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水平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监测价值研究论文_李良学

(武汉市普仁医院心胸外科 湖北 武汉 430080)

【摘要】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治疗组113例。对照组按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低分子肝素以及华法林的用量,治疗组则采用ELISA法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调整患者低分子肝素以及华法林用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D-二聚体、INR监测值,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上升情况来调整华法林药物的剂量和用药频率,可显著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且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D-二聚体;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178-01

现如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应用的溶栓治疗方法已在临床上逐渐成熟,该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患者的病变血管部位进行溶解,从而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但在临床发现,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脑出血以及其他内脏器官出血的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因此,本院将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研究,采用D-二聚体以及INR来监测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对凝血系统的抑制情况,探讨两种方法对治疗结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治疗组113例。对照组中,男患者64例,女患者48例,年龄在33~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58±9.58)岁;治疗组中,男患者57例,女患者55例,年龄在34~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3±9.4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前,均进行常规的血小板以及凝血功能的检查,并从检查结果中排除异常后进行尿激酶(南京先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20048493)溶栓治疗。首先,医生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肢抬高30°,以高于左侧心室水平为标准,之后患者患肢的足背静脉注入尿激酶50万,每日一次,连续治疗一周,并在每次治疗结束后稍微压迫患者膝关节上方的浅静脉。接着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南京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20048493)4000IU,皮下注射,每日一次,同时在出院后给予患者华法林(江苏泰州华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20060320)2.5~5mg口服,每晚服用一次。对照组患者将INR稳定在2.0~2.5之间;治疗组则将D-二聚体水平维持在0.5~1mg左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INR的监测值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均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t检验进行数据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D-二聚体、INR监测值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D-二聚体、INR监测值,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P<0.05)。(见表)。

3.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患肢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等,其中在患者活动结束后会加重,但抬高患肢后可缓解,且当医生在按压患者静脉血栓部位时会感觉到压痛。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但有相关研究显示,可能与患者的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血流缓慢等因素有关,多见于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长期卧床以及晚期肿瘤的患者。现如今,对于该病主要采用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但在临床中发现,由于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溶栓药物的剂量过大或用药频率过高,治疗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多脏器出血和脑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减少在溶栓治疗中的用药频率和用药剂量,对提高治疗成功率和血管再通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INR和D-二聚体为如今临床中比较成熟的两种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其中INR是作为心房纤维性颤动导致肺栓塞和脑栓塞的重要指标,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医生可将INR维持在2~3之间,并根据这一指标,不仅可以调整华法林的用量,还能够起到预防脑出血的作用;而D-二聚体指标,当患者的纤维蛋白溶解为片状分子肽时会出现上升的情况,所以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如发现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上升,可根据情况适当的降低患者用药的频率。

综上所述,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上升情况来调整华法林药物的剂量和用药频率,可显著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且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郭桂军,杜晓娜.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的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4):101-103.

[2]赵新.利用RAPT评分结合D-二聚体筛查骨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

[3]孙灏.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时间特点及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D].承德医学院,2017.

[4]赵虹,白连杰.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评价中的应用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01):78-79.

[5]马明静,刘道阔,王庆凯,杨宝刚,王植荣.D-二聚体水平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监测价值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01):46-49.

论文作者:李良学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  ;  ;  ;  ;  ;  ;  ;  

D-二聚体水平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监测价值研究论文_李良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