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教师进修学校 鲁志波
今天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人口大国,但不是人才大国,是经济大国,而不是经济强国,是中国制造,却不是中国创造。曾几何时,我们的“四大发明”等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为什么如今却被英美等发达国家甩到在了后头,当然这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然而,我认为归根结底是人才核心素养的问题,是培养人才环节的出发点的问题,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是否出了问题,我们的许多教育同仁们也日益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提出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探究”这一研究课题,探究“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就是教育目标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一个总体答案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接下来的问题是:何为健全人格?这一问题便涉及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上概念,是指导学科一切教学活动的按钮,也转化为学生基本素质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这一课题的定位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关系到培养人才的方向,关系到教育改革的走向,甚至关乎我们民族的未来。
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诠释
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所必备的核心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首先是一个家庭成员,但是他们总要经过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成长为社会的人,国家的人。需要成长、成人、成才、成就未来,成就民族,核心素养正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这是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不能完全填满学生的生活空间,要留有更多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更具有潜力和创造力,因为学校教育绝不会给学生的人生画上句号,而是给学生人生做好准备 ,准备好攀登顶峰的阶梯,准备好搏击海浪的舟楫,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的是将来更强的更新与创造,这也是世界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学生的核心素养应以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构建模型,应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的课程标准体系,解决好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只有找到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DNA,才能给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使学生成为“大写的人”、“民族的人”、“中国的人”,乃至“世界的人”使学生可培养,可塑造,可持续的基本素质,能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挑战着课程的设计和评价,也拷问着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素养,从概念到行动,从“知识至上”转向“核心素养”为导向,是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也是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中共同关注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就《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意见稿》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归纳为九大项:
(一)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二)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理解认同和遵从。
(三)国际理解。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
(四)人文底蕴。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科学精神。主要是个体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六)审美情趣。主要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七)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
(八)身心健康。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九)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
这九项素养高度概括了我国教育事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为我们教师的工作指明了航向。我认为九大素养在本质上仍然是要处理好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问题。所不同的是,我要调整一下次序,我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到第一位,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导向,为引领,辐射知识教育的全过程,推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知识教育作为能力提升载体和媒介,能力提升才是目标。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只有保证人才培养的方向,才能让复旦大学的投毒案不在重演,才能让我们党多年培养出来的干部不会重蹈令计划的覆辙。
二、立足教育实践,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有人说,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面临的一场新的革命。我认为,要赢得这场革命的胜利,我们不仅要找到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根本途径与切入点。更要坚守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阵地。我觉得根本途径就应立足教育教学实践,让我们不忘初心,明确方向,继续前进。切入点就应是通过课堂教学培育学科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获得尊严感、荣辱感,国家观念,全球视野。树立“小课堂,大世界”的理念,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延展课堂的广度与深度,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我们都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式,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使学生既能胸怀祖国,更能放眼世界,既是个体的社会成员,更是祖国的建设者,处处以国为本,为国奋斗,具有主人翁意识,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意识。
知识层面,课程设计在内容上体现整合之美,在过程中注重优化之美,在素材里彰显选择之美,在设计上凸显灵动之美。培育学科素养,学科追求,科学精神,不是为应试,而是兴趣激发,学科理想使然,孜孜以求,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为科学献身,追求学科境界。进行学科素质力的发掘,只有学生乘有活力的学科之舟,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教师也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良好的学科素养会带领学生走向灿烂的生命的远方。
能力层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励学生探究认知,启迪发散思维,大胆实践创新。让学生在动态的观察与比较中,形成观世间风云、察万物瞬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广大教师齐心协力,做好顶层设计,高度重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荀子?修身》中有这样一句话“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意思是说: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让我们广大教育同仁们上下求索,驾中国教育之舟,载中国人才精英,驶向广阔的世界海洋,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论文作者:鲁志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素养论文; 学生论文; 核心论文; 的人论文; 学科论文; 等方面论文; 个体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8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