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澳工程研究中心比较研究_产学研合作论文

中美澳工程研究中心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中心论文,工程论文,美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一种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工业竞争力的制度创新形式,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先后组建了工程研究中心。对我国来说,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一种产学研官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目前尚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必须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工程研究中心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本文通过对中美澳三国的工程研究中心的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工程研究中心计划的有效运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化研究;产学研合作

1 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沿革与历史背景

美国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成为世界头号工业技术创新领先者。然而进入80年代之后,美国却日益受到日本和西欧各国的强有力的挑战,逐步丧失了在工业技术创新上的领先地位,并面临由此带来的机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下降、就业水平下降和经济出现衰退的困境。为此,在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开展了一系列合作研究计划,以克服工业界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工程研究中心(ERC)计划。

美国ERC计划作为扭转美国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下降的重要措施,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自70年代到80年代末实施的三项重大计划之一,即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IUCRC)计划、ERC计划和科学技术合作研究中心计划。ERC计划是在IUCRC计划实践经验基础上以其为构建框架建立起来的。该计划于1983年开始,其主要措施就是在一些较有研究实力的大学建立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工业界和学术界广泛而积极的参与,提高以大学为代表的学术界进行跨学科的工程化技术研究的能力,促进工业界的技术创新扩散,向工业界提供具有工程化技术背景的工业技术研究人员,为美国工业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到1994年底,美国已建立起21个ERC,涉及到来自727家公司的1000多个合作伙伴。

澳大利亚于1990年开始其合作研究中心(CRC)计划。该计划的性质与美国的工程研究中心计划相似。其目标是通过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澳大利亚的R&D的有效性和效率,从而使R&D尤其是某些关键工业领域工程化技术能跟上国际上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澳大利亚CRC计划起因与美国有所不同,它出于如下一些考虑:①科学技术资源的地理性和制度性过度分散状况,严重影响了国家R&D水平的充分发挥;②必须改变以往的科学技术发展与国家目标的实现结合不够紧密的状况;③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当代技术发展迅猛的现状,使教育规划能充分满足工业界的需要。其核心在于强调提高整个国家层次的R&D水平和R&D资源使用效率。澳大利亚现已有52个合作研究中心被批准成立,涉及到6个主要的工业和R&D领域:制造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矿业和能源;农业和农用机械制造;环境技术;医学科学与技术。必须指出的是,不仅是制造技术领域的合作研究中心,其它领域的许多合作研究中心也是以制造技术和工程化技术为导向的。由于合作研究中心计划的总投入已占澳大利亚R&D投入6%左右,因而该计划将对澳大利亚的R&D和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一直困扰着工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问题就是技术成果转化率低下,技术开发与生产以及技术开发与市场化环节之间存在严重脱节的状况。这一方面是由于工业界缺乏足够的工程化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产学研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有鉴于此,并受到美国ERC计划的启发,我国也开始推行工程研究中心计划。1990年,国家计委开始了一个试验型工程研究中心计划,并于1992年开始正式运行。至1995年已成立了12个中心。该计划为其它产学研合作计划提供了不少经验。此后,在世界银行的支助下,国家计委正式开始了工程研究中心计划建立约40多个工程研究中心。

我国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一种产学研官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目前尚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缺乏现成的经验;另一方面尽管美国和澳大利亚已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中国的实际情况却与之有较大差别,使得中国必须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工程研究中心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本文通过对中美澳三国的工程(合作)研究中心的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ERC计划的有效运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2 工程研究中心比较研究框架

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一种产学研官的合作组织形式,其有效运作取决于中心各参与方之间的合作状况及其所选择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其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ERC的外部制约因素。作为ERC运行组织环境,它直接影响到ERC目的和性质,进而在很大成程度上决定了ERC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选择(见图1)。

图1 ERC系统与影响机制

ERC的外部制约因素包括经济、技术、教育等多方面因素,主要是如下一些方面:①经济发展阶段,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ERC经济资源投入;②技术资源状况,包括技术资源的数量、分布和质量;③与R&D合作研究有关的法律环境,特别是与技术创新扩散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④工业界技术水平,尤其是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水平;⑤大学/研究机构技术研究水平,尤其是工程化能力,因为这决定了工业界与学术界能否能进行充分有效的合作;⑥工程化教育状况,因为产学研的合作要求参与者具有一定的工程化知识背景和工程化技术研究能力。

3 工程研究中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及我国ERC模式选择问题

中国ERC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分别建立在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我国已建和拟建的46家工程研究中心中,中心组建者主要为研究机构和大学,其中研究机构有35家,大学15家。此外,还有8家企业作为主体参与了中心的组建。而美国和澳大利亚均把大学作为ERC载体,如美国把ERC建立在大学内,而澳大利亚则把CRC尽可能地建立在大学内或其附近。由于ERC的载体类型不一,使得中国在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

美国ERC采取中心主任负责制,并设有工业顾问委员会。工业顾问委员会由一些专家、学者和工业界代表组成。中国ERC与之相比,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实行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并设有与美国ERC工业委员会对等的技术委员会,负责对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的重大技术决策进行技术咨询和技术论证。澳大利亚CRC的组织结构则采取在管理董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由中心主任对其负责;此外还设有研究委员会、技术和商业委员会和教育委员会,分别负责中心的研究、工程化和商业开发以及教育职能。

S.Liyanage和H.Mitchell通过对澳大利亚合作研究中心的考察,把CRC的管理模式分成三种类型,即公司型、研究型和混合型。公司型采用公司化管理,并把工程化和商业应用职能置于研究和教育职能之上。研究型的组织结构设计是依据技术开发需要进行的,其活动涉及到技术开发的各个环节,在管理上给研究人员以很高的自主性。而混合型则兼具前两种类型的特点,把研究、工程化和商业应用及教育职能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澳大利亚CRC以研究型居多,混合型其次,美国ERC则基本上属于研究型。

对于中国ERC来说,基本上属于公司型,或者说具有很强的公司化倾向,一般都很强调工程化和商业应用职能,而对ERC的教育职能重视程度不够。澳大利亚CRC也有类似情况,对教育职能重视不够。

相对而言,我国推行ERC计划的困难相对要大得多。这主要体现在缺乏足够资金、人才和运行经验。对于美国的ERC而言,由于具有丰富的产学研合作管理经验和较好的产学研合作传统,产学研官能有效地建立起适合工程化研究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澳大利亚尽管与我们是同时起步,但由于它的R&D体制和市场机制与美国在很大程度上的近似性,它能更为有效地吸取和应用美国的工程研究中心经验。中国则由于R&D体制和市场机制方面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国必须探索适合国情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4 中美澳工程(合作)研究中心的综合比较

中美澳工程(合作)研究中心的综合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中美澳工程(合作)研究中心情况比较

5 讨论⒌1 中国ERC的模式选择问题按世界银行要求,中国ERC均为市场导向的嬴利性公司,采用公司化管理。由于存在较大的还贷压力,这种嬴利倾向就表现得更为明显。这种公司化作法,对于改变以往的技术开发与生产及市场化相脱离的状况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要想使ERC在提高中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工程化技术水平方面发挥其应有作用,公司化作法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一旦实行公司化,ERC出于嬴利的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对自己开发出的工程化技术有所保留,甚至直接把工程化技术进行商业化,以获取由于技术垄断带来的市场利润。这种不利的倾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在一些ERC的运行中表现出来,并对产学研的有效合作形成障碍。所以,ERC不应过多地介入商业化领域,以避免由于追求赢利而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应把重点放在竞争前工程化技术(pre-competitive technology)上,即对提高工业界竞争力有关的通用关键技术和重大工程化技术。ERC可以通过向工业参与者转让技术使用合作权获得工业界资助,或者以开发出的工程化技术,或者以开发出的工程化技术为基础,向外辐射出一个工程化技术公司,由该公司介入商业化嬴利过程;而中心与此公司之间不存在隶属的关系,不介入公司的管理和运作过程,它们之间只存在技术上的联系,即中心向公司提供技术使用权或把技术转让给公司,从而获取技术转移费用来满足中心自身发展的需要。

⒌2 中国ERC的技术定位问题中国ERC面临的另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技术选择与技术定位。由于工业界工程化技术水平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对薄弱,使得ERC在技术选择和定位上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如果单纯地追求技术的先进性,那将面临无法把工程化技术产业化的困境。这也是中国ERC计划与美国ERC技术有所不同的地方,由于美国工业界具有较强的工程化技术水平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对工业界来说,开发高层次的下一代工程化技术对其长期的战略发展更为重要。中国的ERC必须在技术发展的长期目标和短期发展需要之间进行均衡的考虑。一方面要开发一些对工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性工程化技术,为工业未来的竞争力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必须针对中国工业的技术水平现状,通过促进产学研合作来提高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此外,ERC也可以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在以往的技术引进实践中,工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效果往往很不理想,其中工业界缺乏足够的技术消化吸收能力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改变这种技术引进过程中的“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状况,ERC可以发挥自身在技术开发中的能力优势,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向工业界进行技术转移和扩散,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工业技术资源的使用效率。

6 结论

中国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一种产学研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对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工业竞争力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ERC在运行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影响ERC有效运行的障碍因素。因此:

⒍1 为了解决我国工程研究中心的资金相对不足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促进工业界的有效参与。这包括提高工业界对高水平技术尤其是工程化高技术的需求;消除产学研之间存在文化差异的障碍;建立起完善的技术创新的技术转移法律框架,从而为产学研合作创造很好的法律环境,也为ERC的有效运行奠定基础。

⒍2 由于ERC现有的赢利性公司化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运行,必须选择更为有效的模式来取代它,并且这种新模式对促进工业竞争力提高是有效的。

⒍3 ERC在技术选择和定位上必须有一个综合性考虑,要在技术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指导下,兼顾一些对提高当前工业界技术创新水平有关的工程化技术研究和开发,即把先进性和现实性完整地结合起来。所以,ERC不应过多地介入商业化领域,以避免由于追求赢利而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应把重点放在竞争前工程化技术上,即对提高工业界竞争力有关的通用关键技术和重大工程化技术。

⒍4 ERC可以介入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过程,以改变技术引进过程中存在的“落后-引起-再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状况,并采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对ERC活动的参与,以保证ERC对提高工业竞争力的有效性。

⒍5 改变以往在ERC的运行过程当中对工程化教育重视相对不足的状况,通过提高对工程化教育的认识,消除产学研官之间的文化差异和障碍,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并为工业界提供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具有工程化知识背景的技术人才。

收稿日期:1995-11-28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s

in US,China and Australia

Xu Qingrui,Guo Bin,Chen Jin

(Research Center for Management Science & Development Strategy Zhejinag University)Abstract:As a new institutionalize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oganization ,US,China and Australia have established their own Engineering Researc h Centers Programme successively to promote cooperation efficiency among industry,university and institute,as well as to improve national industy competitivity.Because of the relative short running period,China’s ERCs are still in transient stage and lack ofenough experience,and also have encounted some problems in their running.And still more,the real national condition for China is very different from US and Australia,so China has to exploit its own management mode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ERCs programme.This paper try to gain some inside look into the management mode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ERCs by the comparativestudy of ERCs in US,China and Australia.Keywords:Engineering Research,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Industy-University-Academy Collaboration

标签:;  ;  

中美澳工程研究中心比较研究_产学研合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