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的分类研究论文_余梅村

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的分类研究论文_余梅村

必维(天津)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61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内的建筑安全也随之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安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人为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因,单纯依靠技术设备的进步并不能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以往的成果多偏重于研究单个或者几个人为因素对安全事故的影响作用,缺乏系统研究建筑安全事故因素交互作用的研究。本文将采用综合方法对导致建筑安全事故的人为因素进行归纳分析。

关键词: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类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安全事故依旧高发频发,而人是影响建筑安全生产的第一因素,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高达90%,对此国内外学者做了一定的研究。政府对主体监管不足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管理失误是造成伤亡事故的根本原因,企业管理者盲目降低安全投人致使安全事故频发,改善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预防安全事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1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业产业规模逐渐扩大、产业素质不断提高,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不可替代。快速发展的背后可能会带来各种社会和环境问题,其中,安全生产就是全民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建筑业具有劳动密集度高、施工环境恶劣和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同时也是一个危险性很高和事故高发频发的行业,虽说近几年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事故发生率依旧居高不下,仅次于煤矿和交通行业。

结合上述统计数据以及推理分析可知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离理想状况还有一定的距离,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可能会受到诸多未知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筑业的持续发展仍将面对巨大的挑战。安全生产问题不仅阻碍了建筑业的良性发展,同时给人类的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在享受建筑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福利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建筑安全生产事故所造成的巨大的经济和人员伤亡损失。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不仅会给伤亡人员家庭带来无限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业主、施工单位等企业的管理成本,还降低了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最终会阻碍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发展。考虑到目前建筑业不容乐观的安全生产形势和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建筑安全问题和安全事故的致因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探讨与研究,寻找可行、有效、经济的安全管理对策与措施来提高安全管理效率、改善建筑业安全生产现状、提高安全生产绩效。

2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析

2.1C-HFACS框架人为因素统计分析

选取2010~2015年间发生的150起建筑安全事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C-HFACS框架层次和内容进行事故人为因素统计分析。首先,选择了20位从事建设安全的研究生对150起建筑安全事故依据C-HFACS框架及其各人为因素的表现形式分别进行评分。采取0~1打分法,若事故原因与某人为因素的表现形式相关,则标“1”,否则标“0”。每一起事故在同一人为因素上得分超过12分(赞同率60%)就标“1”,否则标“0”。

2.2C-HFACS框架层次间因果关系分析

为分析C-HFACS框架上下层人为因素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因果联系,拟用卡方检验分析其因果关系存在的合理性。卡方检验是以χ2分布为基础的一种假设检验方法,若P<0.05则表明C-HFACS框架上下层人为因素间存在显著的因果联系;反之,则不存在因果关系。另外,引入让步比(OR,OddsRatio)来反映框架上层人为因素的缺失使下层人为因素发生概率增减的程度,当OR值大于1时,上层人为因素的缺失会使下层人为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增大,而当OR值小于等于1时,上层人为因素的缺失不会引起下层人为因素发生的可能性的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同时将对满足P<0.05和OR>1的结果进行筛选,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C-HFACS框架中相邻层人为因素间都存在因果关系,关系数量和影响程度大小各不相同。

2.3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影响路径分析

首先,在社会环境层与企业安全管理层间的因果关系中,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对安全文化缺失的影响最为显著(OR=3.414),影响次之的是其对企业资源管理不到位的影响(OR=2.716),即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会使得企业安全文化缺失的可能性增大3.4倍,使企业资源管理不到位出现的概率增大2.7倍。经过案例整理发现,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监管人员配置不足、现场视察次数少、对违规违法主体处罚轻等方面。

其次,在企业安全管理与现场安全监管层间的因果关系中,安全文化缺失对违规监管行为的影响最大,即安全文化缺失使得违规监管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4.1倍(OR=4.156),资源管理不到位对管理工作有漏洞的影响(OR=3.5)次之。企业的安全文化缺失体现在企业安全组织机构不健全、安全政策制度不完善两方面,资源管理不到位体现在安全管理员配备不足、安全投入不够两方面。

最后,在不安全行为前提条件层与不安全行为层的因果关系中,生理状态差使决策失误发生的概率增加3.3倍(OR=3.333),物理环境差和技术环境差使决策失误和技能失误出现的可能性分别增加2.2倍(OR=2.225)和2.4倍(OR=2.424)。施工作业的单一性和高强度使工人容易出现安全意识差、身体疲劳和施工技能下降等状况,当施工现场的物理条件和技术条件不能满足安全作业的基本需求时就容易发生事故。

从上述分析可知,C-HFACS框架相邻层次间因果关系十分复杂。经过专家咨询,严格筛选后得出因果关系显著的九个构成要素,分别为政府监管、企业安全文化和资源管理、现场监管者的设计和管理行为、物理和技术环境以及个体生理状态、技能等。可见,改善建筑安全管理现状的关键在于转变政府监管方式、加强企业安全文化资源管理、做好现场监管工作以及提高工人安全意识和技能等方面。

3基于人因分析的建筑安全管理建议

3.1针对政府监管乏力和低效,建议引入独立第三方安全巡检机构

由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建专家库,委托第三方检查单位对工程安全生产情况和参建主体的安全履责行为独立展开全过程、不定期和“飞行式”巡查,利用市场手段对巡检单位和受检单位进行管理。这样不仅提高了政府监管的效率,还有利于促进企业自觉的加强安全管理,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的转变。

3.2针对现场监管者的设计和管理行为,建议制定出科学的安全管理计划

合理的岗位职责分配以及详细的行为准则规范来帮助工人执行正确的行为选择;采取奖惩并用的激励手段,适当的结合安全绩效对工人进行正面激励、鼓励工人对安全风险、安全缺陷进行报告和处理等一系列措施可以促进工人主动的参与安全监管工作;尝试走动式管理模式,明确走动管理的责任人、负责区域、次数、职责和标准,将有助于加深监管者对施工现场情况的了解并及时纠正工人的不安全行为。

结语

综上所述,学者们分别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和现场的安全管理行为、政府安全监督行为等不同角度分析了人为因素,然而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众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但关于因素间相互作用机理探讨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有必要以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思维去研究人为因素。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通报.[2016,10].

[2]王应德.对煤矿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2017(3):49-50.

[3]贾明涛.行为安全管理在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8(7):169-173.

论文作者:余梅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7

标签:;  ;  ;  ;  ;  ;  ;  ;  

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的分类研究论文_余梅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