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行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中,各地区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理念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回顾了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成就,总结出在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制定、ICLR-GSM模型维度与关键过程域之间的关系两方面,论述了我国基于“智慧国土”背景下区域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目标制定路径的探索方式。
关键词:智慧国土;国土资源信息化;路径制定
前言:随着我国国土资源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工作统筹的若干意见》,对“十三五”期间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工作重点提出了若干意见,并要求我国构建出覆盖全国的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国土”。
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实质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应用重点,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核心,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属于一项综合性质的基础工程建设。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基本任务就是为国土资源提供调查、管理、服务工作的信息化流程。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也突显出了区域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制定,不仅是现代化国土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国土资源科学性和高效性使用的有效途径。只有找到最科学的方式来进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找到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实现科学发展观指导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1]。
总体来看,我国通过十多年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为我国实现统筹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积累了很多社会发展经验,涌现出一大批专业人才。另外,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国土资源管理目标,有效支撑了我国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这在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通过不断加强区域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能使我国国土资源整体实现协调发展,有利于“智慧国土”的形成。
二、区域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目标制定的路径
(一)逻辑模型的建立
关于区域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并在后续发展中形成了多种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评价方式,如弱本信息化指数模型法、波拉特法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信息化评价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在“面向过程”的评价理念指导下,人们建立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目标设定逻辑结构模型(简称ICLR-GSM模型)。该模型在使用过程中以过程控制为主,以动态信息设定为基本导向,并从系统角度出发,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协调发展的环节和内容,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明确目标。
一般来说,ICLR-GSM模型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分成五个建设等级:初始级、基本级、完备级、先进级和指挥级,这些等级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规划出正确建设方向,有利于国土部门在整合资源过程中分清轻重缓急,杜绝贸然行事。在ICLR-GSM模型中,每个等级均可以通过“软件以及硬件环境、管理机制”等维度确定其特征和含义,从而确保ICLR-GSM体系结构更加完善,让人们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情况有一定了解,还可以对国土资源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对未来发展做参考。
(二)ICLR-GSM模型维度和关键过程域
1.ICLR-GSM模型维度
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抓住一些核心要素,比如软件和硬件设备、管理机制、信息技术使用水平等。首先是软件和硬件设备的使用情况,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软件和硬件设备是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其中硬件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档案室、监控系统、计算机设备等。软件包括相关办公软件、自动化管理软件、门户网站等。其次是管理机制的建立,要想促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其中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评价和反思等。最后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问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对基础软件进行简单操作,便可以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最基础应用,之后再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国土资源日常管理工作中,促进管理工作的相互融合,最终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2.ICLR-GSM模型过程域
根据上述模型维度的论述,人们可以对ICLR-GSM模型中的五个建设等级进行分别定义,从而确定出每个等级目标中的关键过程域。只要每个建设等级中的过程域全部达成,就代表着该区域中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达到了成熟水平,并有机会向更高的发展领域迈进。根据相关研究人员对评价维度的最终总结,发现了27个关键过程域,这27个关键过程域也可以帮助ICLR-GSM模型建立时对五个建设等级进行更清晰、更合理的解释和阐述[2]。
3.先进度等级与关键过程域之间的关系
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各个先进度等级中都包含了很多个关键过程域,不同过程域在建立时都有不同的预设目标和不同的实践任务,而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具有可执行性和可测量性。如果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实现了过程域中的全部实践活动,则过程域的设立目标也就彻底达到了,同时也说明了该国土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很成功。
(三)ICLR-GSM模型的实证研究
本文以某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为例,介绍了ICLR-GSM模型的具体应用要求。
1.实际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虽然该省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其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第一,该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出现了严重失衡现象,造成了某些地区存在信息不全问题,影响了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度。第二,信息化网络覆盖面狭窄,跟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县级联网数量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二,与智慧国土中提出了全面覆盖要求也存在一定差距。第三,经费投入单一,造成信息化建设后期缺乏保障,而且资金投入严重缺乏整体性和延续性。
2.ICLR-GSM模型下的智慧级目标实践
研究人员通过智慧级详细解释,确立了五个过程域的目标,然后通过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等级以及几个核心要素,成功设立了27个关键过程域。通过上述分析,得出该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建设目标,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依托于省内信息网络,实现了国土资源遥感监测、电子信息平台、监管平台的建设,再通过国内领先的“智慧国土”的建立,全面实现了国土资源的网上办公、网上审批以及网上交易和服务等各个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应用,有效提升了政府的服务质量,让该省的国土资源利用率全面提升[3]。
上述目标的制定路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构建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第三,完善国土资源业务网络,建设省级电子政务平台。第四,建立起国土资源监管技术支撑体系。第五,加强省级门户网站建设,实现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的根本提升。第六,推动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确保信息输送、存储等过程的安全性得到提升。第七,打造一流的专业团队,为区域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条件。
总结:综上所述,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帮助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域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迎合了我国“智慧国土”的发展背景,同时实现了我国国土资源整体协调发展。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会更加深入,相关研究人员应进一步提高对区域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目标制定路径的探索,为我国国土资源的最大化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左明章,卢强.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创新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7,01:91-98.
[2]李云新,吕明煜.湖北省推进“四化同步”的实践探索及政策启示——基于22个试点乡镇改革实践的考察[J].江汉学术,2017,01:111-117.
[3]尹鹏程,凌海峰.时空信息云平台技术在国土资源信息化中的应用探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7,01:7-12.
论文作者:曾燕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国土资源论文; 信息化建设论文; 国土论文; 模型论文; 过程论文; 目标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