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结构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探讨论文_邢强飞

连体结构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探讨论文_邢强飞

广东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顺德

摘要: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顺应了现代国家蓬勃发展的态势,为了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相较于低层建筑,高层建筑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更高,对建筑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对连体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要求更高,对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刚强度等予以严格控制,做好参数测量、浇筑与转换层的合理化施工,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连体结构施工技术;高层建筑;应用

1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主要表现类型

1.1塔楼设计

实施高层工程建设时,塔楼属于一种重要的连体结构,其在结构上与单体建筑物具有一致性,主要包括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与框筒结构等。在建设塔楼时,要保证塔楼呈现对称性,还要充分考虑塔楼的单体性特点,这对连体建筑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构成很大的影响。

1.2连体设计

开展连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对象为塔楼,且其在结构上和桥梁结构存在着相似性。静态角度来看,该连体结构主要受到纵向与水平上的荷载,而从动态角度来看,连体结构主要负责对塔楼两个端点的振动。

1.3科学做好连体与塔楼间的相互连接

在连接时,应具备慎重的态度,最好选择三种方法来建立连接关系,一个是两个端点都与塔楼进行连接,一个是两个端点都与塔楼进行铰接,最后一个是一端和塔楼实现刚性的连接,另一端能建立起滑移连接。

2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施工特征分析

第一,型钢混凝土结构自身安全性较高,在连接过程中,要保证连体结构的刚度以及竖向挠曲变形几率随之下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二,型钢混凝土结构技术较为先进,相较于传统连体结构,型钢结构的自动化程度更好,且整体施工效率较高。第三,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较强,且刚度能得到有效保障,若是利用有限元对其进行模拟分析,则能证明其侧向位移符合标准,结构竖向沉降变形差以及水平方位位移协调结构贴合需求。第四,型钢连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好,能缓解在地震过程中受到的侵害,且整体延性较强。第五,型钢连体结构的使用面积较大,不仅能有效降低梁高度,也能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

3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要求

3.1抗震要求

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保证安全性与稳定性,其在连体结构操作主要是限于两栋以上的建筑,采用架空连接的方式而形成的,在连接跨度上的设计必须以高层建筑连体结构的基本用途与设计方案为前提。在连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应刚柔并济,选择刚与柔两种连接方式相互结合的方式,强化主体与连接体的合理化连接。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在连体结构上,竖向上的刚度设计极易发生改变,使得整个连接结构变得更为复杂。因此,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物的建设质量,应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抗争效果,是保证建筑安全的重要条件。

3.2整体结构的刚度要求

连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塔楼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其极易产生一系列的刚度变化,是塔楼连接过程中亟待完善的重要关注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连体结构的刚度相对较大,则该区域的刚度突变现象就相对明显,若连体结构刚度相对较小,应简化处理双塔连体结构,以保证连体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4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

4.1科学测量

实施高层建筑施工时,要积极开展施工测量,掌握科学的测量方法与测量标准,结合高层建筑的具体结构系统,对连体结构进行科学性施工。连体建筑结构施工的开展,整个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要素比较多,为从根本上实现对连体建筑结构质量的控制,前期必须做好测量工作,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准性。测量工作的实施,要深度结合结构外形,以达到设定内控点的效果。实施连体建筑结构操作时,要预留一定的孔洞,进而为测量、放线等奠定基础。测量时,应预留好内控点的具体位置与孔洞,避免发生材料、物品等堆放在孔洞周边,这是提高测量精度的前提。测量时,要选择精准的垂准仪,以达到控制内控点的效果。在测量时,可在投点区域水平放置一块有机玻璃,且在激光的重要作用下及时将内控点进行引测,将其引测到有机玻璃之上,保证激光点与十字区予以对准。对准后,应及时将有机玻璃予以撤除,并将内控点引到放线孔的模板上,还要及时弹出标志线。

4.2转换层施工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施工时,需要在高空将两座或多座塔楼连接在一起,而且悬空的高度和跨度大多较大。如果按照常规的施工技术进行连接,对模板的支撑体系会带来较大挑战,一般模板都无法承受这样大的荷载。而且由于是高空作业,模板自身的稳定性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因此,不应该选择这种常规的连接法。笔者认为,连体结构的转换层施工是连体结构施工的重中之重,应该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来加以保障。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就是利用钢梁来进行承重连接。在钢梁安装之前,需要在连体结构两端楼层内安装两台起重设备,以便能够将钢梁吊运至连体结构层。同时楼面内还应该设置好临时的滑移平台,采用卷扬机与滑车来组合成钢梁平移的动力系统。将动滑车组安装在钢主梁两端的吊环上,将钢丝绳从卷扬机中引出,使两套滑车组合连接在一起。钢主梁在起吊之前,需要先进行试吊。第一次试吊的高度应该在0.5m左右,第二次再提升0.5m,在保证所有设备都能够满足起吊要求后,方可进行正式起吊。起吊时两端设备同时启动,运行速度也必须相同,以保证钢主梁起吊过程中的平衡。如果在起吊过程中发现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在吊至规定位置后,进行定位、校正,并焊接,以完成钢主梁的安装施工。

4.3连体结构混凝土施工

连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时,需要在浇筑混凝土的地方进行标高设置,然后根据混凝土由高到低的浇筑顺序进行施工。应先浇筑墙柱等位置,然后再浇筑梁板。浇筑之前需要对所有浇筑点进行明确划分,并保证每个区域浇筑工作的一次性完成。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保湿覆盖养护工作。每个楼层的混凝土浇筑都应该遵循以上的操作步骤,进而完成整个连体建筑的混凝土浇筑项目。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在某个点浇筑一定时间后,使其能够形成一个扇形的坡面,然后再一点点推进。这种循环浇筑的方法,能够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通常在高层建筑连体结构中,混凝土浇筑方式大多采用泵送。在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应该保证输送混凝土管道的平直,而且其强度也应符合要求。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软管或弯管来作为泵送混凝土管道,这样有利于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和混凝土性能的稳定,而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也方便对管道进行清洗和维护。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应避免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一定范围内,垂直于模板进行水平移动布料。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对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工程项目进行深度分析和综合研究的过程中,要对连体结构的建构顺序和相应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建筑连体结构贴合实际建筑要求。而利用型钢混凝土连体结构,能实现施工项目的同步升级以及工序完整,从而发挥技术的高质量优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层建筑连体结构的稳定性,为我国高层建筑项目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涛.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13):37-38.

[2]刘靖,李刚.简析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智能城市,2017,3(01):191.

[3]刘靖,李刚.简析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门窗,2017(01):109.

[4]樊涛.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7):18-19.

[5]王艳.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山西建筑,2015,41(04):37-38.

论文作者:邢强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7

标签:;  ;  ;  ;  ;  ;  ;  ;  

连体结构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探讨论文_邢强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