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论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简论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发生着实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密切联系

从思想内涵和政治实质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是完全一致的。它们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的,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必要的、标志着这一革命事业的阶级和政治性质的一部分。这里的“思想政治”不是别的思想政治,而是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人的思想政治;这里的“精神文明”不是别的阶级和社会的精神文明,而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在现实性上都是中国的,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所特有的东西。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传家宝,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则是我党在新时期的新创造。

从外延和范围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说是包含关系。“思想政治”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被包括在精神文明建设之内,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部分。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其中思想道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重合的。从字面上看,“思想政治”和“思想道德”有所不同,但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包括道德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也包括政治教育。当然,“思想道德建设”并不只是“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工作是总体性和综合性活动,“教育”活动和工作只是其中的一种具体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部分。但这不是普通的不重要的一部分,而是根本性关键性的一部分。因为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工作,从根本上说主要是教育和引导的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工作,不仅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也指出:“要建设好一支精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更是直接地把思想政治工作看作精神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在宣传党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针和政策方面,对广大党员和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的教育。比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提出来后,随着党中央一系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件的出台,如十二大报告、《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等的通过和发表,思想政治工作都积极配合,广泛宣传,引导人们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文件的精神,提高人们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科学教育文化建设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克服过去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形成的轻视科学和文化知识的风气,树立全民族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和教育的意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最后,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更为直接。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对党员和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教育,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等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创造,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

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是一种特定的实际性工作,它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和处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之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工具性价值,它的意义不在于自身,而是服务于一定的目的。因此,它的意义和存在的依据不能从自身中得到说明,而只能从自己所服务的目的中,从自己所从属的事业中,以及从对这些目的和事业作出解释的理论中,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特征,它的内容和范围,它的地位和作用等,也都是由它的理论基础所决定和提供的。这种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一种理论指导。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过程中,规定着这项工作的总的方向,保持这种工作的性质,确定这项工作的原则和方针等等。特别是,如果这种理论是来自现实的带有一定具体性的理论,那么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提供的指导作用就更为实际和更具有操作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随历史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它随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任务的交替,随着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成熟而不断前进的。它在不同的时期和条件下,也总是需要从新的理论中得到指导。虽然从根本性质上说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指导,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一个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我们党的每一个重大理论成果的取得,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更直接的理论指导。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和进行武装斗争的理论、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等,以及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都曾对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为在当时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思想指导。在建国以后,党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的重要思想观点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新中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文革”时期,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提出,也曾对于那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也决定着那时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局限性。在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党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适应于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新的科学基础。而在邓小平理论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一个富有特色的理论。它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更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于在新时期坚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和进一步地发挥它的巨大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理论指导。

首先,这个理论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阐述,确定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方位。这个理论主张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和优越性,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的高度,从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民族振兴的高度,从党和国家工作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这就从根本上确定和重申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些都是与他们对精神文明战略地位的突出强调是一致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也在党的重要文献中作了规定,特别是199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全部历史证明,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个《意见》与党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重要决议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应该把这三个重要的历史性文献联系起来学习。

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是像过去那样把它抬到冲击一切的地位。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中明确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方位,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这个中心服务;它不是代替而是渗透在业务工作中,并与业务工作一起去做。

其次,这个理论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根本目标的阐述,同时也确定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任务。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也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决议中,对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以及法制纪律教育等的内容,都作了具有时代特色和国情特点的阐述,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这就意味着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具体任务。同时,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也向思想政治教育提示,要把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看作一个统一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离开了科学文化教育的支撑,就会变得软弱无力。

再次,这个理论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根本指针的阐述,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正确的方向。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这就决定了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这就决定了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拥护改革开放、倡导改革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这就决定了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宣传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这个理论关于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方针的阐述,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根本途径。重在建设,就是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正确处理破与立的关系,要以立为本,着眼于立,但也不放弃对于错误思潮和倾向的必要的批判和斗争。这也就意味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宣传主旋律,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坚持疏导的方针,对于人民群众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要耐心解释和引导,并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不能回避矛盾和斗争,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且,重在建设,也就是要持之以恒,抓好经常性的工作,这对于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标签:;  ;  ;  ;  ;  

论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