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果转化论文,防范措施论文,风险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把科学技术从“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也是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要途径。科技成果转化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活动,特别是在科学飞速发展,技术、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更强的重要性和更大的风险性。深入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风险,采取相应的策略对其实施有效控制,即适当化解、转移、分散、防范这些风险,对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类型
科技成果转化在高收益的同时,也成比例地伴随着高风险,其风险类型一般有:技术不成熟性风险、投资分析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购买力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六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前三种风险。
1.技术不成熟性风险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技术不成熟性风险,主要来自科技成果的构思和产生阶段。由于创造科技成果的主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对科技成果的创新做出完全的预测。另外,受自身技术水平、科研力量和投资等限制,也使科技成果在产生过程中就埋下了很多技术隐患,因而影响到科技成果的适应性、先进性、完整性、可行性和可靠性。任何一项科技成果最终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如果在成果的构思和产生阶段不能对成果中技术的适应性、先进性和收益性作出比较科学的预测,就使得成果在初始阶段产生了市场风险,而这种市场风险源于技术本身,因而也属于技术风险。
2.投资分析风险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大量投资,因此,投资分析的准确与否对成果转化是否成功有很大影响。事实上在转化过程中,对转化各个不同发展时期资金需要量的估算常会出现偏差,准确的投资分析往往很难做到。这主要是因为科技成果通常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技术,难以按历史数据进行投资分析决策,只能在估计、经验、统计的情况下进行,因而使投资决策的精确度受到影响。而一旦偏差过大,就为投资埋下了危险和隐患。
3.市场风险 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风险,一般来自于成果的接受者。成果的接受者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例如决策者的业务水平、接受方的配套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很难对科技成果做出科学的评估和对未来市场前景做出科学预测,因而市场风险不可避免。通常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进行两方面科学论证,一是对成果本身,二是对成果接受方的配套技术和管理水平。如果成果本身具有可行性、适用性、先进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再加工上使用方相应的配套技术,就能降低转化的风险。然而现时情况并非如此,人们往往只注重对成果技术的先进性进行论证,忽略了接受方的配套技术和管理水平,致使市场风险层出不穷。
4.社会风险 当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受益人获得较高回报后,其他竞争者就会逐步进入该领域,参与竞争,市场风险就会从接受者转移到竞争者,这是科技成果转化中出现的难以预料的社会风险。另外,社会其他因素变动同样会带来成果转化的风险。例如,国家调整产业政策,若科技成果恰好是被限制产业的适用技术,则存在被限制转化的风险;国家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形势进行宏观调控,若国家紧缩银根,就会使转化所需资金发生筹措困难,从而使转化受挫,产生转化的政策风险等。
5.购买力风险 科技成果转化的购买力风险主要是由于科技成果存在技术不成熟性,加之成果使用人对成果的认知程度低,导致使用人购买欲望不强,因而出现了购买力风险。
6.财务风险 资金问题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问题之一,高投入又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大特征。成果使用人为了尽快获得成果,往往在企业自身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依靠银行贷款来解决问题。如果转化成功,则企业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若转化不成功,企业就要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因此出现财务风险。
二、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特征
1.收益与风险并存 科技成果转化既具有高风险性,又具有高收益性,高风险和高收益同时并存。据国家科技部提供的信息,我国每年有20%左右的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并批量生产,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尤其是深圳,其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高达90%,有力地促进了深圳经济的飞速发展。有关资料还显示,科技成果转化有20%左右的成功率就可收回转化的全部投入并取得相应的利润。也正是因为这样,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风险投资银行,向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风险性贷款。一般说来,高收益的科技项目蕴涵着高风险,低风险的项目只能带来低收益。因此,科技成果转化决策实质上是对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后作出的。
2.风险呈递增变化 一项科技成果从产生到转化成功,往往要经过许多阶段,如科研立项、研究开发、项目鉴定、应用与中试放大、规模生产等,其投入是按阶段逐次发生的,而且,随着时间向后推移,其投入也越来越多,也就是转化失败或中止的时间越往后,则累积投入就越大,风险损失也会随之递增,这种现象可用数学公式来表示。设科技成果从产生到转化有n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投入为I[,i],则累积投入为:
因I[,j]≥0,所以M[,i]随时间的推移而递增。另外,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中,若由于某些原因决定在第I个阶段中止该项目的实施, 但该项目可能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时中止项目所造成的损失不仅是前期积累投入M[,i]的风险损失,而且还有中止项目的机会损失S[,i],其总损失为C[,i]=M[,i]+S[,i]。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中止决策中可利用风险决策方法帮助决策。
3.风险具有辐射和传递性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每一阶段的风险因素都会对后续阶段产生影响。例如科技成果的技术缺陷会导致应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决策失误会导致以后的技术风险,从而进一步导致应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因此我们可以说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具有从前向后的单向传递和辐射作用。若科技成果转化n 个阶段的风险因素分别为a[,1],a[,2],…,a[,n],每个阶段的风险影响分别b[,1],b[,2], …,b[,n],则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单向传递作用可表示为:
b[,1]=f[,1](a[,1])、b[,2]=f[,2](a[,1],a[,2])、……、 b[,n]=f[,n](a[,1],a[,2],…,a[,n])
4.风险具有屏障作用 实践证明,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是成果持有人获得成功的屏障,一旦成果转化成功,这种屏障就会阻止竞争者和模仿者进入,从而对持有人的利益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越高,则风险屏障的作用也越强,能极大程度地保护成果持有人在转化成功后获得超额风险回报
三、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科技成果转化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必须研究和制定相应措施去化解、分散和转移这些风险,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1.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不足是构成转化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借鉴和学习国外风险投资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方式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不足问题的有效措施。近年来,由于高科技产业投资的回报率不高,加之对成功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作用的宣传力度不够及法制的不健全等,造成目前我国风险资本金严重不足,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投资机制来保证风险投资资本金充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正常运行。具体方法可分两步走:
首先,在目前情况下寻求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中,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导,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逐步形成国家(政府)、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准备金、大学后备基金、各种非获得基金会等)、富有的个人资本、大公司资本、私募证券基金、共同基金等多元参与的投资体系。
其次,当各种风险投资机构基本按市场机制运作后,再逐步建立有限合伙制的风险投资机制。这种合伙制的主要出资者称为有限合伙人,而主要经营管理者称为一般合伙人。一般合伙人对生产经营负无限责任,但出资比例很低(一般为总投资的1%), 而取得的回报却很高(总利润的20%再加管理费),在美国私人投资者往往起一般合伙人的角色。有限合伙人一般承担有限责任,他们一方面用合同条款对一般合伙人加以约束,同时也进入董事会对重大决策施加影响,这些人往往是各类机构投资者(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对有限合伙人的出资比例通常有限制(高限与低限均有限制),每种人的权利制衡主要靠各种合同来保证。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风险投资方式,它己使美国经济连续102个月持续增长。
2.建立和完善国际国内高科技成果跟踪体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要发展知识经济,必须依靠高新技术。实践证明,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许多知识密集行业的生产发展几乎100%依靠高科技。 我们只有不断跟踪国际高科技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的高新技术走在世界前列。然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旺与发展,都离不开科技成果的转化。当前,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科技成果的技术先进性和完备性,因此,跟踪国际国内高科技成果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防止出现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前提,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跟踪体系非常必要。
然而目前我国计算机普及率还不是很高(尤其欠发达地区),很多资料数据还没有实现网络化,因此给资料的查寻带来很多不便。当务之急是:第一、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全国统一的科技信息网络;第二、完善技术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技术布场中介职能作用;第三、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如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合作、高级专门人才的国际交往与学术交流等。
3.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管理机制 成功的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对转化风险的分析和防范,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管理机制是必要的手段。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风险管理机构,明确这一机构的职能、权力和责任范围。其次,寻找、分析、预测相关风险因素,建立一定的分析、预测风险数学模型,将整个分析和预测过程科学化、程序化,并利用计算机进行监控,为后续转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三,在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按照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实施战略,较详细地制定出科技成果转化的步骤、方法、技术和发展过程。这是关系转化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第四,为防止出现因转化失败或中止而遭受损失,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转化实施效果的检查和监控,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找出影响因素。第五,针对上述分析,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决策部门,修订实施战略,重新选择技术、方法等,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风险损失。
4.利用保险等方法转移风险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采取以下两种方法可有效地转移风险:一是财务型风险转移,它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将发生的风险损失部分转移给保险公司,但并不转移发生风险的因素。二是控制型风险转移,它通过委托、联合等形式,将科技成果转化的一部分风险因素以及一部分损失由风险的原承担主体转移到另一承担主体。
5.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评估体系 在投资前或运营中对科技成果特性进行评估,预计风险之所在并加以有效控制是降低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关键。衡量一项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大小,从技术上应考虑技术的有效性、实用性、可靠性、复杂性、先进性、可替代性和易模仿性;从产品本身应考虑其功能的独立性、质量的可靠性、产品的创新性、顾客对产品特性的识别程度和售后服务的难易程度等;从市场方面应考虑潜在顾客的需求量、市场份额、竞争情况、新产品导入频率、市场进入障碍、有关法规对市场的影响等。除此之外,还应考虑投资规模、经济效益及资金回收速度等因素。
6.优化社会环境、法规环境和市场环境 目前社会对科技成果的价值估价太低,偏差太大,造成科技成果的持有人宁愿放弃转化也不拱手相让的局面。因此,提高全社会对科技成果的认识,提高企业决策者的科技水平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良性运行的当务之急。科技成果转化法虽然已经颁布3年多,但在实际工作中, 无论是成果的持有人还是接受方,对该法的了解都不够全面,社会对该法规的宣传力度也不强,甚至有一些人还不知道有这样的法律存在,试想这怎么能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呢?可见优化社会环境、法规环境和市场环境刻不容缓。另外,积极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等社会服务体系,也是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