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远[1]2003年在《中韩企业管理比较的借鉴与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客观现实,而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成长起来的东亚经济和东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东亚奇迹”隐含着“东亚危机”,东亚崛起的原因恰恰又形成了东亚发展的瓶颈,似乎没有一种模式能够永唱凯歌。东亚各国也都正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使自己能够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在此过程中,各国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借鉴成为必然的需求。就现实意义而言,无论是英美模式、日本模式还是巴西模式,无不是在充分吸收他国管理经验中有价值并适合本国国情的部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比较管理这门科学产生的现实原因之一,也是本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从理论意义上讲,本文不仅是对现有管理理论的应用和检验,同时也是对新的管理模式、方法的探索,本研究也正是基于历史的、辩证的眼光,通过对中韩企业管理的比较,探索两国所适合的新的企业发展模式。本文在理论基础部分对比较管理理论和管理移植理论首先做了基本的介绍和探讨,它们无论是对于管理研究还是对于管理实践很强的指导意义,也是本文最基本的理论出发点。就本文而言,问题的提出、思路的形成、研究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个研究过程中都从这些理论基础中受益匪浅。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许多学者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题,作者的初衷之一也在于希望本研究能够给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注入一些新的活力,所以作者在本部分中也对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问题作了基本的描述,为后文的进一步的研究埋下伏笔。在实证性的比较研究部分,本文从演进路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四个主要方面对中韩企业分别展开探讨:在演进路径方面,在不同的客观环境中,中韩两国的企业有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本部分首先对中韩两种不同演进路径的主导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中韩两国企业的演进模式进行了比较。值得关注的是,韩国企业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而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安然无恙,至少在当时是这样的,本部分也特此对韩国模式的弊端等问题作了研究;在组织结构与运行方面,现代企业制度是中韩两国企业采用的共同模式,韩国现代企业制度应该说已经基本建立了,中国可以说还处于对企业组织探索与创新的阶段,本部分是对两国组织结构与运行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在管理制度方面,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两国企业的产权制度、<WP=4>激励制度、决策制度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两国模式也各有利弊,这部分研究旨在促进两国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管理的进程;在企业文化方面,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两国企业管理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并且各有特点,韩国在东方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一定的西方文化,中国则在长期内一直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本部分是对这些内容的详细比较和分析。在最后的展望与反思部分中,作者在前面整个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中韩两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和展望,并结合韩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对中国普遍关注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尽管因为相关资料以及作者的个人能力和时间有限,作者希望本研究能够实现作者的初衷,也希望本文能够对中韩两国企业管理的促进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郭媛萍[2]2013年在《A集团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问题研究》文中认为2008年9月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着实让世人震惊,美国第四大的投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这家投行解聘了那些曾经与它并肩作战的一个个投行精英人才,华尔街也毅然决然地“解聘”了这个曾经为美国或者说全世界经济带来巨额财富的金融业巨头,次贷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就此触发。这场危机蔓延至今,从美国到全球,从发达国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界蔓延到整个世界的实体经济,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给我们带来的已经远不止是利益的损失与人才的流失,还有更多的是我们对现状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担忧。集团化企业一般都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多元化发展的产业链条,这些都能够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极其重要的贡献,但是,也正因为这些因素,使得企业集团在极差的经济形势下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与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和危急。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经营者已经认识到,企业运营与管理中所遇到的大多问题都可以从法律上寻求根源。杰克·韦尔奇曾说过:“法律风险是一种商业风险,商业管理人员有责任像管理企业商业经营其他风险一样管理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作为诸多风险的连节点与重要枢纽,要求我们对它的认识与研究必须不断提升。因此,如何更好地应对法律风险并构建一套完善合理的法律风险管控方法就已经成为企业集团当前最为迫切的命题。本文笔者从企业集团的概念入手,系统分析了企业集团管理中法律问题的特点,归纳了在企业集团管理中处理法律问题的难点和重点,并以母子公司法律风险管控为轴心,从风险监控、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法律知识宣传及培训等几个方面总结提出了完善企业集团法律风险管控机制的一些建议,并对A集团法律风险管控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提出了相应改进意见,以期对我国企业集团等大中型企业的法律风险管控机制的完善略尽绵力。
张峰[3]2004年在《韩国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韩国,韩国经济几乎陷于瘫痪。而它们引以自豪的大型企业集团更是陷入了经营困境,进一步阻碍了韩国经济的复苏。经济危机后,韩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扶持大型企业集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韩国经济呈缓慢上升态势。但是2003年现代集团董事长郑梦宪的自杀事件又对韩国大型企业集团的恢复蒙上了一层阴影。曾经创造“江汉奇迹”韩国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模式再次遇到了挑战。 由于我国和韩国在文化上的相似性,改革开放以后,韩国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模式对发展中的中国企业集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金融危机后韩国企业集团的全方位溃败,以及当前韩国企业集团的困境,都给我国企业集团敲响了警钟。韩国企业集团的问题我国企业是否存在?将来会不会遇到?是否有些问题现在就可以避免?可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所以分析和研究韩国企业大型集团发展模式对起步期的中国企业集团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韩国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历史。韩国企业集团发展共分为五个阶段,从起步到现在的缓慢恢复期,每个阶段都在发展规模、政府政策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特征。本章最后结合欧美企业集团发展史,分析了韩国企业集团发展的历史进程特征。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韩国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的特征。本章主要从四个方面具体展开,首先是韩国企业集团与政府的关系。其次是韩国大型企业集团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再次是韩国大型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的关系是其多元化的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最后分析了韩国企业集团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各部分穿插了穿插了与日本、台湾、欧美企业集团模式各自特征的比较。结合以上特征,本章的结尾对韩国大型企业集团对韩国经济的积极和消极意义作了总结。 第叁部分,主要从实证角度对韩国企业集团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本章选取了叁星、现代为研究对象,从战略、企业文化、处理危机能力、集团治理的方面比较了它们各自的具体发展模式,试图获得对我国集团发展有意义的东西。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韩国企业集团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本章首先介绍韩国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摘要了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和历史,其中一些方面与韩国作了比较,从而阐明了韩国企业集团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本章的最后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韩国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的借鉴,包括企业治理、与中小企业关系、多元化发展战略、与政府关系。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规划。
雷光华[4]2013年在《价值导向的集团管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于集团管控问题的研究,既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又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企业集团是一种重要的现代经济组织形式,反映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实力。改革开放叁十年来,我国企业集团蓬勃发展,到2012年已有79家企业集团跻身世界财富500强排行榜,但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管控能力整体偏弱、亟待改善;对集团管控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母子公司关系的研究上,基本属于资本控制的范畴,缺少更进一步的探索。这很不利于我国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也不利于我国企业集团在新的市场和科技环境下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因此,研究探讨集团管控提升我国企业集团价值创造能力的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学术角度而言,集团管控的概念,产生于我国企业集团的管理实践,还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内涵具有动态性,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必要,其理论基础、研究取向和研究内容都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以2007至2011年间上海和深圳两地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中选取的企业集团为样本,以我国企业集团发展和管控现状为背景,运用规范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相关理论和既有文献回顾与综述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集团管控以下叁方面的问题:(1)适合我国现阶段企业集团管理实践需要的集团管控究竟是什么?(2)如果价值创造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长期目标,那么集团管控对企业集团的价值创造有什么影响?(3)从集团管控的后果看,构建什么样的集团管控框架以促进我国企业集团的价值创造?通过研究,本文发现:(1)企业集团是一个由行政关系、产权关系和网络关系等基本关系构成的企业网络,是一个企业引力集合的价值创造系统,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对立统一。所以,集团管控,应是协调集团基本利益关系,管理集团风险,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是对企业集团这个价值创造系统的驾驭,是基于所有权的资本控制和基于经营权的价值管理的统一。集团管控是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部分。集团管控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本控制和价值管理。(2)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指数与EVA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实证结果表明,集团管控是对价值创造驱动因素的驾驭,其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在国有企业集团里源自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内部监督,在非国有企业集团则主要通过内部监督实现。因此,现阶段我国企业集团的集团管控应该强调以价值为导向,提升企业价值的途径,主要通过加强内部环境和内部监督体系建设来实现。(3)价值导向的集团管控框架包括资本链管控、价值星系管控与风险网管控。资本链管控是对企业集团链状的行政关系和产权关系的协调、管理与控制,主要表现为纵向管控;价值星系管控是对企业集团价值创造、业务协作的网络关系的系统管控;风险网管控是对包括资本链管控和价值星系管控在内的企业集团全方位、整体性、立体的管控。本文的主要创新和贡献表现在研究内容和研究角度方面。在研究内容方面,本文重新界定了集团管控的概念和内容,构建了价值导向的集团管控框架,得出了现阶段我国企业集团管控提升企业价值主要通过加强内部环境和内部监督体系建设实现的结论。在研究角度方面,目前关于集团管控的研究,多在管控模式和手段方面,直接涉及集团管控后果的研究很少,从实证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就更少。本文独到地从价值视角,比较系统的从规范和实证两个方面对集团管控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理论上分析界定了集团管控的概念与内容,从实证上验证集团管控对价值创造的影响程度,研究直接涉及集团管控的后果,将管理控制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由单体企业扩展到企业集团,由分散扩展到综合,从而丰富了内部控制与管理控制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术界对集团管控研究的范围,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
傅国文[5]2005年在《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农业产业化按照市场规律,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通过不断优化农畜产品结构和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促进农业向绿色、有机、安全食品上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批具有强势牵动作用的龙头加工企业。新型工业化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重视科学技术进步,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高度拉长农业产业链,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能够做到既促进农业产业化,同时又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集聚,并为中心城镇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理论为依据,细致深入地分析了黑龙江垦区农业企业集团的发展。研究以黑龙江垦区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和集团管理模式为对象,利用了比较归纳分析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一般分析与特殊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总结国内外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理论及发展的基础上,对黑龙江垦区农业企业集团管理发展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建立了企业集团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集团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评价了企业集团的社会效益。具体来说,全文共分为十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与思路。第二部分企业集团化的基本理论。在对国有企业集团化的公共选择理论、当代西方规制理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规模经济与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控制模式,为本论文论述奠定了基础。第叁部分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主要介绍了韩国企业集团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日本企业集团股权结构与市场竞争,比较了美日企业集团成长历史及追求经济效率方式和欧美企业集团的不同,总结了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第四部分黑龙江垦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进程。实行财务包干,适时向所得税制过渡、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农场套家庭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改革企业领导体制,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全方位推进企业制度创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推进垦区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配套改革,建立和完善农垦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第五部分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化发展现状。介绍了黑龙江垦区实现集团化的优势和集团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化发展分析。分析了黑龙江垦区产业链延伸、联结的条件、思路与步骤,论述了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条件,创建了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第七部分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管理体制分析。先介绍了大型企业集团通常采用的组织
花逢源[6]2011年在《湖南富兴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湖南富兴集团抓住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不断地开拓创新,逐步成长成为一家具有相当实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随着集团经营规模、经营领域的不断扩大,集团财务管控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本文考察国内外关于集团财务管理的相关研究,运用财务战略管理及相关理论,研究适合企业集团发展的财务管控模式。集团财务管控模式分为集权型、分权型及集分权结合型。本文比较了不同类型管控模式的特性及优缺点,根据富兴集团的企业文化、公司治理及多元化经营的特点,分析上述因素对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的影响,并用纳什均衡模型进行分析,发现集团总部与下属单位对财务集权指令的不同应对策略,进而确定适合富兴集团发展的集分权结合财务管控模式。在确定集分权结合的财务管控模式基础上,本文首先建立了集团财务职能定位模式,通过分析集团的公司治理状况,确定财务委派制主导的职能定位模式,并建立对应的财务职能调整体系;其次,导入财务共享模式,通过技术支撑体系,建立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再次,通过资金管理制度的设计,构建集团资金结算中心,规划内部银行运作体系;然后,引入全面预算模式,建立双向沟通的预算编制与执行模式,并进一步建立预算分析与考核机制;最后,通过对集团财务风险的分析,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和财务预警机制。富兴集团通过建立上述财务管控模式体系,提高集团整体财务能力,形成较为完善的财务治理结构,改善集团的公司治理状况,有利于推动集团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郭全中[7]2004年在《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研究》文中认为集团公司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的综合国力,而治理和管理体制作为集团公司的核心问题,对集团公司的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研究集团公司的治理与管理体制就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以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管理理论为主,特别是以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为理论基础,吸收和借鉴比较制度分析、产业组织理论、过渡经济学、组织理论和相关管理理论等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分析。沿着“股权结构→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集团公司行为”这条主线,从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和案例研究叁个角度系统地研究了集团公司的公司治理和管理体制。本论文共分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2、3章,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4、5、6章,对集团公司的治理与管理体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第叁部分为7、8章,结合我国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每一章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导论,说明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作了简要回顾,对论文中涉及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全文的结构和内容、研究视角与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进行了概括性的说明。第二章是基本理论概述。首先,在介绍古典企业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的主要流派和观点的基础上,从交易费用、企业家、组织经济性、内部金融市场和企业网络等视角研究了企业集团的形成,认为企业集团是一种介于企业组织和市场之间的一种“中间型组织”。其次,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的定义,认为企业集团是以核心企业为核心,以产权为主要联结纽带而组建的联合体。而集团公司是以核心企业和母公司为核心,以产权为主要联结纽带而组建的多个平等法人的法人联合体。企业集团与集团公司的本质区别在于:一是法律地位不同。集团公司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具有法人资格,企业集团是法人企业的联合,其本身不具备法人资格。二是结构层次不同。就集团公司而言,无论它有多少子公司,但由于集团公司内部推行资产一体化,其内部单位都紧密联合。企业集团由于内部联合的不同,而呈现出组织结构上的多层次性。第叁,研究了企业集团的类型、特征、作用与优势。第四,通过分析股权、股权结构以及股权结构对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的影响,认为股权结构是集团公司治理和管理体制的基础,要实现集团公司的有效运作,必须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第五,对公司治理的产生、定义、特征及理论进行了比较、评述和研究,认为公司治理主要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股东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解决途径为: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制衡机制、建立起有效的经营者选拔与激励约束机制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第六,分析了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产权关系、法律关系、交易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关系。第叁章是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关系。认为二者统一于实现财富的有效创造,管理不仅处理生产关系问题而且处理生产力问题,而治理处理的是生产关系问题,可以说,管理是管理架构,治理是法律架构。管理架构是实质,法律架构是形式,实质决定形式。第四章是集团公司的治理。首先,认为适度集中和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有助于形成有效的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并对集团公司治理与一般企业的治理区别进行分析,分别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角度、公司治理机构、经理层的激励约束机制、信息披露、市场、政府和法律等方面对母公司和子公司自身的治理进行系统研究。其次,研究了集团公司对不同成员企业的控股方式,对于那些在集团内处于最重要地位的业务,应该实行事业部或分公司的组织形式;在集团内处于重要地位的子公司,母公司可以采取独资形式或通过持有其50%以上的股份,获得对其绝对控股权;地位相对次要的子公司,可以采取相对控股和参股的方式实现控制;对于地位不重要的公司,可以采取参股形式或单纯的契约关系。第叁,从母子公司董事会之间的关系和子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来源两个方面研究了母公司对成员企业的治理。第五章是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首先,讨论了责任中心的划分,母公司一般是集团公司的战略决策中心、资金调度中心、资本运营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信息中心,子公司作为集团发展战略的实施单位,是商品经营中心和利润中心,参股公司作为集团的投资,是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其次,分析了母子公司各自的功能定位和母公司的组织结构。第叁,研究了母公司对其成员企业的股权控制型、行政控制型、参与控制型和平台控制型四种控制模式,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第四,认为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应采取母子公司体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集团公司的股权控制、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审计控制、考核管理和日常监管,并以中土畜总公司和中茶子公司为例,研究了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治理与管理体制。第六章是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比较研究。从集团公司概述、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和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对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四个国家的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第七章是中国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首先,探讨了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阶段和组建模式。其次,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股权结构非常复杂、股票种类繁多;股权过度集中,而且大股东之间持股比例相差悬殊;国有股比例过大;股权缺乏流动性;股权构成单一化;法人股中含有高比例的国有成分和存在大量关联股东;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导致股权的不平等。第叁,研究了上市子公司的治理现状:国有股一股独大导致治理的制衡机制严重弱化;董事会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严重;监督机制弱化;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外部治理机制不健全;“新叁会”与“老叁会”职能紊乱、相互掣肘;信息披露状况不佳。第四,分析了集团公司管理现状:集权或分权过度,母子公司关系不顺;组织结构不合理;母子公司之间存在不正当的关联关系;母公司功能的发挥不到位;母公司常常干涉上市子公司的日常经营;母公司的职能不健全;关于集团公司的法律不完善;财务管理存在失控现象;对于核心企业的控股权不够。第八章是完善中国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首先,构建适度集中、股权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措施为:降低控股大股东的股权控制度、降低国有股比例、增强股权结构的流动性、培育多元化的持股主体、完善资本市场、完善股东权益保护体系。其次,完善集团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与独立董事制度、强化监事会的职能、加强资本市场的外部治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债权人治理机制、促进经理人才市场迅速成长、规范公司制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确保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健全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和剥离辅业,实现集团公司的整体上市。第叁,完善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主要有健全和完善母公司的功能、处理好集分权管理、在强化母公司产权功能的基础上明确集团内部的产权关系、合理划分集团公司的责任中心、绝对控制集团公司的核心业务、优化集团的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能机构、处理好母公司与上市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母公司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关系、处理好大型集团公司母公司与上市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妥善解决存续企业问题与完善法律体系等措施。本文在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管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创新性尝试。1.把治理和管理体制结合在一起对集团公司进行研究,并且从对单一法人制企业的研究拓展到对多法人的集团公司的研究。2.认为股权结构决定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3.对管理与治理的关系进行了准确界定。认为管理是一个更广的范畴,它不仅处理生产关系问题,还处理生产力问题,而治理处理的是生产关系问题;治理是法律框架,是形式;而管理体制是管理框架,是实质。4.在研究视角上,沿着“股权结构→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集团公司行为”这条主线,从理论、国际比较和案例研究叁个方面,对集团公司股权结构、治理与管理体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阐释。5.在研究方法上,综合利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并使用案例研究的方法。6.建立了一个模型,通过描述纵向型集团公司中集团公司母公司如何协调上、下游成员企业的生产,说明集团公司母公司对成员企业的决策和协调。7、系统深入地研究了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并对健全和完善我国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提出了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吴振民[8]2009年在《集团企业母子公司财务管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日益改善和投资环境的健康发展,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壮大走上集团化经营的道路,但随之而来的是由于企业快速发展与内部机制的不完善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其中最为出资人和管理者所关切的是财务管控问题。本论文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下中小集团企业的特点,以集团企业母子公司在财务管控模式上的选择这一角度作为切入点,来深入研究如何创新集团企业母子公司财务管控模式。并以瀚海集团这一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成长期高科技企业为例,跟踪、探索其在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和运用上所进行的大胆尝试,分析集团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财务管控模式及其优缺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财务管控模式的创新原理,探索集团企业母子公司如何制订和使用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控模式。通过对集团企业财务管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作者认为,现代化的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不应该桎梏在某一模式上来,企业集团在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和制订上,应充分考虑母子公司财务变革的承受能力,审慎组织和领导变革活动,规避或降低变革风险。集团企业母子公司财务管控模式的有效运作,应以集团战略为出发点,以财务监控、人力资源管控和信息系统等作为支撑,实现过程监督控制和及时纠偏,最终实现集团整体战略目标。通过对集团企业母子公司间财务管控模式及瀚海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的探索研究,可以发现财务管控模式也确实是一个因企业而异的东西,不可能一个模式完全适合任何企业,也不可能一个企业完全运用一种模式,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它需要企业不断的更新观念、不断的寻找适合母子企业财务管控的方法和渠道,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建立坚实的财务基础,才能基业长青、立于不败之地。
孔寅[9]2010年在《基于组织架构的国有煤炭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国有煤炭产业整合重组的政策背景出发,通过论述煤炭企业重组现状,揭示我国国有煤炭企业集团化过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管理控制问题。通过引入组织架构的概念和理论体系,提出建立以组织架构为基础面向企业战略目标的的管理控制体系,其中包括授权机制即组织结构设计、公司治理、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四个基本的要素机制,以及管理控制的保障体系即企业道德文化机制。为了确定管理控制要素机制对管理控制对象的影响程度,本文应用实证分析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自变量即管理控制要素和因变量即管理者行为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结果揭示了对于管理者来讲,最重要的管理控制要素是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本文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炭企业重组的现状和实际中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组织架构的管理控制体系,并分别对组织结构设计、公司治理结构、绩效考核体系及激励机制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给出可行的设计方案。本文最后将正在筹建的山东煤炭大集团作为应用案例,通过分析其组建背景和企业现状,对未来将要成立的集团管理控制提出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管理控制体系和方案。
付春满[10]2008年在《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推动我国企业集团转型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本着“立足实践、探索实践、服务实践”的宗旨,以企业集团管理控制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种理论工具和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对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的内在规律进行系统剖析和理论构建,为今后企业集团的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企业集团视为一个开放的、进化的系统,以母子公司之间的管理控制规律剖析为重心,对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的内在机理和运作形式进行深入地研究,注重从理论构建和实践操作的角度锻炼研究内容,从而增强整体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在具体研究内容的布局方面,本文对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的规律进行深入剖析和理论构建,以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的内涵剖析为出发点,以系统的眼光审视企业集团的管理控制,并提出一个系统的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框架;在这一框架的指导下,本文从构成要素、管控机理、管控体系、管控模式、管控方案和管控评价等多维角度对企业集团的管理控制规律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表现为:○1研究并提出了一个系统的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理论框架;○2研究并提出了企业集团的内在管理控制机理;○3研究并提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企业集团管理控制体系;○4研究并提出了一个关于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韩企业管理比较的借鉴与启示[D]. 赵大远. 复旦大学. 2003
[2]. A集团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 郭媛萍. 昆明理工大学. 2013
[3]. 韩国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研究[D]. 张峰.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4]. 价值导向的集团管控研究[D]. 雷光华.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
[5]. 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化发展研究[D]. 傅国文. 东北农业大学. 2005
[6]. 湖南富兴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研究[D]. 花逢源. 中南大学. 2011
[7]. 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研究[D]. 郭全中. 中国人民大学. 2004
[8]. 集团企业母子公司财务管控研究[D]. 吴振民.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
[9]. 基于组织架构的国有煤炭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研究[D]. 孔寅.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
[10]. 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系统研究[D]. 付春满. 天津大学. 2008
标签:工业经济论文; 集团管控论文; 企业管理模式论文; 风险管控论文; 管控模式论文; 管理控制论文; 韩国企业论文; 财务系统论文; 财务共享中心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风险价值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