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峨眉山市中医医院 四川 峨眉山 614215)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疼痛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创伤骨科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不同的治疗阶段,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变化是非常大的,所以,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结论: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病情、不同情绪表现而引发的心理反应制定相关的对策,结合患者的心理规律、情绪状态、行为类型、应激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
【关键词】创伤骨科;心理护理;疼痛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0-0067-02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Pain Intervention in Traumatic Orthopedic Patients
Liu Guiqin, Huang Ying. Mount Eme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ichuan Mount Emei61421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pain intervention of traumatic orthopedic patients. Methods 120 cases of traumatic orthopedic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is. Resul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reatment, trauma patients with orthopedic psychological changes is very large, therefor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for the corresponding psychological care.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rea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emotions,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worked out, and the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pain intervention should b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laws, emotional states, behavior types and stress reactions.
【Key words】Traumatic orthopedics; Psychological care; Pain intervention
创伤骨科的患者大多都是处于不同类型的创伤,遭受突发性事件,非预料性事件导致的骨折创伤,比如车祸剧烈碰撞,高空作业坠跌,事件发生时间非常短,患者身体来不及做出任何反映,导致身体遭受多方面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伤害。身体的严重损伤导致患者心理状态不佳,患者难以接受突如其来的变故和创伤,且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方方面面。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发现创伤骨科内的患者罹患心理疾病的概率正在不断上升,为了让患者积极面对疼痛及变故,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行为和消极意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创伤骨科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89例,女性患者有31例,患者的年龄在12~78岁之间,其中有47例患者属于下肢骨折,有34例患者属于上肢骨折,有39例患者属于胸腰椎骨折。
1.2 方法
对患者的治疗阶段进行区分,让他们填写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他们的心理变化。
1.2.1临床表现
(1)心理表现
很多患者不了解药物治疗的必然性,无法承受手术创伤的压力,不清楚创伤后遗症等,从而造成心理不良行为的累积,晚上很难入睡,多梦、易醒。根据医学常识,患者在经历了一段创伤经历,需要承受心理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和转折,医护人员要适当调节患者或麻木或多动或烦躁等行为。避免患者在无看护状态下经受不住心理的打压,做出下意识的防御性的过激行为。比如患者自认为自己的骨折创伤十分严重,会影响到他未来生活的自理能力,不愿接受他人的辅助而心情郁闷,甚至产生拒绝治疗、自杀等消极行为。
(2)创伤表现
骨折创伤者体质不同,对药物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不相同,骨折创伤者受伤部位不同,所导致的疼痛感觉也不相同。受重创的皮肤部位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淤青和肿块,严重者会出现张力性水泡,骨筋膜综合征,骨折部位会有明显的肿胀疼痛,压痛,牵拉痛等,造成患者不良情绪,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者拒绝自理。其中疼痛作为主要症状伴随整个治疗、康复过程。
1.2.2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患者的治疗并不像实验性的顺利开展,其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转化因素是抑制整个医疗过程顺利进行的突破点。创伤会影响患者对整个医疗过程的接受程度和控制意识,很多患者没有控制自己情绪的意识。这时医护人员需要用慰藉性语言安慰患者,耐心对患者讲述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治疗问题和产生的困惑。针对每一位患者所表现的抗拒程度的不同,反应能力的不同,医护人员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综合性的分析患者所处的心理状态和身体机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医治的情况。微笑对待患者,细致入微的帮助患者,讲解一切治疗设备和安全防护设备,让患者体会到被医疗的安全感,消除恐惧心理。尽力做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拉近,距离感拉近,让患者更加相信该医疗行为是可信的,可治愈的。如果予以这样的行为实施,患者仍然出现抗拒的消极行为状况,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家庭背景以及其他辅助因素加以考虑,采取必定的措施,医护人员此刻不能用激动的语气刺激患者,甚至使用过激的行为控制患者的举止,这样只会让患者更加程度上的反抗。医护人员可以播放歌曲或者轻声细语交流,能够适当缓解患者的烦躁,过分欣喜等不正常的心理反应。在执行治疗过程中患者再次出现不断询问,不断观察等可疑行为时,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互相交流,询问患者近期情况和将来的打算,包括生活,工作以及理想,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达到满意的治疗配合。术后病员,医护人员可以为其制定一套提高身体抵抗力,恢复机能的计划,让患者重拾运动激情和营养补充的能动性。
(2)疼痛干预
患者在接受了医疗救治环节之后会表现出自身机体的反映,包括疼痛的呻吟,抱怨以及憎恨等行为,这是医疗环节经常出现的医疗效果,而患者的这些行为往往是医生对患者病情发展、治愈、转归进行分析讨论的话题。
对于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干预,可以由各班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与经治医师一起实施疼痛干预,构建无痛病房,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镇痛理念有全新的认识。首先,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建立信赖的护患关系是非常必要的,护士应主动和患者谈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关心体贴患者,解除患者的困扰。其次,对于患者的疼痛密切观察,注意倾听患者的疼痛主诉,准确评估疼痛的位置、程度、性质、持续或间隔时间,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并且保证在镇痛效果的同时起到“预防为主”的作用。可以采用心理暗示,可以采用膏药对患者受伤部位进行暂时性的疼痛缓解,从而减轻患者的睡眠压力和心理不良刺激。医疗护理是一个整体,在对病员的诊疗护理过程中不能忽略每一个环节。对于许多患者在术后产生呕吐,头昏痛等排斥性现象,医护人员需要有一套符合医疗规定的疼痛护理计划系统,包括如何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消除疼痛感,密切观察患者的受伤部位治愈情况等等。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表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治疗中,在不同的阶段,患者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这种心理差异还是很大的。因此,应该在不同的治疗阶段,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疼痛干预。见表。
创伤在骨科中是比较常见的,一般都是在意外中产生的,对患者的身心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在我院收治的120例创伤骨科患者中,其中有91例患者是由于交通事故导致的,有16例患者是由于坠落摔伤导致的,还有13例患者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患者由于意外突然住院,他们对自己的创伤毫无思想准备,患者的生活不能自理,生活不方便,而且患者很担心自己不能劳动,会终身残疾,因此会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
3.讨论
意外受伤的情景如梦魇一般,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长时间挥之不去,给护理及康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创伤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正确认识和评估个体应激是心理康复的基础,患者因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对截瘫、肢体丧失等影响生活能力的患者。身心方面的痛苦会使患者产生扭曲、厌世、轻生的心理,若不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这种不良的情绪会伴随患者的一生。
创伤骨折患者多数是意外受伤,对疼痛的估计不足,加之心理上的伤害,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就会放大,及时评估疼痛的性质及强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尊重并接受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及时解除疼痛刺激源,使患者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和疼痛干预,减轻痛苦,消除不良反应,降低对机体的有害影响,是做好创伤骨科患者护理的关键。通过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观念转变,从心理护理和疼痛干预进行管理患者,从而构建无痛病房的管理机制。解除疼痛对机体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护士的重要职责,通过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度,使患者更早地开展康复训练,减轻训练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节省住院费用。随着疼痛感的减轻消除改善患者的心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医护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伟丽,丁正年.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0):151-154.
[2]张建容.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4):83-85.
[3]姜小丽,郭蓓,潘慧香.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J].健康之路,2015(8).
[4]黄彩艳.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缓解率的影响[J].生物技术世界,2014(8):77.
[5]刘波,羊纪红.浅谈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1):296-297.
[6]富微.心理干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创伤疼痛中的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6):41-42.
[7]粱媛.对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探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22):112-113.
[8]黄春仪.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576-1577.
论文作者:刘桂琴,黄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1
标签:患者论文; 创伤论文; 心理论文; 疼痛论文; 骨科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医疗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0期论文;