群体,一点也不为过。注册会计师兼有经济警察和弱势群体双重特征,尽管从语义上难以讲得通,但通过本文对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管理层和监管机构的博弈分析和相关的理论探讨,就可以理解了。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特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生态,树立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公司治理生态就是在公司治理的基础上,外加一系列具有独立性的、相关的社会中介组织而形成的一个纤巧的、非线性动态系统[11]。失衡的公司治理生态容易滋生财务欺诈,良好的公司治理生态则能有效地抑制财务欺诈。而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生态最关键的因素是诚信。诚信是市场的基石,是推动市场前进的唯一真正力量(美SEC前主席Levitt语)。玩数字游戏,只能得逞一时;实话实说,才能赢得投资人的信任[12]。诚信,不是某一相关利益方的诚信,而是全社会的诚信,尽管这种状态只能无限逼进,永远没有尽头。否则,注册会计师(还有诸如SEC等一系列监管机构)就如国家的暴力机构(警察、法院、监狱等)一样,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2.探索适应注册会计师发展的制度安排。这应该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因为还没有相关的理论储备。Watts和Zimmerman认为,在一个良性的、自发需求的市场上,市场总是需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如果市场制度设计合理,作为审计服务的提供方,也必然会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来占领市场。Watts和Zimmerman同时又指出,只要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只要代理成本不为零,就不可能完全杜绝机会主义的产生,会计操纵就不能避免[9]。但现实是,审计市场中不仅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畸形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代理成本也日趋膨胀。由此看来,目前针对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问题所采取的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这包括美国政府为切断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个人之间的利益联系而通过的SOX法案中关于合伙人或承担主要责任的合伙人连续5年承担某个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后,第6年必须更换等规定。
其实从制度的广义概念来看,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生态、提高诚信也可以归结为制度方面的问题。制度有外在制度和内在制度之分,公司治理生态不仅需要靠法定暴力进行强制实施的外在制度,更需要诚信这类达到一定临界点才起作用的内在制度。
注释:
①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语,这句话精辟描述了安然丑闻及其后发生的系列财务丑闻的爆发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
②譬如《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法案》将适用于注册会计师违法行为的连带全额赔偿责任修改为比例赔偿责任。该法案于1995年12月在美国国会最终通过。这是美国众多职业服务公司、行业协会、注册会计师等共同努力、几经波折的结果。
③δ是贴现系数,0<δ<1;n是博弈重复次数,n→∞;化简上式得:>A-ε。
④因为0<δ<1,从上面的简化式可以得出,当与ε差异不太大时,这个条件是相当宽松的。也就是说,即使法律风险较高,共谋的概率仍然很大。
⑤刘芍佳等(2003)应用终极产权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进行分类,发现84%的上市公司最终由政府控制,非政府控制的比例仅为16%,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是典型的国家主导型。
⑥因为是注册会计师受到法律诉讼损失的期望值,是所有可能损失的加权算术平均数,该值远小于监管机构监管时,注册会计师不公正执业受到法律诉讼的一次确切损失,即>。可见,>A是有现实基础的。
⑦注册会计师不公正执业时,监管机构不监管而受到直接的惩罚是不现实的,至少现阶段没有这种可能性。作为国家机器的监管机构是不可能“我罚我”的。这里的D可理解为公众损失对监管机构的影响,它是因注册会计师的不公正执业使公众受到损失的函数,即:D=D(x),x为公众的损失。不失一般性,可设D=kx。k为该函数的一次系数,0≤k≤1。k=0,表明该国的监管机构是完全不顾公众利益的暴力机构;k=1,表明该国的监管机构完全视公众利益为自己的利益,是一个毫无私心的仲裁者。现实中,这两种极端的情况应该是不存在的,0<k<1才有实际意义。k的大小表明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健全程度,k越大,该国越以公众利益为重,越能有效遏制注册会计师的不公正执业。
标签:注册会计师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独立性论文; 客户分析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财会论文; 法律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