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会动的房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班论文,房子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作品故事情节以及动物形象的特点,感受其中的幽默。
2.培养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习惯和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
3.要求幼儿掌握象声词,并能正确模拟声响。
活动准备
1.VCD碟片、录音机。
2.画有大树、风、浪花、草原的背景图一幅、小背景图若干、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设疑、激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会动的房子吗?(没有)哦,一般的房子是不会动的。可是今天老师讲的这个故事里房子是会动的,房子为什么会动呢?小朋友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听录音,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内容附后)
2.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1)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2)小松鼠到过哪些地方?
(3)小松鼠在旅途中听到过哪些声音?
(4)房子为什么会动呢?
3.欣赏《会动的房子》VCD碟片。
评析:现实生活中的房子是静止不动的,可故事中的房子是会动的。活动一开始便出现了悬念,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后又恰当地运用了声音、画面,形态的变化,启发他们听、看、问、想、说,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无需太多的解释就很自然地理解了故事内容,掌握了象声词“呼呼呼一小风吹奏的山歌、哗哗哗一浪花发出的歌声、哒哒哒一马儿奔跑的声音”,解决了难点。
4.仿编故事。
(1)幼儿边操作图片,边讲述故事。
(2)将仿编的故事讲给同伴听或相互合作讲述故事。
(3)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仿编的故事。
评析:在这一活动环节中,教师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了小背景图,幼儿拿着松鼠和乌龟壳房子的小图片,先自由地边在背景图上移动图片边讲述故事,后自由结伴合作讲述,再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到大背景图下讲述。在这三个层次的仿编讲述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中,每位幼儿都有充分讲述,学习的机会,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使每个幼儿都有所发展的教育思想。此外,合作讲述促进了幼儿间的友好交往,既丰富了语言,增强了合作意识,又促进了幼儿的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5.续编故事
师:小朋友的故事讲得真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想,如果你是小乌龟,你还会将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幼儿自由结伴讲述)
评析:这一环节中幼儿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们将小松鼠带到了花园中、海底、太空、南极、高山……,通过尽情地想象、创造、组合,每个小朋友都能续编故事,能力强的幼儿能编2—3个内容、顺序不同的故事,将活动再次推向了高潮。
6.延伸活动
幼儿自由结伴,分配角色扮演小松鼠、小乌龟(房子),玩‘我是一座移动的房子’的游戏。
总评:这是一则充满了谐趣,却又合情合理的童话。这次活动运用了VCD碟片,以动画片的形式将这充满谐趣的故事情节生动展现在幼儿面前,同时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套房子移动图片,让每一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边摆弄图片,边设计故事情节,边讲述故事,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形式新颖、活泼、生动,幼儿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附:童话
小松鼠在树顶上住腻了,于是决定在地面上重新建造一座房子。
在大树底下,它发现了一块大石头,由七块小石头拼成,很硬,也很光滑。小松鼠说:“嘿,就在这上面造一座房子!”
房子终于造好了,忙了一天的小松鼠也累了,在新家里睡着了。
“呼呼呼!”什么声音?小松鼠被吵醒了。推开一看,呀!自己在美丽的山脚下,小风吹奏起动听的山歌。真奇怪,昨天还在树下,今天却来到了山脚下。可小松鼠又一想:没关系,山脚下也挺好的,有动听的山歌作伴。
第二天,又传来“哗哗哗”的声音。小松鼠推开窗一看,呀!又来到了大海边,浪花发出欢快的歌声。小松鼠这下可乐了,“我的房子会动,我的房子会动!”现在,小松鼠又有浪花声作伴。
第三天,小松鼠想,今天我来到哪儿啦!推开窗一看,呀!眼前是一片大草原,马儿在哒哒地奔跑,小松鼠禁不住在房子里手舞足蹈。
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小松鼠呀,快别乱动。”咦,是谁呢?是这块硬硬的大石头?“小松鼠你真粗心,把房子盖在我的背上,我驮着你走过了许多地方。”小松鼠低头一看,原来是乌龟,那硬硬的大石头竟然是乌龟的背。小松鼠惭愧得脸都红了,赶紧说,“你,你累坏了吧?”乌龟说:“不,这下我们俩可以作伴了。”
标签:背景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