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近期,重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面向全市就业系统组织开展的“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创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主题征文活动正式收官,共征集参选文章102 篇,参选文章从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全方位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失业动态监测等就业创业和失业保险各领域进行了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展现了全市就业系统干部职工“抓铁有痕”、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征文各具亮点,不一而足。本刊篇幅有限,从就业扶贫角度选登其一。
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进程中,大学英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走向现代网络环境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大学英语课堂,营造了一种优质教学环境,运用自主学习、多方参与、情境创设、协作学习、资源共享新型学习方式,依托教学平台实施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实现平台、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四大元素的联动,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扶智抓产业带动就业脱贫
文◎赵翠章
重庆市巫溪县地处渝陕鄂三省市交界处,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巫溪县把扶智抓产业带动就业脱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力助推器,从抓培训提高素质、抓创新产业提供岗位、抓托底解决重点困难人员就业等方面扎实努力,全县8.6万贫困人口就业44605 人,涉及19802 个贫困家庭,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216 万元,增加0.823 万元。
立足市场,施培扶智,促进就业
由“政府配菜”向“群众点菜”转变
坚持把提高贫困群众就业技能作为推进就业扶贫的基础性工作,围绕市场需求和贫困劳动力意愿,加大帮扶干部、贫困群众培训力度,确保贫困劳动力每人至少掌握1~2 项就业技能。落实乡镇(街道)、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责任,开展贫困户培训意愿调查摸底,点对点收集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1.2 万余条,围绕贫困群众急需的山羊养殖、青脆李栽植、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发展等技术,建立培训“菜单”,开设班次、设计内容,实行“群众点菜”式培训,做到贫困群众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以本土厨师培训为例,今年在上磺、下堡等乡镇开设厨师培训班20 余期,以农村留守妇女为主的参培人员达700 余人次,组成红白喜事后厨专班100 余支,解决900 余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达3000 元以上。
2) 阿基米德螺旋线轨迹:扫描轨迹便于规划,易于控制,对机床的要求较低,所以应用很广泛。但是对于回转曲面的加工则不是十分方便,此时常常使用螺旋轨迹。阿基米德螺旋线轨迹如图3(b)所示,抛光磨头从被加工零件的边缘开始,以螺旋运动朝向零件的中心,并以均匀步距向内行进,抛光磨头离工件中心的距离逐渐变小。
由“课堂培训”向“田间实训”转变
在院落里培育“就业农庄” 以乡村旅游示范点为主战场,投入乡村旅游扶贫资金550 万元,扶持建立通城巴渝民宿、徐家一线天、胜利洪仙岩、花台鲤鱼山等95 个“就业农庄”,通过土地分租金、分红享股金、务工得薪金等方式,多渠道为贫困群众提供增收门路,带动1820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 9000 元以上。
由“大班制”向“小班制”转变
首先,相关教师应该注重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与职业发展需求。显而易见,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与普通高中有共通之处,但是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区别。中职院校与普通高中相比而言,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存在差异。中职院校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基于此,教师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应该将教学内容与职业发展需求进行完美结合,从而能够有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新型教学模式,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时效性。基于此,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专业课程与中职语文进行结合。
组织实施“贫困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行动计划”,新开设桃树种植、电子商务、电工等培训课程,新设立大宁河刺绣、桃树种植等6 个特色技能培训项目,重点培训贫困家庭子女、城乡低保户等五类人员,确保贫困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一技能”全覆盖。同时,区分性别、年龄、工种,按照20—30 人规模组成一个小班,进行“开小灶”式培训,改变以往“大班制”培训、“以会代训”、单一集中培训模式,避免培训“一锅煮”,提高培训的精准性。今年巫溪县贫困家庭劳动力、城乡低保户等五类人群累计参训已达19681 人次。
依托资源,主抓产业,带动就业
发展电子商务创业
在村里面发展“就业超市”“我的家”等县内商贸企业下乡,采取“线上+ 线下”模式,发展“就业超市”150 个,销售蜂蜜、土鸡蛋、茶叶、中药材、手工艺品等农副产品,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410 个,人均年增收1.2 万元以上。“古路观峰”就业超市由村集体经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农户代销代售手工艺品、农特产品、农耕艺术品等。2018 年上半年,销售额达162 万元,其中线上(网上)销售22万元,线下(实体店)销售140 万元。通过代销代售,带动46 户贫困户在家发展生产实现就业,预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 万元以上。
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就业
政府制定了新型经营主体贴息贷款措施,鼓励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增效。如专业合作社带动就业 (已组建了713 个专业合作社,培育了1173个专业大户,发展了312 个乡村旅游经营户,直接或带动就业2 万余人)、壮大光伏产业带动就业。巫溪县筹集扶贫资金,建成“集体光伏”121 座,从贫困户中聘请了121人担任光伏保养维护管理员,实现人均每年增收3000 元。四联集团在巫溪投资20 亿元,建设200 兆瓦光伏发电扶贫项目,预计可解决2000 人就业,净收益和就业可直接带动300 余贫困户脱贫致富。
探索五种就业模式
(6)实用跟踪与统计模块。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跟踪和统计功能,方便课程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为课程教师的工作量提供统计功能。可以使用各种课程工具统计课程教师的详细信息并参与课程教学,使学校对课程教师的评价更加客观、方便、有效。
在家门口有“就业车间” 塘坊镇的鸿驰鞋业、明申肥业、文峰镇的龙凤木梳、尖山镇的巴山灵芝等企业,在贫困户家门口设立“就业车间”,吸纳300 余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从事手工编织、来料加工等工作,人均年增收1.5 万元以上。
巫溪县出台了《巫溪县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构建了三级服务体系。第一级是县级运营服务中心面积1.18 万平方米,入驻电商企业25 家;第二级是乡镇与网上村庄、超市、农家店、村级服务中心、邮政所等合作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点)85 个;第三级是淘宝、天猫、京东大平台上开设本地特色馆,与本地平台邮乐购、巫溪商城结合,为本地农产品网上营销提供服务。间接带动7000 余人就业,50%为贫困户。
针对贫困群众文化程度不高、劳动技能缺失等难题,建立“部门出单、贫困人口选单、培训机构接单、政府买单”的培训体系,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采取课堂培训与田间实训、课堂培训与岗位实作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田间课堂实训、流动课堂参与、固定课堂分段”培训,做到种植业“育苗、嫁接、管护、收获”四进田间、养殖业“配种、产仔、防病、催肥”四到农家,提高贫困群众培训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确保培训实效。峰灵镇谭家村作为农村“三变”改革市级示范点,今年先后聘请国内10 余名种桃专家,深入桃园开展冬桃种植田间课堂培训,助推该镇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种植、养殖)+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子,新发展冬桃面积3000 亩,预计可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 万元以上。
在田块上打造“就业基地” 整合财政扶贫资金800 万元,围绕马铃薯、中药材、生态猪等特色种养植业,建立“扶贫基地”21 个,引导贫困户参与产业项目务工领取薪金,并以土地、扶贫小额贷款入股领取租金和股金,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000 余人,人均年增收7000 元以上。
在集体中创建“就业工程队”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创建村级“就业工程队”30 支,采取“一事一议”“委托代建”“劳务承包”等方式,承接小型扶贫项目劳务,吸纳贫困人口300 余人。制定建筑企业用工补贴办法,发展县级“扶贫工程队”3支,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20 余人,人均年收入3 万元以上。
强化服务,做好保障,稳定就业
动态跟踪服务
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就业扶贫跟踪平台,逐户建立台账并实行动态管理。对已就业贫困对象,通过电话回访或短信联系等方式,了解其就业后状况,确保稳定就业;对未就业贫困对象,持续提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尽快就业,对确属不能自主就业的贫困户开发公益岗位托底就业。
依法维权服务
统筹公安、人社、工商、扶贫等部门力量,动态掌握贫困劳动力上岗上工、报酬支付、稳定增收等情况,帮助解决合同签订、劳动关系、劳资纠纷等问题,维护贫困劳动者就业权益。
家庭关爱服务
整合民政、妇联、团委等部门力量,建立贫困务工家庭“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确保留守儿童有人看护、学有所教,妥善解决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精神需求,真正解除外出务工贫困人口家庭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溪县就业和人才服务局
标签:贫困人口论文; 贫困户论文; 就业超市论文; 重庆市巫溪县就业和人才服务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