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并治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论文_唐永秀

(桂林市中西结合医院内一科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目的:观察动静并治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90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平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人,其中观察组接受动静并治疗法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随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恢复人数40,人,总有效率是88.9%,对照组中显效30人,总有效率是66.7%,由此看见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静并治疗法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动静并治疗法;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177-02

后循环也叫作基底动脉系统,主要是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所组成,主要功能是向脑干、小脑、海马、丘脑和枕叶等进行供血。后循环缺血是比较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大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穿支小动脉病变。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同义词包含了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脑缺血和脑梗死以及椎底动脉血栓栓塞等疾病[1]。因此寻找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为了观察动静并治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文章选取了我院近一年收治的9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下面是本次研究的具体过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收和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90人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平均分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人。以上两组,观察组患者中男24人,女21人,年龄51~75(59.7±5.9)岁;对照组中男25人,女20人,年龄在55~77(58.6±6.1)岁。由上可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丁咯地尔针0.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次/天,治疗10天。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基于动静并治疗对,服用活血祛瘀,动药为辛、散等;与此同时选取涩及温补的静药,方剂为(黄芪20g、当归10g、川穹10g、防风10g、全蝎6g、葛根10、陈皮10g、法夏10g、生草10g、僵蚕10g、仙灵脾10g、补骨脂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茯苓10g、白术10g)。每天一剂,分早晚服用。

1.3 治疗效果评价

根据我国卫生部门在1997年临床疾病诊断治愈好转标准来拟定,显效的标准为眩晕和其他伴随症状军小时,工作和生活恢复正常;显效标准为眩晕程度显著减轻,发作频次减少超过60%,头存在稍微的昏沉但是无周围物体或是自身的旋转感,其他伴随症状显著好转或是小时,可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无效为眩晕症状无改善或是加重[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α=0.05为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

2.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最后得知,观察组恢复人数40人,总有效率是88.9%,对照组中显效30人,总有效率是66.7%,由此看见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

3.讨论

动静并治法的提出者是徐福业教授,随后被运用在临床上。自然界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对立的两个面,水和火、上和下等。阴阳见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阴阳消长,阴阳互相作用,实际上是动静变化的现象。人体中随时都体现出动静的过程,动静相互更替,劳逸结合,动静一旦失衡,人体将会出现疾病。在脑的生理功能上来讲同样也是动静平衡的过程,脑是元神之府,五脏精汁清则化成髓,一个人的精髓十分充足,并且在颅脑中储存,这是静的过程,散动觉之气在筋骨上并且到达人体的各个关节,连接整体身体,此时形成了动的过程。徐福业教授依据药的性质,认为药物同样存在动静两个方面。通常具有活血化瘀的药物就是动药,凡是具有滋补功效的药物可以被称作是动药。两者合理结合,结合病人的情况,调整两者的比例,帮助调节人体的平衡状态,进而实现人体的健康这样的治疗法就被定义为动静并治疗法。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穿支小动脉病变。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接受动静病治疗法后显著由于对照组的一般治疗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动静治疗法采用具有互活血化瘀的辛、散等动药,同时结合具有温补的静药,在两种不同性质的药物下有效促进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这提示我们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不能单纯的考虑一个方面的效果,要综合各种药物对于患者的恢复效果,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3]。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恢复人数40人,总有效率是88.9%,对照组中显效30人,总有效率是66.7%,由此看见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可知,动静并治疗法在治疗而血性脑病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同凯,郑会城,高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疗效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2):177-179.

[2]贺思,赵晓峰,文妍,等.不同针刺手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J].中医杂志,2015,56(6):478-482.

[3]韩晗.自拟消眩方佐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2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5(3):33-35.

论文作者:唐永秀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5

标签:;  ;  ;  ;  ;  ;  ;  ;  

动静并治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论文_唐永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